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居用品 > 正文

给孩子最好的:这里有一部专为孩子创作的纪录片

  • jd_189862ded
  • 2022-11-27 10:10
  • 31
摘要:暑假在记忆中的样子大概就是——空调,电视,西瓜,傍晚的风太阳,冰淇淋,无休止的知了的叫声,无声滚落的汗滴午后,晒得滚烫的马路上腾起的灰尘还有戴上帽子背上书包去远

暑假在记忆中的样子

大概就是——

空调,电视,西瓜,傍晚的风

太阳,冰淇淋,无休止的知了的叫声,无声滚落的汗滴

午后,晒得滚烫的马路上腾起的灰尘

还有戴上帽子背上书包去远方

当然也少不了看起来总是沉甸甸的作业

或者上不完的补习班

又热闹又焦躁,时间过得又快又慢,闲适中总有那么一点小无聊。但并不是每个人的夏天,都是千篇一律。

在中国,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甚少上补习班,却也能承担许多重任;他们少有丰饶的物质条件,也仍有着伟大的梦想;他们渴望看到更广阔的天地,也渴望守护自己的独特的文化和印记。但今天,我们先让更多的人认识他们。

他们是少数民族的孩子,他们也是中国的孩子。

《我是中国的孩子》是一部专为儿童量身打造的民族题材纪录片。讲述在当今的成长环境下,不同少数民族的孩子所经历的生活,分享他们的成长故事。他们是既普通又特别的,独特的文化印记引导了他们不一样的成长轨迹,这其中,总是有很多很多好故事可以说。

说到“儿童纪录片”,什么是“儿童纪录片”?业界学界似乎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可借鉴参考的则是“儿童电影”的概念:“专为少年儿童拍摄的故事影片”、“少年儿童应当是片中主角;影片内容应当是少年儿童参与的生活或者以少年儿童视角观察的生活;影片内容必须是少年儿童适合观看的”。

也有部分研究学者,以此把“儿童纪录片”归于“儿童电影”门下,因为他们的创作理念相似或相通。而放眼纪录片作品,搜到的国产儿童纪录片并不多,佳作更少;满目皆是“留守儿童”“贫困儿童”“自闭症儿童”纪录片等等,似乎只有有问题的儿童才会值得关注和记录?此类纪录片也不是专门拍给儿童看的;那么其中,有关“最适合儿童观看的纪录片”,也多是国外影片,无非是自然,地理,生物知识的科普,其初衷也并非是为儿童观看而创作。

因而,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我是中国的孩子》系列纪录片,也具有了拓荒性的意义和自身的独特定位,那就是做真正适合儿童观看的儿童纪录片。

7月10日,《我是中国的孩子》系列纪录片将在上海教育电视台开播;

共15集,每天1集,上午11:00首播,下午17:00重播,尽情领略文化之美,人文魅力!优酷、土豆、乐视、B站等视频平台也可观看哦~

布朗族《苏涵的山康节》

活泼可爱的苏涵是一个布朗族小女孩,她的外公可是布朗族的末代王子,也是布朗族的文化传承人。四月,山康茶祖节就要来了,苏涵和妈妈一起回芒景山,到外公家过节。芒景山上的万亩古茶园让人无限神往,外公手把手地教小苏涵学习采摘茶叶和揉茶,并不急不缓地讲述着家族的历史,讲述着布朗族和茶的古老传说。

黎族《娇娇开爽要结婚》

西方村里,参天的古树,喧闹的人群,母亲酿的结亲酒喝醉了全黎寨。6岁的娇娇就要和9岁的开爽订亲结婚了。穿上的黎族的特色嫁衣,戴上精美的首饰,拿着装有榕树叶的匣子,娇娇开心地向“老公”家走去。两个小小的人儿,对于这场热闹的结亲仪式,有着怎样的认识?订亲前后各自过着怎样的生活?又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被誉为文化活化石般的美孚黎“娃娃亲”,经过社会的变迁,又会以怎样的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呢?

