首页 > 母婴 > 正文

教你如何培养宝宝的耐心

  • 家具百变
  • 2020-02-23 16:32
  • 52
摘要:大一点的宝宝,他逐渐有了自己的思想,但是很多时候他仍然会表现很“急躁”,没有耐心。这时候家长就不能迁就了,否则后面形成性格就不好纠正了。由于生理原因,越小的孩子

由于生理原因,越小的孩子越表现的“没有耐心”,新生儿有事就会立马大哭引起父母注意,一旦得到满足,哭声立马停止,这时候小宝宝表现的“没有耐心”,大人不必计较,相反要尽力满足。

我家宝宝是小吃货,记得他1岁多的时候,每次看到我弄吃的,都急得不行,在旁边来回转,能说话的时候,一个劲地说“宝宝要吃、宝宝要吃……”,看他那么没有耐心,我就开始下意识地锻炼他了。

比如煮好的鸡蛋,他很想拿,我就告诉他烫,让他等一下,他不想等,急得不行,非要拿,我就让他碰了一下,结果他立马把手收回来了,我就顺便告诉他,想吃鸡蛋,要耐心的等一会,等他凉了才能吃,现在太烫了。他似懂非懂的看着我,后来在很多场合,我都有意识地锻炼他学会等待。

有时候他不配合,就会得不到想要的结果。有一次,我在阳台晾衣服,他跑过来急吼吼的要我放《小猪佩奇》给他看,我说“好的,但是你要等一下,等妈妈晾完衣服才行”。他不愿意,就在我旁边一边哭一边跳,我说“你哭闹没用,我不会把衣服仍在这,去给你放《小猪佩奇》的,你要等我忙完,哭闹就不看”,结果他不听,也许他觉得我会妥协,会因此加快速度。没想到我却让他大失所望,当我晾好衣服,看他还在那边“逼我”,我就直接说“你这样我不会给你看的”。然后我就去做其他事情了。

小朋友也是很聪明的,一看这样不行,我根本买单,就跑过来让我给擦眼泪,不哭也不闹了。于是,我就开始兑现我的诺言,去播放《小猪佩奇》给他看。类似情况经历几次后,宝宝明显有长进了。

现在,他无论是想吃东西还是想看动画片或者是想让我带他出去玩,都会耐心的等着我,有时候我顾着写东西,他甚至能搬个小板凳,等我半个小时,这个着实让我感动。所以,他的合理要求我都会尽力满足,哪怕有时候他因为贪玩或者搞“研究”,迟迟不肯回家,我都会耐心的等他。

几乎每个孩子都会经历这样一个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没有新的思想进入之前,只能用“老方法”。所以,并不是孩子怎么了,他只是脑子里还没有其他意识。而父母一旦错过这段时间,他们很可能就会将“老方法”当作主导方法来用。比如想法得不到及时满足就会哭闹,哭闹本是新生儿惯用的方法啊!

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可以有意培养孩子的耐心呢?

其实,很简单,从孩子会表达基本诉求开始,就可以有意识地培养他的耐心了。比如我家孩子能跟我表达他想看《小猪佩奇》,这时候我跟他说“你要耐心的等一下”,他也许刚开始不懂,但是几次下来他就会明白了。因为这时候他的理解能力大大提高了。这时候,我的有意培养,会让他明白什么是有效的沟通?什么是无效的?要怎么做才能更容易满足自己的需求等。 培养孩子的耐心需要父母有意为之,所以建议这样做:

1、 对孩子进行延迟满足训练

比如削苹果、梨子给他吃,无论他怎么哭闹,你还是一刀一刀的削,并告诉他,让他耐心的等一下。或者他想出去玩,答应他,但是前提是你要把手头上的事情忙完才能走。类似的,一些生活小事,都可以有意识地培养他的耐心。

2、 说到做到

就像我之前提到的,我家宝宝想看《小猪佩奇》,我答应给他看,当我晾完衣服,他不哭闹的时候,我就放给他看。当我答应忙完手头写作带他出去溜达,无论多晚,我都会兑现诺言。久而久之,他就会对我非常信任,当他有需求时候,只要听到我一句承诺,他就不会再急呼呼的担心催我了,因为他知道我早晚都会满足他的。

3、表明态度,坚持到底

身边有很多父母,在孩子有意哭闹的时候,都会忍不住妥协。其实,这对于孩子从小培养好习惯是没有帮助的。记得李玫瑾教授之前在她的讲座中也提到过这个问题,她的建议就是,在确保孩子安全的情况下,跟他表明态度,对他进行冷处理,等他冷静下来,再做接下来的事。

就像我家孩子以哭闹威胁我赶紧给他放《小猪佩奇》,我仍然坚持做完自己手头活,再去播放给他看。假如,第一次他哭闹威胁我,我立马擦手就去给他找《小猪佩奇》看,我想下次有类似需求,他还会这样,等他大了,这种急脾气估计更难改掉了。

美国品牌skiphop宝宝婴儿儿童安抚玩具出行便捷牛油果可悬挂推车

所以,在适当的时候,面对孩子的一些不影响身体健康的需求,父母可以适当给他们延迟满足,不要孩子要什么立马就满足什么,一般坚持几次,孩子就会在大脑中形成等待的意识,做事情也就会更有耐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