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居用品 > 正文

提升PC音质 NuPrime解码器uDSD上手评测

  • 等铃的风
  • 2022-11-12 15:29
  • 32
摘要:对于NuPrime这个品牌,相信很多发烧友都比较陌生,它也的确是个新晋品牌,但它的幕后却并不“新”,相反还是个经验老道的团队。其实仅从这个品牌的英文标识我们也能

对于NuPrime这个品牌,相信很多发烧友都比较陌生,它也的确是个新晋品牌,但它的幕后却并不“新”,相反还是个经验老道的团队。其实仅从这个品牌的英文标识我们也能看出一些端倪来,它以“Nu”打头,使人很自然就联想到NuForce,实际上这两个品牌也的确出自同一“母系”。

早在NuForce发展如日中天那会儿,NuForce的老板Jason Lim决定要独立打造一个Hi-End品牌,落到实处就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NuPrime,而一款IDA-16使得NuPrime这个新品牌迅速走红。后来的事大伙儿都知道了,NuForce被Optoma(奥图码)收购,在耳机产品线上持续发力,而NuPrime则被原运营团队保留了下来,不过产品的设计方向也开始往随身移动上有所靠拢。今天我们要聊的这款uDSD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这款NuPrime uDSD,我们很难将其归类为某一种具有明显属性的产品,说它是为随身听音乐准备的吧,它却没有内置电池;说它是台式系统吧,它又那么的小巧,比很多的随身HiFi播放器还要小巧。刚开始接触uDSD时,我有一些茫然。

玩过几天之后,对它的认知也逐渐清晰起来。NuPrime uDSD主打的功能是USB DAC,可以在PC电脑上使用它,也可以连接平板电脑甚至是手机,理论上只要具备OTG功能都可以连接uDSD,然而这也仅仅只是理论,因为通过实际的测试,我们发现这款uDSD对电源的要求还是不低的,如果设备的对外供电能力一般,uDSD或者不工作,或者工作异常。

先介绍一下uDSD的参数特性,它只有一种输入模式那就是USB,采用了USB 2.0接口,输出方面支持模拟音频输出(RCA)和PCM同轴数字输出,另外还设计了一个3.5mm的耳机接口。解码能力上它支持16bits/44.1KHz – 24bits/384KHz的PCM音频以及最高11.2MHz的DSD音频。输出性能上模拟RCA接口为2V rms,耳机接口为140mW×2(32欧姆)。uDSD的动态范围为98dB,信噪比约为112dB,总谐波失真加噪声小于0.01%。

从包装上来说,风格还是比较简洁的,这个盒子的纸质不错,尽管印刷图案设计的很随意,但拿在手里并不会有廉价的感觉。毕竟是一款小众的音频器材,这方面也不好用大众消费品的眼光去评判。

以上就是NuPrime uDSD包装盒里全部的“内容”了,除了主机和说明书外,就是各种连接线材了。意料之外的是它的输入接口采用了USB B型口,而我们平时所用的手机几乎都是Micro USB口,完全不通用。

这三根连线的接口为别是Lightning、Type-C、Micro USB,Lightning接口适配苹果的设备,包括iPhone、iPad等;Type-C自然就是那些对应的产品了,有电脑有手机也有平板;而Micro USB咱们最熟悉不过了,绝大多数Android手机和平板都采用这类接口。

这根线似乎是为了解决设备USB口供电电流不足这一问题的,然而测试之后发现,对于电流不足的设备,用上它后电流也依旧不足,可能是有别的讲究吧,暂时没能琢磨出来,而说明书也并未提及这一点。

