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电 > 正文

扫地机器人这么挑,掌握四点不迷路

  • 乐活君H
  • 2018-11-21 13:24
  • 96
摘要:越来越多人用扫地机器人作为家居清洁的人工替代品,它很大程度减轻了人们的家务负担,让忙于工作的上班族,有了更多的休闲时间。随着时间推移,市面上的扫地机器人激增,想

时不时听到有人笑骂扫地机器人一点都不智能,其实是个“智障”机器人,扫地总是像无头苍蝇一样撞来撞去。

其实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对扫地机器人这个新兴智能产品不太了解,在选购扫地机器人之前,有些基本知识还是要知道的,你可以从这四个方面入手。

1

看形状设计

扫地机器人给人第一眼的差别就是形状的不同,采用不同形状设计的扫地机器人清扫面积不同,所对应的清洁需求也略有差别。因此在选择扫地机器人之前要考虑房屋的基本情况与个人的清洁要求。

目前,市面上的扫地机器人根据形状的不同可以分为圆形、D形和方形三种。

1.圆形扫地机器人

圆形是扫地机器人最原始的形状,也是目前最主流的形状设计。采用圆形设计的机器人,与家具接触面小,是最有效避免损坏自身和家具的形状设计,同时拐弯设计也相对灵活一点。

但是相对而言,圆形扫地机器人对于墙角和角落的清洁能力就会相对较弱,容易在墙角位置藏污纳垢。在相对家居密集的空间中工作时容易迷路,或者卡在家具中间。

2.D形扫地机器人

D形扫地机器人从外观上看就像一个字母D,是采用半圆图形加切边的形状设计。在保留一定防冲撞能力的同时,增加对空间边角的清洁能力,能够更彻底的清洁空间。

但是机器人的直径不同,旋转能力就不像圆形那么轻而易举了,需要倒退到一定的位置才能做更大范围的旋转。所拥有的两个直角会产生较大冲撞力,容易刮碰到家具。

3.方形扫地机器人

方形扫地机器人采用正方形设计,在扫地的时候能够墙角紧密贴合,真正做到无缝清洁。但是死板的形状设计,容易使其困在小于本身角度的夹角角落,让其动弹不得。同时机器本身的旋转也更为不灵活,容易损伤自身或家具。

☞挑选建议

从灵活性来讲圆形>D形>方形,从清洁效果来讲,方形>D形>圆形,从市面上普及率来看圆形>D形>方形。

如果空间里物品密度大或者家具较为高档,则选择较为温和的圆形扫地机;如果是追求更加彻底的清洁效果,家里毛发较多,则选择D形扫地机or方形扫地机。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市面上方形扫地机相对较少,可选择面比

在挑选形状设计的时候还需要关注一下厚度,需要注意的是扫地机器人不是越薄越好。一般情况下,扫地机器人的机身厚度能够达到9CM的话,就可以称为超薄设计。若小于这个高度则可能影响扫地机器人的清洁能力,导致稍大一点的垃圾无法处理的情况发生。

圆形扫地机

方形扫地机

2

看路径规划

一台扫地机器人的智能程度取决于它的路径规划,就是指机器人根据自身传感器对环境的感知,字型规划出一条安全的运行路线。

通俗的讲,就是扫地机器人通过何种方式打扫一个空间时,能否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将家居清洁干净,做到不漏扫、不重复扫。

目前,应用于扫地机器人的路径规划有随机覆盖式和路径规划式两种。

1.随机覆盖法

随机覆盖法,亦称为随机碰撞式导航,但这并不是说机器人在空间中毫无章法的乱撞,而是根据一定的角度、图形,比如按照三角形、五角星轨迹尝试性的覆盖作业。有点像打台球,碰到边角之后则以一定的算法向反向移动。

随机式扫地机器人“自由奔放”的扫地方式,经常会出现反复扫、漏扫的情况,毕竟没有正好的空间可以让算法完美实现,清扫效果完全靠清扫时间来堆砌。同时,这样的扫地机器人可能找不到回家充电的路,需要人工帮助。

2.路径规划式

路径规划式是随机覆盖式扫地机的升级版,通过建立环境地图并对本身进行定位。可以这样理解,就是人在居室中如何从本身位置出发,不重复的走完这个空间。

不过扫地机器人是利用导航定位系统记住起点和清扫路径的坐标,计算规划清扫路线,做到不重复地打扫完特定空间。

对于路径规划式扫地机来说,构建地图的准确性尤其重要,影响到清扫的效率问题。因此,定位技术是判断路径规划式扫地机器人优劣的关键,扫地机器人常见的定位类型分为三种,分别是惯性导航、视觉导航和激光导航系统。

2.1惯性导航

惯性导航被广泛应用于飞机、导航、坦克等国防领域,是依靠导航仪、加速度计等惯性传感器获取位置、速度等信息。听上去很高大上,BUT为了降低成本,应用于扫地机器人的陀螺仪一般精度较低,容易存在误差。

采用惯性导航的机器人具备初级绘制地图的能力,成图比较粗糙,无法分辨出具体的家居环境。并且随时时间的推移,定位的误差会不断积累增大,在面积较大的复杂地面环境,容易偏离方向。

2.2视觉导航

视觉导航的原理是在扫地机器人身上安装一个摄像头,就像人的眼睛一样,机器人通过摄像头拾取和记录空间物体的大量特征点,并在运动过程中不断追踪这些特征点,由此建立起一个环境地图。

