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服务 > 正文

微单不“微“— 那些重开“新”路的无反相机

  • 什么值得买_
  • 2022-07-27 14:01
  • 30
摘要:“无反相机代表着未来。”自无反相机诞生开始,这种说法一直延续到如今,相对于传统的“单反结构”,无反相机缺省了五棱镜反光结构,在体积控制上相对来说会有一定的优势。

“无反相机代表着未来。”自无反相机诞生开始,这种说法一直延续到如今,相对于传统的“单反结构”,无反相机缺省了五棱镜反光结构,在体积控制上相对来说会有一定的优势。除了体积,EVF也可呈现“所见所得”的效果,在精确曝光和合焦精准度上有一定的优势。发展至今,无反相机已经越过全画幅,开始向上触碰中画幅,同时,在专业领域,索尼为代表的无反相机所占的比重也逐年提高,已然是如今不可缺少的一个派别。

近些年,无反相机技术发展速度相对单反相机要快上不少,从最初的对焦慢、EVF延迟以及镜头群丰富程度逐步发展到“混合”对焦、高刷新率低延迟EVF、渐渐丰满的镜头种类,用途也开始涵盖普通家用、摄影发烧友以及专业摄影领域,是所谓微单不“微”。也正是由于还未完全成熟的状态,让无反相机的形态就丰富不少,其中也不乏有“新理念”试水产品推出,一“问世”便惊艳……

【开启无反全画幅时代】

“底大一级压死人。”

索尼的产品很喜欢以一种“搅局者”的身份出现,就好似科学界的Frankenstein。早期在单反领域无法撼动N、C两家,便从自己擅长的CMOS下手,推出了世界首款全画幅无反相机A7系列,并且在同年为这个系列开辟了三条产品线,入门均衡款A7,高像素高画质的A7R以及主打视频拍摄的A7S。A7系列可以说是走在普及全画幅的前列,不足万元的售价,再加上小巧的机身,一诞生,已经成为不少摄影爱好者的首选器材。

而在一年之后推出的“补完版”A7M2,相对来说产品形态更加完全,操控、设计以及性能上更成熟。同一代的A7RM2搭载世界首个背照式CMOS相机,像素也提升至4240万,成像质素足以成为目前135画幅的一个标杆。A7SM2的传感器并未更新,但增加了机内直录4K视频的能力,已然成为小型工作室视频机的不二之选。

在索尼A7系列开启无反全画幅时代之后,FE的镜头群也逐渐丰富,只是由于光学物理结构还无法突破,因此小体积与高素质的镜头还无法兼得。大家梦寐以求的10mm-300mm F0.95的饼干头估计还要再等等了。

索尼(SONY) ILCE-7M2K 全画幅微单单镜标准套机(2430万有效像素 28-70mm镜头 F3.5-5.6 a7M2K/α7M2K)

索尼(SONY) ILCE-7K 全画幅微单单镜标准套机(2430万有效像素 28-70mm镜头 F3.5-5.6 a7K/α7K)

“与世人皆不同”

“We didn't invent photography,but we invented Photography(我们没有发明摄影,但我们重新定义了摄影)”

这句出现在“徕卡100年”广告片中的slogan是最能诠释徕卡相机的自古至今的定位。无论现在影像设备如何发展,依旧保持全手动操作和全德制的传统,而在消费者心中,徕卡也可以算作135画幅的一个终点。但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高集成电子化逐步改变了人们对“相机”的认识。现代相机性能愈发强大,也就让“传统、老派”的徕卡愈发“落后”。

正当我们以为徕卡会抱着百年的历史在复古旁轴上迷失的时候,自2015年开始,徕卡便开始开疆扩土,重新开发出多条产品线,而多开辟出来的大都是“现代”相机,全画幅、无反结构、高刷新率低延时EVF以及准专业定位让百年徕卡充满了张力。

【全画幅无反相机Leica SL】

其实在Leica SL可换镜头无反相机之前,定位全画幅便携相机的Leica Q已经面世,独特的自动对焦系统,还有全画幅CMOS传感器以及28mm的焦段,让当时不少玩家一直在讨论Leica Q的血统。其实对于徕卡来说,它的精髓不是旁轴、CCD和黄斑对焦,而是持续的创新与引领产业。在Q之后,徕卡又基于此推出了可换镜头的全画幅无反相机Leica SL,若Leica Q是定位于街拍,那Leica SL则彻底放开手脚,瞄向专业市场。

