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书音像 > 正文

这3大坏习惯若不及时改,会毁了孩子一生

  • 孕婴帮
  • 2019-09-17 07:16
  • 34
摘要:这三大恶习会毁了孩子一生,家长纵容不得 小区里有个小孩小熊,为什么叫小熊呢?因为他真的就是大家嘴里的熊孩子!只要他在小区里跟一群孩子一起的时候,那群孩子里就肯定

小区里有个小孩小熊,为什么叫小熊呢?因为他真的就是大家嘴里的熊孩子!只要他在小区里跟一群孩子一起的时候,那群孩子里就肯定会传出哭声来,几乎每一次经过小熊家门口的时候,都能听到小熊在家里大吼大叫的声音,让人听了都想赶紧躲远一点,小区里的孩子都不愿意跟小熊一起玩了,也有一些好心人去跟小熊的家长沟通,让家长带小熊去看一下心理医生,无可奈何的小熊家长带小熊去看了心理医生。

看了医生后的一段时间,觉得小熊确实比之前好了很多,大家都觉得有点神奇,大家便去询问小熊家长是怎么回事,小熊家长之说了一句,究其根本来对症下药。小熊就相当于是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也是一个失去了信心的孩子,他的不良行为都是因为他内心的几个不正当的目的,而这几个目的都是为了想要获得更加多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上,所以才导致的。

寻求过度关注

孩子会过度的寻求在家长这里的关注,因为在孩子的世界观里错误的觉得,只有自己的行为在得到了家长的关注的 时候,自己才得到了归属感,这其实本身没有什么错,但是问题就在于,孩子在想要得到关注的时候,会使用一些令人厌烦的方式,得到了关注之后,孩子内心的虚荣感得到了满足,认为自己这样才是有价值的,这个时候家长们就需要引导孩子用用一些建设性的方式来获得他内心的满足感。

正版 父母的语言3000万词汇塑造学习型大脑 亲子沟通 家庭教育 育儿书籍 激发儿童创造力 儿童性格情商培养图书籍 儿童

有一个小女孩总是喜欢在妈妈打电话的时候跑来打断妈妈,妈妈为此很苦恼,便想出一个办法,每当要接电话的时候就把手表给到孩子,跟孩子说这个长的针转了三圈的时候妈妈就来陪她,果然这个妈妈每次打电话的时候孩子都没有再过去打断妈妈了,等秒针转完三圈,妈妈的电话也打完了,有时候不到三分钟电话打完了,女儿还会很乖巧的说,妈妈别着急,你的时间还没有用完呢。

这个例子我们可以学习这位妈妈的做法,让孩子做一些可以分散注意力的事情,也可以给他安排一些有意义的家务事,完成了之后给一点小小的奖励。孩子在妈妈讲电话的打断妈妈,为的就是妈妈可以放下电话来陪自己玩,其实孩子就是想让家长关注自己,希望自己的喊话能够影响到妈妈的行为,得到回应的时候就是孩子觉得成功的确认,在表面上好像孩子是得到了归属感和价值感,但其实这并没有真正的让孩子寻找到自己的价值。

包邮正版 养育男孩典藏版 养育女孩作者史蒂夫比达尔夫 如何教育男孩 育儿书籍父母 培养男孩的教育书 热锅上的家庭 亲子

真正的做法应该是跟孩子说明情况,爸爸或者妈妈现在在忙,你先自己玩一会,女儿在大叫的时候,可以不予理会,即使孩子大喊大叫的时候,家长们也要保持冷静,不用太过于搭理,继续干自己的事,不能妥协,也可以用温柔而坚定的语气跟孩子说,再过20分钟,我忙完九就去陪你。孩子需要关注,这点我们理解,但是也要让孩子明白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她不需要别人的帮助!

寻求权力

还有一个就是孩子会寻求一切话语权,只要自己说话起到作用的时候才能得到自己心中的归属感,但是孩子会用一些错误的方式来获得,并且在这种权力的争夺中,就会慢慢的形成孩子的不良行为。

例如有个刚上初中的小女孩,每天下午回到家都是带着没有洗过的饭盒回来,妈妈问他为什么,她每次都说是自己忘记了,在次数多了之后,妈妈终于爆发了,女儿一气就说,我就是不喜欢吃饭,之后什么也没有说,但是在晚上爸爸的询问下,才知道原来是因为女儿觉得自己的饭盒太丑了,全班同学的饭盒都很可爱漂亮,只有自己的最老气,而且女孩在之前也跟妈妈商量过买新的,但是没有得到同意,所以女孩子部戏饭盒也是用无声的方式来跟妈妈进行权力的争夺。

孩子--挑战 鲁道夫德雷克斯 儿童心理学奠基之作 家庭教育书籍 正版 亲子教育 育儿书籍[悟空心灵花园]

归根到底,就是这个女孩也要追求归属感,这个归属感不仅是在家庭里的,更是在学校和自己的交友群体重,如果孩子觉得自己比周围的孩子都要差劲的话,那么她内心的归属感就得到了破坏,所以在遇到孩子顶撞家长的时候,我们要耐心的观察和询问,在孩子被询问的过程中,她内心对家庭的归属感就自己在得到了满足,孩子肯开始跟家长么沟通,那么就顺着这个思路继续向下走,孩子会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不管孩子的想法要求是合理还是不合理的,这都是他的心结,家长们可以不满足,但是一定要接受和理解孩子的愿望,并且告诉孩子他有权支持自己的意见,当孩子是要求得到了理解的时候,他就会感受到自己的权力被尊重了,不再觉得自己是被强迫的,态度自然而然也会开始软弱下来,问题也能很好的得到解决。

报复心理

还有一种就是孩子会觉得自己得不到归属感,那么我就报复你,我得不到,我也要让你感受到同样的伤害,例如孩子在小区里一起跟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他想要买某个玩具,跟自己的家长说,但是自己的家长不肯买,那么小孩子就会回到小区里的时候,把这个小朋友的玩具破坏,形成一种,我得不到你也别想要的心理,这种心理也是因为自己没有得到归属感,自己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所以要通过破坏别人的东西来得到满足感。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好好的教育孩子,跟孩子说明这样的方式是不对的,并且家长与孩子之间要寻找到一种平衡的关系来解决问题。

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大多都是因为自己心里的归属感没有得到满足,家长们一定要重视,并且找到一种好的方式来跟孩子相处和解决问题,究其根本,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