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服务 > 正文

澎湃需理智 小米松果芯片雷军有啥没说?

  • ZOL中关村在线
  • 2022-08-23 09:49
  • 44
摘要:我心澎湃,也还是需要一些理智的。没有芯片自主研发背景,28个月能够打造出一款什么样的智能手机芯片,现在小米已经给出了答案。雷军在发布会上已经告诉了我们:小米松果

我心澎湃,也还是需要一些理智的。

没有芯片自主研发背景,28个月能够打造出一款什么样的智能手机芯片,现在小米已经给出了答案。雷军在发布会上已经告诉了我们:小米松果首款芯片澎湃S1是一枚八核芯片,定位直达中高端,竞争对手直指高通骁龙625和联发科HelioP20,Modem(调制解调器,通信模块)直接自主研发,CPU、GPU、DSP、ISP一个不落……虽然看不出什么明显亮点,但似乎该有的也并不少,看起来还是比较“健全”的。那么,对于这样一款看起来很“健全”的小米松果澎湃S1(以下简称“澎湃S1”),雷军在发布会上有什么东西并没有公开呢?

1.CPU——28nm硬碰骁龙625、HelioP20

现在的智能手机已经在从14nm向更先进的10nm升级,作为“中高端”定位的澎湃S1选择的是28nm。值得肯定的是HPC+是台积电28nm工艺当中最新的产品,相比之前的28nm来说更好的解决了漏电问题,保证更好的续航能力,但其终究是28nm,而不是更先进的20nm、更不是16nm、14nm、也更不是10nm——数值越低制作工艺越先进,精度越高,CPU功耗越小。

还是直接用小米自己对比的骁龙625和HelioP20解释可能更容易理解——

骁龙625采用的是14nmLPP,HelioP20采用的是16nmFinFET,通过上面的数值更迭可以看出澎湃S1的差距几何。光从这点看来,雷军那句澎湃S1“追求性能与功耗的绝佳平衡”说的是否有点过头了呢?

2.依然CPU——发热、性能如何平衡?

澎湃S1是一枚八核芯片,基于ARMbig.LITTLE架构,大小核心并存,均为Cortex-A53,以主频高低区分大小核,大核为4*2.2GHz,小核为4*1.4GHz。

骁龙625的CPU同样为八核Cortex-A53设计,主频平均分配,八枚核心均为2.0GHz;HelioP20同样为八核Cortex-A53,主频最高达到2.3GHz。主频越高的优势是性能更高,不足是更易发热,个中平衡如何抉择,不同厂商有自己的考量,具体体验差别还得看真机,这里就不多做评价了。

3.综合性能跑分——仅仅是个疑惑

小米在发布会上公布了一张综合跑分对比图,显示澎湃S1优于骁龙625和HelioP20,实际是否如此,我们这里也呈上ZOL性能天梯图的数据为大家提供一下参考。可以看出存在一些数据上的差别,不过根据小米PPT上的数字可以看出其使用的是比较旧的安兔兔6.0版本,我们这里展示的是安兔兔6.2以上版本跑分数据,所以这里也期待小米5s用安兔兔6.2以上跑出的结果再和这里进行一下对比。从参数上来看,误差成分可能会更大一些。

4.Modem——没有全网通,几乎只针对移动

目前在Modem上高通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国际上苹果采用高通的Modem、三星主要因为Modem也会主推骁龙处理器版本,魅族此前因为与高通的纠纷一直难有全网通版本机型,对于这样一个“老大难”小米竟然轻松解决了吗?显然并不会那么容易。

细心的人会发现,发布会PPT最后的总结页面比较隐晦的注明了小米5s“移动4G版”,对此雷军对于Modem细节介绍的并不多,这其中其实有着澎湃S1的最大无奈。

一方面,信号好坏目前我们还很难说;另一方面,其还很难支持联通电信4G,说深了这也与联芯科技技术有关,小米澎湃S1芯片技术来源联芯科技便是主攻移动,所以全网通、甚至单纯的想要良好支持电信或联通对于搭载澎湃芯片的小米手机来说还是个难事。对于插入电信和联通卡的实际体验,笔者尚未有机会实测,不过在小米发布会现场的工作人员称“插入联通卡只能用2G”。

相比之下,骁龙625搭载的是X9LTEModem,支持LTECat.7,上传支持2x20MHz载波聚合和64-QAM,速度可达150Mbps,下载支持2x20MHz载波聚合,速度可达300Mbps,支持3G、4G全网通,不用考虑移动、电信、联通问题。

联发科虽然在Modem上也难以与高通匹敌,不过HelioX20也能够支持LTETDD、LTEFDD,支持LTECat.6。

5.兼容性——亟需大量“小白鼠”测试

对于一款新的芯片来说,发热情况、兼容性情况都是主要问题,通过小米发布会上的PPT可以知道,澎湃S1第一次跑通Android的时间是在2015年9月,到现在18个月的时间能否完好的解决这些问题,这里很难直接评价,仅用之前华为和Intel的问题做个参考——当年华为经过数年研发并在2008年推出的第一款智能手机芯片并未实际商用,直到2012年的海思K3V2才开始商用,但依然存在发热和兼容性问题;Intel这个大拿当初也曾发力移动市场,可惜多年尝试后还是以退出告终,当时难以解决的最大问题之一便是兼容性问题——这样的问题在初出茅庐的小米面前显然更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解决的,同志仍需努力。

6.小米对小米——5和5c的100元差距背后

最后看一下小米自家产品对自家产品的差距吧。小米5标准版采用的是骁龙820处理器,售价1599元,小米5c的芯片澎湃S1虽然针对骁龙625,但依然售价1499元。骁龙820、骁龙625之间还存在骁龙650、骁龙652、骁龙653、骁龙810等等这样的“代沟”,从ZOL性能天梯图可以知道,骁龙820的跑分能力可以达到143887。

100元的微小差距背后存在这样的性能差距是否合理,小米是否存在为了强行定位“中高端”而有意拉高价之嫌,这其中是否存在默认需要用户为研发投入买单的情况,这里也需要画一个问号,这里不做过多评价,用户有知情权,可以自行定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