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男装 > 正文

谁说关门声音越重,汽车就一定越安全?

  • 轩之梦原创专卖店
  • 2023-11-05 17:11
  • 15
摘要:常在4S店里见到很多来买车的“砖家”,他们郑重其事地开门关门,然后侧耳倾听,如果这关门声是沉闷厚重的,那么他们脸上就会露出满意的神情,对旁边的人说一句,“这车不

常在4S店里见到很多来买车的“砖家”,他们郑重其事地开门关门,然后侧耳倾听,如果这关门声是沉闷厚重的,那么他们脸上就会露出满意的神情,对旁边的人说一句,“这车不错,厚实、安全。”如果这关门声清脆单薄,那他们则会一脸地鄙视,摇摇头走开。

当然,还有一些更资深的“砖家”,他们会使劲按一按车身的铁皮,如果按不动则心中窃喜,如果有点下凹,那就马上被认定有偷工减料的嫌疑。还有厉害的,就要去看看这辆车的各项参数的,在他们心目中,质量越重的车越有安全感。

在这样一种人眼里,越厚重的车越安全。

这种观念是怎么形成的,如今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但这肯定与某些汽车品牌对消费者的洗脑有关系。因为我们很明显地发现,这种论调大多数时候是指向日系车的。很有趣的一个现象是,只要网上出现了关于交通事故的新闻,如果事故中有一辆日系车,那下面的评论一定就会很热闹。皮薄、偷工减料、散架等等字眼屡见不鲜。那么真相到底如何呢?

车身安全曾经的“越硬越安全”时代

历经百年发展史,汽车车身的演变也是翻天覆地。例如早期的马车式车身,肯定谈不上安全性,充其量是一个能够遮风挡雨的棚子而已。发展到上世纪中叶,车身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设计者和消费者的重视,不过那一时期的车身安全技术,大多体现在“硬度”上:在车身的选材方面一味追求高强度、高硬度。一时间,铁甲汽车、移动堡垒之类的称呼,就成了一些标榜安全车型的代名词。

车身安全到底该如何评判?

首先是看款型。在其他属性一致的情况下,越新的车越安全。前面说过,安全车身的内涵是科技,那么它就与发动机技术、变速箱技术等一样,是日新月异的。每个厂商在设计新一代车型时,都会融入最新的安全科技,同时也会针对上一代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自然也就越来越安全。不同厂商之间的产品也可以据此作为判断依据——诞生较晚的车型,安全性高于早期产品也是肯定的。例如当年经久不衰的老三样,不少人还因为它们是欧系觉得安全,殊不知它们的安全性与后来新开发的同价位车型相比,其实并不占有优势。

安全车身概念引领被动安全新时代

一说到被动安全,多数人都会想到德系、瑞(典)系,殊不知最早提出现代安全车身理念的却是日系。从上世纪末开始,丰田的工程师越来越注意到一味追求“硬”的弊端,开始着手设计一种新的安全车身技术,换句话说,同样的一堆钢材,用不同的安全车身技术,最终的安全性可能会有天壤之别。

更专业的,据可以基于自己对车身设计的了解,从碰撞的视频和照片自己判断安全性。例如A柱的形变情况、车门的形变情况、中控台的位置情况等来做出自己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