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服务 > 正文

喜欢逆市的宜人贷和它的坏账率

  • IT老友记
  • 2022-08-02 18:46
  • 87
摘要:远走美股上市的宜人贷,又出炉了2016年第三季度财报。营收和利润双双暴涨,利润更是同比上扬308%。在美股和中概股双双低迷的情况下,宜人贷成功逆市。 有一笔1.

远走美股上市的宜人贷,又出炉了2016年第三季度财报。营收和利润双双暴涨,利润更是同比上扬308%。在美股和中概股双双低迷的情况下,宜人贷成功逆市。

有一笔1.52亿元人民币的所得税收益,也被宜人贷计入了利润,剔除这笔款的话,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上涨幅度,会被修正为129%。而且,将财报的报告货币由美元转换为人民币,在人民币贬值幅度可观的情形下,对财报也起到了美颜效果。

对于这一切,宜人贷并未遮掩。

毕竟宜人贷是一家上市公司,采用合理的手段将财报做得漂亮一点,不仅无可厚非,反而是它的义务。大多数时候,除了数据,资本市场没有时间追究其他的东西。

去年,在绝大多数P2P平台都将自己的经营数据拼命掩藏起来的时候,宜人贷非要到全球监管最变态的股市上挂牌,接受定期抖露家底的严苛义务。

不像某国的股市,美股可不是个圈钱的好地方。再说,P2P平台要圈钱,实在也不需要到股市上去,闷声发大财完全足够。

一面是造假和骗局盛行、监管严重缺失的行业,一面是监管苛刻到极致的股票市场,宜人贷选择了在两者之间,艰难而夸张地维系一种平衡。

这种平衡背后,可能是一种虚荣,也可能是一种执拗。在一个极度依赖信息透明度,又极度缺乏信息透明度的行业里,宜人贷走了一条近乎自虐的路,逼迫自己保持高度的信息透明。

这给它带来了美誉,但也让它陷入了一种孤独。

最重要的是,宜人贷从此变成了一台变压器,承担着两个市场、两种监管、甚至两种金融理念和商业文明之间的巨大电压。

比如这一份财报中的所谓“坏账率”。这是这份财报里最大的焦点,亮度甚至超过狂飙的净利润。

截至2016年9月30日,2015年宜人贷促成全部借款的累积坏账率为6.1%,其中促成的A、B、C、D级借款的净坏账率分别为5.1%、5.9%、7.5%和6.1%。而截至2016年6月30日的四级借款相对应的坏账率为4.5%、4.5%、5.7%、4.2%。两相比较,各有不小幅度的攀升。

坏账率攀升,这太符合人们心中P2P平台的一般画像了。但是事情似乎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

宜人贷公布的这个坏账率,其分母是一段时间内(2015全年)促成的借款,这个数字是被时间线锁定的,2016年新促成的借款不会加进去。否则的话,这个分母就会不断扩大,坏账率就会不断被稀释。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某些P2P平台宣称自己的坏账率接近0了。

说到这里还是个标准问题。宜人贷坏账率的统计标准是“全周期累积坏账率”,除了分母被锁定,杜绝掺水的可能,这个统计方法还有个好处,就是可以将不同时间段的累积坏账率进行比对,从而体现平台的风控能力。

下表是按季度统计的宜人贷2015年Q1至2016年Q2的全周期累积坏账率,线条最长的是2015年Q1的坏账率,线条最短的是2016年Q2的坏账率。可见,时间越长,坏账率越高,但是时间比较久的线条,大体走向皆趋于平缓,最终不超过10%。反而是2015年Q4和2016年Q1两条线相对陡峭,值得注意。

风控绝非一蹴而就的事。宜人贷算的坏账率是比较诚实的,这至少可以让风险比较早地显露,便于未雨绸缪。

这种诚实,显然得益于美股的监管环境,但是在中国互联网金融的语境下,宜人贷公开这么高的坏账率,难免引人侧目。电压由此产生。

这还真算不上什么,更大的电压宜人贷也受过,而且还是来自大洋彼岸。

2016年8月24日,银监会联合多部委发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成为P2P行业头顶的炸雷。消息一出,宜人贷股价应声狂泻,一日之间削去22.01%。

随后,十几家律所蜂拥而至,召集对宜人贷的投资人集体诉讼。发起诉讼的主要理由,是宜人贷“隐瞒政策监管风险,伤害投资人利益”。

真是驴唇不对马嘴。在乱象丛生的中国内地P2P行业里,宜人贷是少有的老实人。宜人贷以小额放款为主,超过20万元的放款只占5%;没有资金池,只收取佣金和服务费;依靠第三方保险公司担保借款权益~~。种种举措,使得宜人贷成了P2P行业里的异类。

监管政策一出,大量不合规的中小P2P平台应声倒下,这对大体合规的宜人贷来说,恰是利好,美国的做空力量对此心里也未必不清楚。怎奈重洋远隔,格外生出了很多的不明真相,让跑到美国上市的宜人贷,照样掉进被误解的命运。

三个多月过去了,诉讼的闹剧可能会不了了之,也可能重新扼住宜人贷的咽喉。

而无论如何,跨越大洋的宜人贷,可能还要在很长的时期内,继续让自己的价值观承受巨大电压的双向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