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服务 > 正文

吃货的地狱,河南农村为什么没有好吃的?

  • 钟桥生
  • 2022-07-14 18:27
  • 40
摘要:

(豫北农村常见的大锅菜)

中国虽然有八大菜系,然而对吃货们来说,真正好吃且吃不完的,是各地不同特色的小吃。相对于那些上席面的名菜,小吃以小见大,真正能体现一个地方的文化和风俗。

然而有些地方饭菜好吃有特色,有些地区饭菜没有一点存在感。就拿我的家乡河南而言,八大菜系里没有豫菜,小吃界也没有河南饭菜的身影。尤其我家乡河南北部的农村地区,饭菜在全国没有任何存在感。

江南地区小吃的精致,华南和西南地区小吃的酸辣,西北地区小吃的粗犷,中原地区反倒似乎没有小吃了。就像河南常见的烩菜一般,一个烩字,其实已经概括出了这个地区的饮食文化。上海有本帮菜;华南地区有螺蛳粉、米粉、老友粉;西南地区有火锅;西北地区有馕。对于吃货而言,这些食物个个都让人流口水。

(捞面条)

豫北地区以吃烩菜为主,所谓烩菜,就是一锅焖,不管有几样菜,都能炒在一起吃,最多的时候,能有七八种菜一起炒。这种做菜的方法,一定会让不少人目瞪口呆,毕竟最常见的炒菜方法是一个菜一个菜的炒,一顿饭炒一两个菜,是一个家庭最常见的方式。然而在我家豫北农村地区,吃饭永远一个菜,就是烩菜,方言叫大锅菜。烩在一起的吃法,自然不会有任何特色。

一个地区的饭菜有无特色,是否有好吃的小吃,跟一个地区历史上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状态有很大关系。

就以我的家乡豫北来说,这里地处黄河中下游,又处在中原地带,历史上不但战争不断,紧挨着的黄河也是频繁的发洪水。自然灾害加上战乱波及,所以这一地区的人口,在历史发展中一直处于流动中。

(南宁老友粉)

比如1942年发生的河南大旱,豫北地区的人口,都逃荒到了山西、陕西甚至更西部的地区。电影《一九四二》里的财主东家,就是豫北地区的新乡延津人。如果顺着历史的脉络再往上回溯的话,明末清初的满人入关,李自成进军河南,都曾引起过巨大的社会混乱和人口流失。

一个地区的人口,如果过度频繁流动,并且历经战乱和灾害的话,那么这一地区上人,对于生活的标准便不会太高。尤其是那些历经过苦难的人,更是把生活降低到生存的标准上。穿衣不讲究,吃饭也不讲究,只要能穿暖吃饱,就非常幸福了,不敢再奢望能过上更精致的生活。

(广西柳州螺蛳粉)

豫北地区经历的这些动乱和灾害,造就了这一地区的人,在吃饭问题上没有任何的讲究。即使是动乱和灾害过去了,形成的习惯却不会轻易改变,而且这习惯还会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在我家乡,老人对子女的经常性教育就是,要勤俭持家,一定要把家底攒起来,以防万一出现的变故。

在这样氛围的熏陶下,人们在饮食习惯上还保留了过去的风格。而且,一种饮食文化和流行和兴起,需要历经很长时间,这一地区平静下来的还不到一百年,因此要形成一定的有特色的饮食,时间上还短。

(桂林米粉)

相对于河南,江南地区历史上一直是中国最富庶的地方,因此形成精致的饮食是必然的;华南和西南地区作为后方和边缘地区,远离各种动乱,人口能长时间在一个地方生活,于是就形成自身的饮食风格。

然而豫北地区,一旦黄河发洪水,一旦战乱来了,人们就开始逃荒,流动性很大,即便是平静之后回到原来土地上的人,也不一定是原来的人口了。没有固定的人口,灾害又导致经济很难发展起来,好吃的饭菜又怎么会有呢?

(家常菜)

饮食文化包含着这个地区的历史和文化传承,历史和文化频繁被打断的地区,饮食文化就不会有自己的特色。对于吃货而言,豫北地区是一个没存在感的地方。

(烩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