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 > 正文

如果没有Air Pods,你会选择这款Bragi耳机吗

  • chht0122
  • 2023-06-11 20:24
  • 12
摘要:相信很多朋友都有用手机听歌的习惯,对于很多朋友,使用智能手机最多的功能除了聊天上网游戏,音乐播放也一定是最频繁使用的。一直以来,耳机成为很多用户在日常出行时的必

相信很多朋友都有用手机听歌的习惯,对于很多朋友,使用智能手机最多的功能除了聊天上网游戏,音乐播放也一定是最频繁使用的。一直以来,耳机成为很多用户在日常出行时的必备,不管何时何地,一根耳机线可以无时无刻让自己沉浸在音乐的海洋之中。特别是对于喜欢跑步的运动人士,音乐对于他们更有神奇的功效,通过各种不同节奏的音乐的来调节自己运动过程中的紧张感。

BRAGI The Headphone 双无线智能蓝牙耳机 运动耳机 入耳式 黑色

蓝牙耳机因为一定程度上取消了传统耳机与手机等播放设备之间那根恼人的线条,成为更多音乐爱好者的首先对象。随着苹果发布了一款叫做Air Pods的蓝牙耳机,很多人开始接受这种完全没有线材束缚的全新蓝牙耳机。此后更多耳机品牌纷纷加入了类似的新品设计,当然有些早在Air Pods诞生之前就早已开始这样的设计。这种耳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我们通常习惯称之为真无线蓝牙耳机(或者叫全无线蓝牙耳机)。简简单单的“真无线”三个字,就瞬间将它们与传统蓝牙耳机抛开了距离。

当然苹果的产品也未必就是完美无暇,比如在设计上,Air Pods的设计更像是普通苹果有线耳机剪去了耳机线。其实市面上这么多真无线蓝牙耳机,每一款都有各自不同的设计语言。今天就来分享一款非常不错的真无线蓝牙耳机,名字可能有点长,它就是Bragi The Headphone真无线立体声耳机。

这是一款来自德国的品牌,一直以来德国制造给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严谨。那么对于几乎弹丸大小的耳机,能给我们带来多少惊喜呢。因为是第一次接触这个品牌,特意从网上资料查阅了一下,原来Bragi The Headphone是此前一款高端产品的低配版蓝牙耳机。在此之前出了一款同样大小设计,功能却更强的产品。它具有心率功能、4GB内存、同时集成了语音翻译功能。当然其售价自然不便宜,大概2000左右的样子。而今天这款产品价格相对更亲民,不过附加功能上有所缩水,但是对于单纯的听歌使用来说已经足矣。

和很多国产品牌用华丽的包装装门面所不同的是,Bragi The Headphone的包装非常紧凑,甚至让人感觉有点抠,非常小的纸盒包装或许更能让用户把关注点放在产品本身。

虽然紧凑,不过设计却一点不马虎,不同于传统的打开方式,Bragi The Headphone更像是烟盒。并且开合时,也没有松垮敢。

打开盖子,拉出内盒,看到的是一分为二的设计。左边为配件区,右侧为主角耳机。

除了几乎可以忽略的说明书,产品配件包含了耳机、收纳盒、充电线及2对不同大小的耳套。

耳机事先被放置在收纳盒内,通过拉开抽屉,看到的是两颗黑到发亮的耳塞,正面形状类似于椭圆的蛋型。

和很多真无线蓝牙耳机一样,收纳盒同时具有给耳机充电的功能,只不过Bragi The Headphone的收纳盒并没有自带电池设计,仅仅只是充电座。不过尺寸上和很多国内同类产品相比自然更便捷,虽然附赠的充电线有点短,不过充电口采用micro USB设计,不怕没有备用充电线。同时收纳盒的另一端配了一根足够长的挂绳,可以方便携带。

正是因为收纳盒没有多余的功能,所以把耳塞的收纳空间足够大。同时而耳塞相同形状的两个充电收纳槽完全不用担心每次放进去充电前还要不断的矫正位置,才能使耳塞的接触点对准收纳盒充电部位顺利充电。因为有些国产同类耳机每次充电之前,可能需要刻意地调整耳塞的位置,才能实现正常充电。

在第一次从收纳盒中拔出耳塞时,我并没有用错词,真的是拔,因为它的磁性真的太强了。从照片可以看到,充电座上除了分别2个金属触点用来给耳塞充电,同时分别加入了2个吸力强劲的圆形磁铁。

而在耳塞内侧则对应的是分别两个圆形铁片片和金属触点,作为主耳塞的R塞和对应的充电座其实配了4个金属触点,虽然不知道多余的2个触点用意,至少从耳塞及充电槽的对称式设计而言,不用担心2个耳塞放错位置。

和Bragi The Headphone将充电接触点加磁铁的独立设计相比,笔者用过的国产同类产品却只是单纯的采用了金属触点,并没有加入吸力强劲的磁铁,因此在日常使用及体验过程难免会有折扣。

