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居用品 > 正文

细数影史上20个「票房冤案」

  • jd_lFUtwtmZbnxJ
  • 2022-11-20 09:06
  • 73
摘要:京东注: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第十放映室

京东注: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第十放映室

“没想到你是个赔钱货。”

本文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Mtime时光网(ID:V_Mtime)

那部说好的“不拍了,不拍了,坚决不拍”的《变形金刚5:最后的骑士》又被“卖拷贝”拍出来了,上映票房虽没有前作高,但自上映以来盘踞票房冠军,矛盾的是口碑却不佳。

暑期档票房大战已经打响,票房由市场多因素决定,而一部影片能否成为经典却要经过时间考验。

 

优秀的电影得不到票房的认可,而那些粗制滥造的电影却被观众一次次用真金白银捧上“神坛”。但事实上,无论哪个国家,就连电影市场如此成熟的美国,在早些年也有这样的票房冤案。

有许多经典电影,在上映之初,票房都是奇差无比;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才慢慢被无数影迷认识到其价值所在。可能,只有时间才是真正的大浪淘沙吧!

1.《党同伐异》(1916)

投资:250万美元(一说385万美元); 票房:约20万美元

1916年的电影《党同伐异》可谓是导演D.W.格里菲斯最具创作野心的一步作品。

受前作《一个国家的诞生》惊人卖座的影响,格里菲斯拍了这部场面更宏大、内容更有深度的作品。

影片投资250万美元,拍出220分钟的鸿篇巨制。电影最终上映时,没受到预期的欢迎。

一方面因为故事结构太复杂、主题太严肃,远超出当时观众的接受能力;另一方面,与电影惊人的长度有关。

但人们却不能否认这是一部电影艺术史上的不朽杰作。一个世纪后,曾经有幸在大银幕上看过这部电影,可谓叹为观止。

或许正如导演格里菲斯自己所说的:“艺术经常都是革命性的、爆炸性的”。

2.《公民凯恩》(1941)

投资:68万美元; 票房:158万美元(1991年重映)

从电影专业的诸多方面来看,《公民凯恩》无疑是一部完美的作品,以至于如今每一个电影专业的学生都会反复多次对这部电影进行拉片学习。

但是电影在1941年上映时,因为内容影射了当时的报业大王威廉·赫斯特,所以只能在有限的剧院播放,从而导致影片票房成绩不佳。

而在当年的奥斯卡上,该片虽拿到了9项提名,却只获得了最佳编剧奖。

二战结束后,《公民凯恩》的艺术价值才逐渐为人所知。并在英国电影协会所出版的《视与听》杂志每隔十年所评选的“最伟大的十部电影”中名列第一。此后才成为我们心目中的神片。

3.《银翼杀手》(1982)

投资:2800万美元; 票房:2758万美元

如今再说《银翼杀手》,我们会说这是赛博朋克的开山之作。自此之后,《攻壳机动队》、《黑客帝国》等一系列赛博朋克电影,无一不受其深刻影响。

电影上映之时,观众没有意识到赛博朋克的价值和意义,欣赏不了电影中所流露出的末世气质。且档期撞上斯皮尔伯格的经典之作《E.T.》,最终导致电影在票房上惨败而归。

阿多尼斯说,它是最明亮的镜子。罗兰巴特说,它是为了证明悲伤不是一场幻觉。

更令人惊喜的是,雷德利老爷子将以制作人的身份,搭配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传奇摄影师罗杰·狄金斯,再次拍摄《银翼杀手2049》。欠了35年的电影票,终于可以还了。

 

4.《肖申克的救赎》(1994)

投资:2500万美元; 票房:2834万美元

《肖申克的救赎》有多经典,自然不必多说,几乎是影迷入门的必看作品之一。

但在1994年上映时,票房却非常一般,只收回了2834万美元。考虑到投资成本的2500万美元,这部电影在当年大银幕上至少是亏的。随后的DVD收入,就不得而知了。

更惨的是,电影在当年的第67届奥斯卡上,一举获得7项提名,却最终空手而归。

正如影迷圈里所流传的那样,1994年是一个上帝都想看电影的年份。这一年的奥斯卡,《阿甘正传》、《低俗小说》、《燃情岁月》、《子弹横飞百老汇》、《狮子王》、《生死时速》,每一部都是影史的经典之作。

只能说《肖申克的救赎》命真的非常不好。

5.《美国X档案》(1998)

投资:2000万美元; 票房:672万美元

又是口碑不错,但票房惨淡的影片。

电影《美国X档案》由爱德华·诺顿主演,讲述了一段美国白人与有色人种斗争的往事。

一位白人少年因为自己的父亲被黑人杀害而仇恨黑人,甚至因为杀害两个黑人而入狱;但是出狱之后的他开始反思自己,改变自己,和黑人成为好朋友。

爱德华·诺顿因为在其中的出色表现,最终获得了当年第71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提名,却不幸输给了《美丽人生》中的罗伯特·贝尼尼,也算是输得心服口服吧。

但至于电影票房为什么如此之差,实在费解。可能是美国观众也会经常看走眼吧;也可能是美国观众当年还非常反感这种讲述种族平等的故事?

