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服务 > 正文

小学阶段要完成的8件最重要的事

  • z1365380
  • 2022-07-15 16:56
  • 86
摘要:人才,要先成人然后才能成才。人的一生的成功与否,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三岁看大,八岁看老”。小学阶段,是孩子成长中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 有许多重要的事需要家长

人才,要先成人然后才能成才。人的一生的成功与否,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三岁看大,八岁看老”。小学阶段,是孩子成长中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 有许多重要的事需要家长时刻关注,与孩子一起成长。小学时期的孩子,正处在人生最关键的转折点上。一件细微的小事,也许会影响一生:一个不经意的决定,也许会改变命运。现在,我们整理出小学阶段要完成的16件最重要的事,家长可以作以参考。

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教育学家讲过,学习的本质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学能力, 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终身受益。注意学习卫生,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认真遵守学校的学习规范。

2、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有完成阅读"厚"书的经历

高尔基说过:"我读的书越多,我对世界越加感到亲切,生活对我越加变得明亮和有意义。"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读书不仅可以使人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可以使人明理,为人导航。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对学生的现在和将来的学习和生活都会带来很大的益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关于"阅读",孩子从小积累,到了五、六年级,特别是六年级以上的的时候,他们需要有这样一种阅读经历,自己要完成对一本"厚"书的阅读。

一是标志着他的阅读能力已经达到可以整整阅读完一本大部头的书;

二是标志着他的大脑体能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可以更好的有效的学习,即可以静下来学习;

三是他可以把阅读变成一个长时间的工作了。

因此,让孩子有长周期的阅读经历,对孩子来说是有价值的。

3.有一项喜欢并坚持的体育活动项目

一位世界级运动员曾经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当我的肉体疲倦了,我的精神也随之得到休息。”体育锻炼能够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卫生习惯。当孩子养成了良好的生活方式以后,就能够自觉抵御不良行为,使自己的生活方式更为健康。所以,我们应该让孩子做适当的运动,不但能提升身体的健康,还能促进个人活力,让身体随时保持平衡,有助于精神上健全的思考。

实践告诉我们,体育锻炼有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锻炼可使人体各种器官的功能得到增强;身体强,学习起来也有能量基础,效率也高;体育锻炼还可以帮助孩子形成某些良好的道德和品质。

随着青春期的来临,孩子的声音会产生变化,体内的荷尔蒙激素飞快增长,身体的曲线和肌肉也开始全面发育起来。在这个人生的重要时期,一般来说学习是相对重要的任务,家长在这个时期要加倍关爱孩子的身体,让孩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最好是能让孩子选择一两种适合自己的并且能够长期坚持下去的运动项目,甚至把它作为一种爱好,乐此不疲。

体育和艺术是人类发自内心的情感,也是人情绪的发泄方式之一。体育使父母和孩子有了更多非学习类话题,会增进亲子沟通,因此可以说,体育就是快乐的源泉,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这件事包含了两层含义:

1)孩子需要有喜欢看的体育项目,不一定他能做。

世界上有一项东西,让你不花钱又心情特别愉悦的,就是体育。无论是奥运会、亚运会、锦标赛,甚至其他各项赛事......在观看比赛的时候,都会让你热血沸腾,体会到精神上的愉悦,对生活更加有期盼。但是这样的一些喜欢,都是从小的时候就培养的,这个是要从家庭里爸爸妈妈要去做的。

2)孩子需要有一项坚持的体育项目

坚持,是最能体现体育精神的。而一种坚持下来的体育项目,更是一种社交,体育可以让你交到非常多的兴趣相同的朋友,大家可以在一起玩耍,也会因此扩展孩子的社交面。

所以,让孩子拥有喜欢或坚持的体育项目,应该是在孩子6-12岁时就去挖掘的。

4.有定期参与的社会和学习实践活动

小学生的身体正处于迅速成长的时期,他们有着衣、食、住、行的物质需求;同时,他们的心理发展和变化很大、很快,他们在集体中、在社会中,有着对友谊、情感、娱乐、审美、理想情操、伦理道德、人际关系、科学文化、艺术、体育等等日趋强烈的精神追求。后者,即精神生活,是一种高层次的生活。课堂活动也是一种精神生活。

有定期参与的活动,会帮助每个家庭建立自己的文化。

对于孩子来说,每年定期参与一些的活动,就会变成每个家庭的文化,例如旅行、活动、比赛......这对于家庭来说特别重要。

为什么在小学阶段这么重要?因为孩子过完小学的6年就到了青春期,我们会发现,当孩子小的时候和他们有一些非学习的话题、非学习类的定期参与的活动,可以帮助孩子很好的度过在青春期期间和父母们胶着状态。

因此,有定期参与的活动,会成为家庭的文化,孩子也会知道生活中不仅仅有学习。

5.定期的旅行,有和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经历

“读成卷书,行万里路”。走出家门,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走向旅游胜地;走出国门,走出亚洲,走向世界各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成了广大小学生和家长们假期生活的重要内容。旅游是个大课堂,孩子们在这里亲近自然,融入社会,增长知识,提高能力,锻炼身体,陶冶情操。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人需要与自然界有着最亲密的关系,然而现在的生活对人们与自然接触的束缚却更多了。

对于人这种生物来讲,接触大自然是特别重要的,这种亲密接触带给孩子的一是感知,感知大自然的生长与变换。二是责任,包括对动物和植物的责任。

孩子需要知道,人类,是需要对大自然负责任的。

6、有一个可以被接纳和可以畅所欲言的环境

从心理需求角度来说,安全感的满足与归属感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需要,也是最重要的。有一个被接纳的环境可以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被欢迎的,被接纳的、被认可的,这样就会增加他们的安全感,让他们有归属感。而这个环境中,孩子最需要的是家庭环境的接纳,其次,才是外界集体的接纳。

另外,随着年龄段的增加,孩子的秘密越来越多,因为他们很清楚父母的期待值,因而很多话不愿意说给父母听。 所以就需要有一个让孩子可以畅所欲言的环境,说说他们的心里话,尤其是爸爸妈妈认为不好的地方。这样的环境可以帮助孩子完成独立思考和沟通表达能力的提升。这样的环境可能不是家庭的环境,因为孩子们很在意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形象。

7. 寻找学习榜样和有自己的精神导师

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无声的力量,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典范。

孩子在6-12岁的这个年龄阶段,特别是10岁以后,他需要一个生活学习的榜样和精神上的引领者。

能够陪伴孩子长大,和孩子和他一起探讨未来,探询自己想要什么,为什么?该如何做?能够给到孩子建议或提示。

这个导师可以是父母,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家庭里的一个成员,也可以是专业人士。

8、培养安全意识,珍爱自己的生命

“人,永远是自己,也只能是自己才能体验所发生的事情以及产生危机的那些生活环境和变化。谁也不可能代替他这样做,就像最有经验的教师也不可能代替自己的学生去理解所讲的内容一样”。日常生活中能够注意到安全隐患,在一些对生命健康威胁的事情发生时,要具备最起码应该知道的自救知识,进行自我保护。生活中总有一些突发事件,这些突发事件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自救互救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命来之不易。父母给予生命,含辛茹苦抚养孩子,一定要珍惜生命,爱护生命,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父母负责,对社会负责。 生命是宝贵的。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要珍惜生命,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让自己每一天都能够快乐地学习、生活、成长,让自己每一天都有收获,每一天都有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