回到产品本身,Bragi The Headphone紧凑的身材内置100mAh聚合物电池,可以提供6小时左右的连续音乐播放,相比于上一代高配版相比,少了那些附加的功能,续航时间更持久。而待机时间更能够达到250小时,同时耳机支持蓝牙4.0连接,可以兼容各种蓝牙设备。除了拥有超长的续航表现,在功能设计上同样不简单,Bragi The Headphone在主耳塞上配备了音量及开关键,同时左右耳塞分别加入了充电指示灯,当然这三个按键的功能丰富到让你无法想象。而在副耳塞上除了在明显位置印上硕大的LOGO,同样在顶部加入了充电指示灯。

对于这款Bragi The Headphone,和用过的同类产品有太大的区别。主副耳机之间的功能划分,主耳塞可以单独使用,比如在开车时,为了安全驾驶,可以只佩戴右侧的主耳塞,这样既可以不用错过每一个来电信息,同时左耳也能实时感受到周围的路况。

而在狭小的空间内,主耳塞的三个实体键都略微凸起的设计,完全不必担心会按错按键。Bragi The Headphone采用骨传导麦克风设计,任何场景都能保证通话清晰。

当然,2个耳塞一起佩戴更能感受到更好的聆听感受。在体验这款耳机过程,发现了一个非常强大的功能,叫作AudioTransparency,中文是环境音系统。它可以通过主耳塞上的音量加减键实现,通过长按音量减可以关闭,长按音量加可以开启。具体的区别就在于,AudioTransparency可以选择性的把周围声音通过耳机传递到耳朵里,这样子在复杂环境下运动更安全。如果没有说错的话,这应该就是被动降噪吧。通过最简单的操作就是,如果在AudioTransparency开启状态下用手指滑动任何一只耳塞表面,你会听到非常刺耳的声音,也就是耳机之外的声音,同样通过耳塞传递到了耳朵内。如果在功能关闭状态下同样进行以上操作,则噪音完全不见了。应用在真实的场景就是,如果在嘈杂的环境下听歌,通过小小的Bragi The Headphone,可以最大限度的让你听到纯正的音乐。

而这个功能有幸被我应用在了一次现场近距离观看赛车比赛上。在体验这款耳机期间,附近的赛车场有一场耐力赛,为了近距离感受风驰电掣的快感,去看了次赛车比赛。不过去了才发现,近距离看赛车,高分贝的噪音,耳朵真心受不了,后悔没有带耳塞,哪怕是头戴式的耳机也好啊。发现赛场内到处有小贩在兜售耳塞,5块钱,我觉得不止,毕竟一块小小的海绵而已,而且出了赛车场,它完全派不上用场。好在庆幸随身带着这款Bragi The Headphone,正想尝试一下耳塞的效果,不过这样的场景也算极端了吧。不管怎么说,戴上Bragi The Headphone,每当赛车从眼前飞驰而过,发动机响彻天际的共鸣声,通过耳塞AudioTransparency功能的开启,有效隔绝发动机的轰鸣声,杂音传到耳朵里的声音明显有所减缓,特别是那种尖锐的噪音感降低了很多。

对于耳机的充电,也颇有心思,透过收纳盒对应的细条状窗口可以直观看到充电状态,白灯闪烁则为充电,白灯常亮则电量充满。

如果拿掉保护盖,充电时就是这样的。

当然,Bragi The Headphone毕竟不是用来看赛车比赛的,更大的用途是用来听音乐。因此对于音质表现才是更重要的。Bragi The Headphone采用娄氏动铁单元设计,不同于动圈式耳机,动铁单元需要极其精细的制作工艺,因此价位普遍较高,不过音质表现非常优秀。

Bragi The Headphone共配备了三对耳套,分别是两对不同大小的硅胶材质,及一对记忆海绵套。对于笔者而言,大号的硅胶套正合适。

而记忆海绵可以让有的用户佩戴更贴和耳部。不过在安装过程中,需要使用一定的力去拔插。

不得不再次提及耳塞的设计,除了完美的音质和超长的续航表现,Bragi The Headphone和普通真无线蓝牙耳机相比有一个非常方便实用的功能,那就是主耳塞在连接蓝牙设备后,副耳塞只需靠近主耳塞便可实现双耳立体声效果。而如果主耳塞和副耳塞超过一定距离,副耳塞便自动失去连接。应用在生活中,当使用单耳时,只需将主耳塞取出连接设备;而需要双耳使用时,只需同时把副耳塞戴上即可。而以往的真无线蓝牙耳机,副耳塞需要繁琐的二次手动连接主耳塞。而不用时,需要关闭副耳塞电源。

最后不得不说耳塞的佩戴感受,人体工学设计的Bragi The Headphone,可以非常完美的贴合于耳蜗处,戴上它几乎感觉不到耳塞的存在。而当开启音乐时,你会感觉仿佛是靡靡之音在你耳旁缭绕。

如果要说Bragi The Headphone唯一不足的就是,在多次使用后,黑亮的钢琴烤漆机身很容易沾染污垢,在视觉上感觉有点遗憾。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好的耳塞保养秘诀。Bragi The Headphone,一副小小的耳塞也能带你走进音乐的殿堂。不管何时何地,我相信总有一个你选择它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