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居用品 > 正文

CBA选秀的尴尬何时了

  • jd_lFUtwtmZbnxJ
  • 2022-12-07 14:20
  • 30
摘要:京东注: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苏群

京东注: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苏群

姚明第一次当大卫-斯特恩,站在选秀台上宣布中选球员,40次机会读了11次,尴尬了29次。

这不仅是姚明的尴尬,也是CBA的尴尬,更是中国篮球现状的尴尬。

CBA选秀这是第三年,从数量上看“大有进步”:2015年20人参选,只有佛山(现广州队)选了1人;2016年27人参选,8人中选;今年48人参选,有11人中选。

但无论数字怎样变化,都只是数字的改变。在根本上,CBA的球员绝大多数仍会出自各队的青训系统,而且,大学难以输送高水平运动员的现象仍在恶化中。

2017年CBA选秀第一轮

八一

2

广州

3

4

北控

香港

6

福建

8

山西

10

天津

12

北京

弃权

13

弃权

14

弃权

15

广厦

弃权

16

弃权

17

弃权

18

辽宁

弃权

19

广东

弃权

20

弃权

大学生

俱乐部

港澳台

姚明上任篮协主席后,从国家队到CBA新政不断,选秀当然也不例外。但选秀有一个尴尬的现状,大学球员每年参加选秀就这么多,第一届17人,第二届15人,今年16人。企图通过CUBA来改变选秀超冷的现象,根本就是痴人说梦。

所以,这次姚明实行的新政策,从CBA青年队挖掘潜力,一是鼓励各队送,二是鼓励各队选。两年前第一届选秀时,俱乐部只推送1人,去年上升到14人,今年增加到29人。所以,创纪录的48人参加选秀,主要来自各俱乐部青年队的贡献。

鼓励各队送:规定各队18岁以上的球员,如果不能证明俱乐部培养过3年,或者代表俱乐部打过2年青年联赛,必须送选。

鼓励各队选:选中的青年队员不占16人大名单限额;选中青年队员后,只需要和培养方私下协议,给对方一二十万的转会费,即永久转会。

从下面这张表格中,我们可以发现,青训实力雄厚的辽宁队一下子选送了6人,尽管只有张锦一人中选。

2017年CBA选秀各地选送对比

数量

大学

16

4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2

大连理工

山西财大

山西大学

上海工程大

西北师大

山东科大

青海师大

湖北工大

山东大学

北京工大 

天津大学

中国民航

1

辽宁

 6

青岛

 4

福建,上海

 3

广州,山西

 2

广厦,北控,青岛

深圳,天津,新疆

浙江,江苏,吉林

 1

1

0

台湾

总计

48

11

32

47

按照要求,各队的总经理或代表悉数到场,但多数只是点一下卯,继续当看客。首轮20次机会,上赛季前9名全部弃权;第二轮,上赛季前15名有14队弃权——惟一没有弃权的是深圳新世纪,但他们挑中的球员王昱尧,却是本队选送的。

新世纪俱乐部总经理王珏说:之所以把王昱尧选送,一是按照篮协要求,二是想让他感受下选秀的气氛;如果没人选,那新世纪还要继续培养使用。新世纪多年来青训实力雄厚,人才多,但也以“仁义之师”出名。

2017年CBA选秀第二轮

八一

弃权

2

广州

弃权

3

4

北控

弃权

6

福建

弃权

弃权

8

山西

弃权

弃权

10

天津

弃权

弃权

12

北京

弃权

13

弃权

14

弃权

15

广厦

弃权

16

弃权

17

18

辽宁

弃权

19

广东

弃权

20

弃权

29个“弃权”尴尬吗?但这是中国篮球的现状。长期以来,教育部与体育总局两套系统之间像井水与河水,如果这种体制壁垒不打破,选秀的“尴尬”还会继续存在下去,不管你送多少青年队员去选秀,让选秀队伍壮大。

姚明新政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让参选球员数量增多,但专业青训体制与CUBA体制各有各的难处,既不能缓解对方困境,也不能改变自己困境。

首先看集中了优秀大学生球员的CUBA,每年有64队参加比赛,按每队15人计算,应该有960名球员,但参加CBA选秀的只有16人,占1.7%,这个比例实在太低。被选中的只有4人,占0.4%,即1000名球员只有4人会去打CBA。