6.《搏击俱乐部》(1999)

投资:6300万美元; 票房:3702万美元

多年以后,电影《搏击俱乐部》被英国电影杂志Total Film誉为“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电影”,可在当年也是个赔钱货,同样也是大赔特赔的那种。

如果仔细想想的话,要不是两位男主角,爱德华·诺顿和布拉德·皮特长得这么帅,多少拉来了一些粉丝观众的话,那这部电影真的要赔到血本无归。

而如今,《搏击俱乐部》也同样成了影迷必看电影之一。

血脉偾张的徒手肉搏,对人生意义的终极拷问,混乱而迷人的哲学思辨,无一不让这部电影成为足以流传千古的经典之作。

就算当时票房再差,好电影终究还是会有人把它拿出来看,并且乐此不疲的。

7.《绿野仙踪》(1939)

投资:277万美元; 票房:301万美元

虽然不是亏得血本无归,但米高梅对该片的票房很失望。

但后来本片反复重映,以及在电视台反复播出——影片积累的重映票房已经达到了2200万美元!

在AFI评出的百大经典电影榜单中,本片位列1998年榜单的第6位,2007年榜单的第10位,是毫无疑问的经典之作。

8.《阿飞正传》(1990)

投资:4000万港币; 票房:900万港币

《阿飞正传》制片人邓光荣为此投入了4000万港币。虽然拍摄过程多有曲折,最终剪辑也非常惊人,可电影还是成功地在1990年12月15日,香港的圣诞档上映了。

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最终票房只有区区的900万。

虽然票房失利,但是拿奖却拿到手软。1991年的香港金像奖,8项提名,4个大奖:最佳导演(王家卫)、最佳男主角(张国荣)、最佳摄影(杜可风)、最佳美术指导(张叔平)。

除此之外,这部电影的经典之处,还在于高频率的台词金句,如今早已成为影迷心目中的接头暗号。

譬如:因为你我会记住这一分钟;还有世上那只一直飞一直飞,不会停下来的鸟。

9.《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1991)

投资:2500万台币; 票房:937万台币

虽然早已知道杨德昌的电影在台湾并不卖座,但当查到投资2500万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这部四个小时的史诗电影,最终票房居然不到1000万时,实在是为杨导心疼。

想想当年杨导在台湾拍电影的不容易,便觉得悲从中来。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好,自然不用再重复了:最伟大的华语电影,最完美的电影,这些称号全都不为过。

今年又恰好是杨德昌导演离世10周年,只希望再多看几遍杨导的电影,永远记住他。

10.《东邪西毒》(1994)

投资:1000万港币; 票房:900万港币

又是一部王家卫电影黄金阵容的搭配,最终票房只有900万。可见当年王家卫的片子,是有多不卖座了。

坊间流传,《东邪西毒》和《东成西就》两部电影是套拍。演员白天哭丧着脸拍《东邪西毒》,到了晚上乐呵呵拍《东成西就》。

用一部电影赚来的钱,去补贴另一部肯定会亏的电影。最终27天赶工出来的《东成西就》,赶上了贺岁档,票房高达2200万港币,填补了拍摄《东邪西毒》的亏损。

当然如今来看,这两部同样都是经典,只是风格不同而已。票房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风格吧。《东邪西毒》在当年,大概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吧。

11.《大话西游》上下(1995)

投资:5000万港币; 票房:上部2500万港币,下部2800万港币

《大话西游》的票房故事,也早就是影迷之间流传已久的江湖传说了。

据说刘镇伟是在看过金·凯瑞的《变相怪杰》后,才萌生了让周星驰饰演如此搞怪的孙悟空的想法。

只不过当时的观众并不能接受这样的设置,以至于票房极差;一直等到多年之后,观众口耳相传的口碑,把这两部电影奉为经典。

其后多次在大陆院线重映,观众纷纷掏钱去还了那些年欠下的那张电影票,重映票房收入合计在2亿左右,可见其影响力之大。

12.《黑金》(1997)

投资:6000万港币; 票房:1214万港币

电影《黑金》选在了1997年的贺岁档上映,非常不巧合的是,那一年《泰坦尼克号》正在席卷全球。

《黑金》正面撞上了这艘豪华游轮,虽然最后泰坦尼克号沉没在了大西洋,而《黑金》则亏得血本无归,其总票房都还没有人家一天的票房高。

但是放到今天来看,《黑金》的黑色暴力风格、对台湾黑社会的刻骨描绘,也算是难得一见的经典作品。尤其是梁家辉在其中饰演的黑社会大哥,寄希望于从政洗白自己,演技出神入化。

最终因为这部电影亏损严重,香港著名的电影人麦氏兄弟心灰意冷,离开了影坛经商去了。

13.《新宿事件》(2009)