这样的扫地机器人的难点是如何建立一个数据库,根据哪些特征区分沙发在哪里。不过由于摄像头的使用需要依靠光环境,视觉导航机器人无法在光线条件不足的室内使用。并且这样的机器人需要较为复杂的技术,售价高昂。

2.3激光导航

激光导航是目前最为使用和清洁效果最好的定位系统,其原理与激光测距相同,通过测量激光从发出到接收的时间计算出自身距离前方障碍物的距离。不过激光导航需要进行多点测距,从而定位自身坐标。

激光导航依靠自身测距的方法不受光线效果影响,能够有效避免乱撞的现象,绕扫地机实现自主行走,所规划的清扫路径较为科学。同时由于技术发展较为成熟,性价比较高。

☞挑选建议

根据成本来说视觉导航>激光导航>惯性导航>随机覆盖式;从清洁效果来看视觉导航>激光导航>惯性导航>随机覆盖;从实用性来讲激光导航>视觉导航>惯性导航>随机覆盖式。

如果房屋较为空间,障碍物少,且机器运行时人有时间在房间里对机器人的工作进行看管,则可以选择随机覆盖式或者采用惯性导航的扫地机。

如果房屋较为复杂,机器多半是在无人看管情况下运行,则选择更加智能的激光导航或者视觉导航机器人,其中激光导航机器人不受环境限制。

激光导航扫地机

惯性导航扫地机

3

看清洁能力

买来扫地机是为了能够替换人工执行清扫任务,所以除了看它智能程度,即能否不重复的走完一个空间之外,清洁能力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点。一个好的扫地机器人应该是既能扫得全面,又能扫得干净。

扫地机器人的清洁策略主要是看“扫”与“吸”的配合,因此扫地机的清洁能力主要体现在吸力、滚刷和边刷的配合使用。

1.吸力大小

扫地机器人的吸力与清洁能力挂钩,一般来说,扫地机器人吸力越强,清洁能力就越强,能够处理更加复杂地面环境。对于日常的瓷砖、大理石、木板等光滑地面时,扫地机器人吸力只要500~1500pa就足够使用了。

若是清扫地毯这样垃圾可能被纤维缠绕的物品表面时,则最好选择吸力在2000pa左右的扫地机器人,同时结合自动增压技术,这样就算地毯上有缠绕的毛发也可以轻松吸走,十分适合掉发比较多,或者家有宠物的家庭。

2.滚刷

滚刷位于扫地机器人的底部,一般在吸尘口的前方,主要作用是将位于扫地机器人底部的灰尘扫干净,是清扫的主力军。使用滚刷虽提高清洁效率,却会产生毛发缠绕问题,后期清理稍微复杂,在使用中所产生的噪音也会更大。

滚刷根据设计形状的不同可以分为一字型、S型以及V型。其中一字型滚刷性价比最高,应用面最广;S型滚刷清洁地毯更加彻底,可深入地毯缝隙;V型滚刷清洁效果最彻底,且能有效避免扬尘,但是使用寿命最短。

3.边刷

边刷的主要作用是将扫地机器人无法靠近的墙边与角落的灰尘清扫出来,对于采用圆形设计的扫地机器人尤为重要,可以减少家中清洁死角。根据边刷数量的不同,可以将扫地机器人分为单边刷和双边刷两种。

采用双边刷设计的扫地机器人的清扫面积会大一点,相对而言工作效率也会提高。但是弱点也会更明显,比如将豆子之类的能滚动的颗粒将它们扫得到处都是,并缠绕了更多的线头。

4

看虚拟墙设计

为了满足不断提高的清扫需求,越来越多的扫地机器人开始增加虚拟墙功能,因此新手在挑选扫地机器人的时候,也是需要了解一下虚拟墙概念,避免上当受骗。

虚拟墙的概念相当于网络上的防护网,让扫地机只可以在墙的范围以内打扫,避免扫地机进入某些复杂区域,比如说潮湿的卫生间,或者摆满玩具的儿童休闲区。

根据虚拟墙构造方式的不同,可以将扫地机的虚拟墙分为三类,一是盒式虚拟墙,二是磁条带状虚拟墙,三是手机控制虚拟墙。

1.盒式虚拟墙

盒式虚拟墙是配备一个红外传感器,传感器开启后,会发射红外信号,扫地机感应到这个信号之后会自动转弯,从而实现墙的功能。单个盒式虚拟墙能够建立两米长的扇形屏障,有效距离可达到4-7米左右,阻隔长度长。

但是盒式虚拟墙发射的光束为不可见光,用户无法精确控制屏蔽区域,需要更换频繁更换电池,后期使用较为麻烦。

2.磁条带状拟墙

磁条带状虚拟墙的原理则是结合扫地机底部的防跌落原理,利用磁条吸收扫地机的红外微波,让扫地机将磁条区域判定为高度落差区,从而后退。

这样的虚拟墙使用便捷,收纳也方便,还可根据家庭中的实际需求,剪成不同的长度,但是磁性减弱时,则无法实现虚拟墙的功能。

3.手机控制虚拟墙

手机控制虚拟墙需要更高的技术含量,需要借助LDS雷达绘制家居环境的平面电子地图,而后根据家庭环境分区后进行规划式清扫。使用者就可以根据手机中的地图进行选择性的清扫工作。避免漏扫的同时,还能避免扫错。

手机控制虚拟墙操作更为简单,是日后扫地机虚拟墙的主流技术。它不需要其他媒介参与其中,不用计算好盒装虚拟墙的数量与角度以及距离,也不用收纳和摆放磁条。不仅使用便捷,还提高了清扫精度。

手机虚拟墙扫地机

磁条虚拟墙扫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