11fps的连拍,4K 30fps的视频能力,440万像素60fps顶级EVF,2.95英寸触控屏以及LCD肩屏,这些规格无论是在无反还是单反领域,都可称之为旗舰产品。除了机身,采用了徕卡无反已有的T口,可以转接徕卡的M卡口,镜头群上还算丰富,只是全自动镜头目前只有三支,好在焦段覆盖不错,而经典的35mm f/1.4 Summilux和50mm f/1 Noctilux也将在后期发布,当然价格依旧很“徕卡”。

徕卡(Leica)SL(Typ601)全画幅无反相机 单机身

【全触控无反相机Leica T】

目前相机操控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复古转盘控制(例如富士),另一种是现代组合按键(例如奥林巴斯),如今连触控屏幕都未普及的状态下,想要带来新的操控方式实属“超前”理念。而在2014年徕卡就推出了首部“全触控操控”理念的无反相机Leica T,随之发布的还有徕卡自己的T卡口系统。

除了后背3.7英寸全触控屏幕之外,机身后背再无一颗实体按键,机身为了契合这种简洁的设计理念,整机也由一整块铝合金切割打磨而成,这二者结合起来使得Leica T很接近未来的产物。Leica T的拍摄方式颇像如今的智能手机,交互逻辑犹如官网描述的“直觉性操作”。

徕卡(Leica ) T 微单相机单机身 银色(不含镜头)

【超高画质为先】

“不是人人都能驾驭。”

相对于如今大范围流行的拜耳传感器,“黑科技”适马如今一直坚持Foveon X3传感器(感光元件垂直式排列),由于成像原理不同,因此在画质上,Foveon X3有着先天的优势,例如1967万像素Foveon X3传感器可以最终生成约3932万像素的Jpeg照片。不过Foveon X3传感器带来的负担就是需要与搭配脚架,并维持ISO 400以下,拍摄过程有耐心,且后期也需要适马特殊软件来处理RAW。虽说麻烦,但对于风光、静物题材来说适马的Foveon X3传感器已经是相当适合。

如今基于Foveon X3推出的sd Quattro/Quattro H拥有SA卡口、无反结构,没有了反光镜的机震,光线充足的情况下可以手持,这也算是增加了sd Quattro的出勤率。同时sd Quattro的价格也亲民不少,享受Foveon X3传感器高画质的门槛大幅降低,况且还有SA卡口丰富的镜头可选。

适马(SIGMA)sd Quattro 无反数码相机 SDQ相机 X3传感器 APS-C画幅 适马卡口

【随身中画幅系统】

“HASSELBLAD X1D在核心的CMOS上搭载的是索尼的5000万像素中画幅传感器(43.8×32.9mm)。”的确4433算是120中画幅系统中的“残幅”,但对于如此小的机身而言,43.8×32.9mm大小的CMOS足以成为影像器材世上的一个标志性产品。抛开传感器画幅,X1D其他规格配置还算主流,且操控方式也引入了触摸屏,加上机身的小巧,上手时很难想到这是一台可以手持的中画幅系统。

哈苏X1D搭载的是索尼CMOS,但整机是哈苏自主设计制造,并由瑞士精工代工,整体配色也很跳跃,橙黄色的快门按键也一贯符合哈苏的传统,镜头群上可以透过官方的转接环转接已有的哈苏H镜头,只是转接环的体积有些感人。

Hasselblad/哈苏 X1D-50C 中画幅无反数码相机 银黑

虽说哈苏X1D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但受众人群并不广泛,如果棚拍,可以选择更成熟的哈苏H系列相机,而外拍选择成熟的无反或者单反似乎更佳。如今哈苏X1D的定位与A7一代类似,战略意义更强,按照如今的发展势头,说不定下一部中画幅无反系统就成为你随身创作的工具。如今的无反相机有着很广的用户群,灵活的操控方式,所见所得的拍摄都是亮点所在。有索尼、哈苏这类“开拓者”,也有徕卡式的“创新”和适马的“坚持”,的确,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无反更接近未来。关于无反相机,你有什么好的看法和建议呢?欢迎分享到评论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