投资:1.5亿港币; 票房:1440万港币

《新宿事件》在当年可谓是真正的大投资,中日港台多地明星联合出演,拍摄地又横跨多国,最终总投资高达1.5个亿。可惜,票房只有区区一千万。

当时的观众口味到底如何?倒不是说,这部电影多经典,整体而言,质量中上水平。

但回过头来看,绝对是新时代港片中比较拿得出手的作品了。票房如此难堪,实在是无法理解。

原因之一可能会是,成龙在电影中放弃了他独特的动作风格,影片中的铁头也没被塑造成他以往那般身手过人的角色。

14.《太阳照常升起》(2007)

投资:6000万美元; 票房:1700万美元(内地)

在很多影迷看来,姜文是国内真正的天才导演,但影片受众较小。

2007年的《太阳照常升起》大概因其天马行空的叙事方式,导致大部分观众看得云里雾里,最终也直接导致电影票房极差。

虽然在当时,这部电影的口碑两极分化严重,但到了今天,大概大部分影迷都会认可这是一部精彩的电影。

而姜文在《让子弹飞》时揽走6.78亿票房,口碑也爆棚,但到了《一步之遥》又陷入僵局。

15.《三峡好人》(2006)

投资:600万美元; 票房:30万美元

投资600万,但票房十分惨淡,这还是贾樟柯当年四处路演,才拉来的观众。

从威尼斯拿下金狮奖归来的《三峡好人》,最终在国内观众面前,一文不值。

更具有戏剧意义的是,当年与《三峡好人》同日上映的是张艺谋的大片——《满城尽带黄金甲》,票房搞到3亿。当年贾樟柯坚持定档12.14,与《满城尽带黄金甲》正面对抗。

贾樟柯说:就算争不过,也要让大家知道中国并不只有一种电影。

16.《大明劫》(2013)

投资:1800万美元; 票房:452万美元

 《大明劫》是导演王竟的又一部良心之作。

和前作《万箭穿心》一样,低调沉稳,演员全都是真正的表演艺术家;剧作合情合理,符合历史细节;主题也非常深刻。

从商业片的角度来看,《大明劫》显然不合格,故事过于沉重,又没有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压阵。再者,《大明劫》里缺少直截了当的关于爱情、亲情等情感方面的描写。

最后票房证明观众确实是不买账!

17.《西部往事》(1968)

投资:500万美元; 票房:500万美元

《西部往事》是派拉蒙影业拍的第一部西部片,导演是意大利西部片宗师赛尔乔·莱翁内。

这部近三个小时的长篇巨作,被称为影史上最伟大的西部片。

这部电影和他之后的两部作品《革命往事》和《美国往事》并称为“往事三部曲”,都是影史上的经典作品;而导演和克林伊斯威特合作的“镖客三部曲”更是传世的经典。

不过当年影片在美国上映时,曾因为片长过长而被片商修剪,导致故事架构含混不清,语焉不详,最终导致票房极差。

18.《美国往事》(1984)

投资:3000万美元; 票房:532万美元

继《西部往事》之后,赛尔乔·莱翁内的《美国往事》再一次遭到片商的“恶意”删减。

影片的北美院线版片长139分钟,而就算并非纯粹导演剪辑版的戛纳版也有229分钟,而最终的导演剪辑加长版251分钟。

可见美国上映时的那个版本活生生剪掉了电影的一半,这对电影的伤害是不言而喻的。就这样的剪辑,还能剩下什么好东西?

而到了今天,《美国往事》已是被列入各大电影教科书的经典影片。

19.《天国王朝》(2005)

投资:1.4亿美元; 票房:5000万美元

《天国王朝》可谓是最冤大头的一部电影了。

电影导演剪辑版193分钟,而上映的版本只有145分钟,被剪去了太多内容。一些交代人物背景,塑造性格的片段全部被剪掉,甚至关键人物都剪辑掉了几个。

所以,影片上映之后恶评不断,基本算是终结了好莱坞史诗大片风潮,没人敢拍了。因为当年的影响力太大,以至于好多年之后,就算有了导演剪辑版,依旧有人坚持认为“这就是一部烂片”,而拒绝观看。

总之这真的是被上映剪辑版毁了的一部电影,而导演剪辑版可以说是史诗电影的经典作品。

20.《赛德克·巴莱》(2012)

投资:7.5亿新台币; 大陆票房:1500万人民币(台湾票房:8.8亿新台币)

《赛德克巴莱》被删减是因为电影太长,硬生生地把两部剪成了一部电影,最终导致叙事节奏混乱、情绪铺垫不足。

在我看来,这样的剪辑完全毁掉了这部优秀的电影。

《赛德克巴莱》(上下)时长分别为144和132分钟,而大陆合集版只有153分钟,同样算是删掉了一部电影。

票房上看,在台湾上映时,创下了台湾电影的票房纪录,高达8.8亿新台币;而大陆只有区区1500万。

当然这里的区别也有可能是因为电影的主题对于台湾人太具有吸引力,但是好的电影应该是能够共通的。

推荐阅读

暑期档来了,请国产电影开始你的表演

10部最爱港片,一部一部说给你听

*如有任何涉及版权方面的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