这还只是理论上的数字。2015年”状元“方君磊被重庆队(现北控)选中,只打了一场球,第二年退役去新华书工作了。去年”状元“是北京大学的郭凯,在广州队打了18场球,每场出战不到12分钟,后来因腰部受伤休战。同样是广州队选中的谷玥灼来自CUBA强校中国民航大学,他只打了一场球。今年被江苏同曦选中的乔文瀚来自天津大学,他去年就参加过选秀,今年已经26岁。

实际上,今年参加选秀的16名大学生球员,平均年龄23.5岁,其中有5人在25岁以上。我曾数次提到篮球运动员的年龄阶段划分:18-22岁是培养期,22-26岁是锻炼期,26-32岁是黄金期,32以上是保持期和衰退期。CUBA球员在本科毕业后仍能以研究生的身份参赛,这是各校保持精华的一种方式,但这些精华一旦走出校门,球技已经定型。

这次选秀大会期间,李克担任其中一队的教练,他对这些大学生球员的领悟能力非常赞赏:“我说了一次以后,下一次他们就会在战术中执行,领悟能力特别强,这可能和他们受的教育有关。但你要说其中有没有能改变CBA球队的人——没有。”自从刘子秋、曾令旭以后,CUBA再也没有输送过能打上主力或重要轮换的球员。

但是家长们仍然在源源不断地把孩子们往大学送,这是因为,打了CUBA以后,既有文凭,将来还能有一份不错的工作,送到青年队去,能不能打上一队就不好说了。有一位曾在CBA执教过青年队的教练说:“在CBA,青年队能打上一队的,如果有20%就不错,30%就很好了。你看国字号的国少队,往国青队送就得刷掉一半,国青往国奥队送,又得刷掉一半,这都是非常优秀的苗子。大部分俱乐部青年队的球员,如果打不上一队,既没有文凭,找工作也不容易。”

而CBA的一位总经理曾跟我感叹,说现在CBA的困境是招优秀苗子难,好苗子送去CUBA,训练条件又跟不上,从大学里出来再去CBA,已经很难适应了。

一名优秀的CUBA球员,毕业后找工作非常轻松,因为他还能打球。平时替单位打比赛,闲下来还能打野球,一年下来四五十万收入比较轻松。如果去青年队升不到一队,一个月只有几千元工资和训练费,到CBA当边缘球员,一年的训练费和出场费、赢球奖金加起来三十多万,这是很多CUBA球员犹豫要不要选秀的重要原因。

作为中国篮球的顶级职业联赛,CBA主要靠俱乐部的青训系统输血,而且,体育局作为旧体制的一部分,仍然支撑着CBA的半壁江山——你不得不承认,辽宁、山东、八一等体育局传统单位,一直在为中国篮球培养高水平运动员。

选秀之前有个小插曲:四川体育局的优秀青年队员黄荣奇,想参加选秀,他的身份属于四川省体育局,但四川队认为体育局的青训是四川队共建,黄荣奇应该与四川队直接签约。在总经理会上,各队举手表决,同意这次按四川队队员处理。

体制是个问题,尤其是体育局和俱乐部的“双轨制”,对球员流动是很大的束缚。但CBA又非常依赖这样的体制,因为这就是它的“造血机制”。

篮协一位官员说:“眼下选秀的尴尬,是两个‘圈子’的事情。CBA俱乐部当然也首先用自己培养的人,如果在俱乐部打不上球,篮协希望他们把人才贡献出来,选中以后还会有一定的转会费。”

这次被选送的青年队员,平均年龄20.3岁,如果他们的年龄都准确的话。

所以,姚明的新政中,既有强制的刺激,又有对原规则的妥协,因为各俱乐部就靠这套机制生存。但是,作为篮协主席,他没有办法改变CUBA和CBA青训隔离的现状。

因此,在姚明刚刚当上篮协主席时,我曾在文章《姚明上任“三把火”,一把一把慢慢烧》里的结尾这样写:“我认为第三把火,就是把教育部和体育总局之间的壁垒烧掉。这需要时间,姚明的任期够吗?”

面对选秀的尴尬,这把火还真不知道该往哪儿点。

*如有任何涉及版权方面的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