彝族《莫吉次吉的火把节》

彝族的火把节就要到了,父母因为打工不能回家。懂事的莫吉次吉和表妹为了让祖父母开心的过节,打算自己挣钱做一顿丰盛的过节饭,因此尝试了卖火把、捡蘑菇、卖蘑菇等多种办法。爷爷为了补偿他们,特意带他们去观看县城的国际火把节,壮观的朵洛荷表演和篝火晚会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莫吉对外面的世界更加向往。

鄂伦春族《磊磊的烦恼》

磊磊喜欢给动物起名字、喂狍子、钓鱼、嘎拉哈、和表哥进山打猎、搭撮罗子是磊磊在新生乡最爱做的事。但是,过了2015年的夏天,磊磊就要离开新生去黑河市上小学了。上学前,他还要参加一项重要的活动——鄂伦春语比赛。这个比赛会在古伦木沓节上进行,妈妈为磊磊早早地报了名。但是比赛前夕,磊磊由于紧张情绪大爆发,妈妈软硬兼施,最后他能否勇敢地登上舞台坚持完成比赛?

哈萨克族《阿尔升的夏天》

13岁的阿尔升生活在新疆伊犁的昭苏地区,和妹妹苏格拉在一个叫灯塔的定居点上学。暑假到了,他又回到了牧场。他一方面厌恶煤矿破坏了草场,一方面又享受着因为煤矿带来的电视和小卖部。草原上的日子悠闲自在,但是时间一长,单调的放牧生活开始让他怀念在定居点有电视、有自来水、手机信号通畅的现代化生活。由于偷懒,没有看好自家的羊,突如其来的冰雹导致羊群死伤惨重,全家的心情跌倒了谷底……

蒙古族《马背上的少年》

13岁的蒙古族少年苏敦,生活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曾在那达慕快马赛上得过很多奖。根据规则,由于年龄和体重达到上限,这一次那达慕大会之后,他将永远告别快马赛。自信满满的他能否为自己的快马赛画一个圆满的句号?这样一个马背上的少年,他的生活有着怎样的精彩?

维吾尔族《努热艾力的世界》

八月的吐鲁番骄阳似火,葡萄沟里却一片绿意葱葱,这是一个甜蜜的收获季节。维吾尔族的小男孩努热艾力的家就在这火州的“桃花源”里。随着忙碌的采摘季结束,爸爸妈妈就要外出做生意,而姐姐的身体也因为病痛变得虚弱,小小的努热艾力恍然之间长大了许多。听着爸爸信中懂事的萨力江哥哥的故事,慢慢的学着承担起一个维吾尔族“男子汉”的责任。

苗族《我和狗狗过苗年》

金鸿文是一名五年级的苗族男孩,小名叫“森林”。他热情有活力,一有空就往山里跑。苗年假期到了,鸿文又有机会大显身手了,逮老鼠、抓蛇、捅马蜂窝、打野兔……无所不能。他养的雷山狗则是他童年的最佳玩伴,放假的时候一直陪伴在他左右。只要他们在一起,总有想不完的鬼点子。

纳西族《我的足球我的班》

和康豪是白沙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年仅10岁的他已经是校足球队的种子队员。过几天,他要去北京参加希望工程全国小学生足球邀请赛。他和小伙伴们既兴奋又紧张,训练得比平时更加刻苦。比赛出发前夕,学校举办了”纳西文化周”,开展了“我心中的纳西文化”板报评比。足球场上,队员们奔跑,传球,射门,他们在阳光下微笑,在风雨中奔跑,为心中的梦想拼搏。也期待着纳西文化像一颗种子一样,播撒在纳西儿童的心里,让他们发自内心去热爱和传承。

壮族—《青山上,放歌声》

雨季的壮乡,缥渺湿润,尤如少女之心,轻柔婉约又充满丝丝惆怅。壮族小女孩晶艳,居住在平果县耶圩村,这里是远近闻名的嘹歌村,那恒古悠远的歌声至今仍在乡民口中流传。 晶艳最大的爱好就是唱嘹歌,她渴望把嘹歌之美分享给每一个人。可是,由于妈妈的缺席,晶艳的第一次登台演出并不完美,同时也增添了对妈妈的抱怨。一场偶然的对歌比赛,让晶艳的心情跌落到了谷底,妈妈的回来仿佛给失落的晶艳带来了一丝转机,她还能实现自己的舞台梦吗?……

如果没有赶上电视播出,或者是意犹未尽、想了解更多背后的故事,《我是中国的孩子》同名图书已经在4月推出上市,随着孩子们的脚步,一起去大山里、清溪中、狂欢的节日舞会中感受多彩文化的魅力!

我是中国的孩子·第一辑(套装全10册)【吉克隽逸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