与那个随意的包装盒相比,uDSD主机风格截然不同,稍微有点儿玩数码经验的人,一眼看上去就知道这是一款设计和做工都十分考究的产品。外壳材质几乎全部使用了金属,同一面金属还做了两种工艺处理,画面上中间颜色较深的部分为拉丝工艺,而两边金属质感强烈的部分则是磨砂工艺。本来喷涂的是同一种颜色,因为表面处理工艺的不同,所呈现出的光泽和质感也完全不同。

uDSD的细节十分讲究,比如Logo的设计,先是用刀铣洗出凹槽,然后再在凹槽里上色,这样Logo部分就不会被磨掉了,即便是过了很多年,也能保持如新。

同一面金属的两种不同工艺处理在这张图上展现的很清楚

uDSD整体上算是一个长方形造型,它看上去十分阳刚,棱角是分明的,色泽是沉稳的。有一处值得表扬的设计细节就是四个棱角边都做了45度倒角处理,在不失阳刚气质的同时,做到了拿在手里不硌手。

这个USB B型口的大小倒是与uDSD风格上蛮搭配的,只不过B型口的线材并不多,日常生活中我们能接触到的基本都是什么打印机、扫描仪一类的设备。因此对于uDSD来说基本就是专线专用了。

背面接口的设计很提气,也很唬人,就算是不懂产品的人,看到这几个接口心里也会油然升起一种“尊敬”之情。三个接口面都做了镀金处理,与盖板接触部位通过塑料垫片绝缘,看着还是有几分专业的味道的。

图上位于最上方的是同轴接口,可传送PCM数字音频讯号,也可通过DSD OVER PCM的方式传送DSD讯号,用于连接外部的设备。下方两个接口是模拟输出口,红色为右声道,黑色为左声道,这种左右声道分离输出的方式,也是很多专业设备所惯用的。

正面显眼的就是这个音量旋钮了,它也兼作开关的用途。此外还有两个状态指示灯,分别是PCM和DSD,解码不同的音频流时对应的灯就会亮起。最后是一个3.5mm耳机接口,非平衡,在32欧姆阻抗下每声道可输出140mW的功率。

NuPrime uDSD支持Windows 7/8/10、Mac OS、iOS、Android系统,其中Mac OS支持即插即用而无需安装任何软件,但是Windows系统需要安装特定的驱动程序才能使用。关于系统支持情况,iOS设备因为供电不足的问题所以没有成功,我分别试了iPhone和iPad,Android手机也是同样的情况。Windows 10和Mac OS则都正常。

接口方面,Micro USB和Lightning两条线都是供电不足,只有USB Type-C和标准USB接口两条线可以。Type-C的供电还是非常给力的,随着日后Type-C设备越来越多,uDSD可连接的设备也会越来越多。比如此次用于测试的就是一台带有Type-C接口的平板电脑,它也是除个人电脑之外唯一能带动uDSD的便携设备。

查阅了相关资料,显示uDSD的工作电压为5V,工作电流为150mA,按理说要求还是比较低的,然而那些诸如手机一类的便携设备的OTG对外供电电流通常都只能够维持U盘级的设备工作,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但转念又一想,谁会带着这个东西出街呢?后面三个裸露的接口毫无遮挡,即便是内置了电池,它的造型也不方便出街。

综合来看,uDSD的市场定位应该是笔记本类电脑或者是平板电脑的外挂声卡,它的便携性并非针对出街,而是和笔记本电脑同级别的移动和携带。试想一下,你手上有两只不错的有源音箱,直连电脑时的音质表现,电脑声卡肯定是一个瓶颈,而如果在音箱和笔记本电脑之间增加一个uDSD,这个瓶颈问题就解决了。我想这应该就是NuPrime打造这样一台uDSD的初衷吧。

总算是把NuPrime uDSD的使用环境讲清楚了,接着我们再来说说它的音质表现。手上的这台uDSD前后也断断续续经历了大约百余小时的煲机,声音表现基本趋于稳定了。用于试听的耳机有UM Martian和Sendiy M1221,这两款耳机的音染都比较少,我习惯了它们的声音,习惯用它们去衡量一部分器材的表现。

uDSD的声音只需要听上几十秒,你就能肯定它的出生,一定是出自专业的音频器材厂商,一定是出自有经验的设计师之手。它的低频量感上厚而不肥,有着丰盈的弹性,扎实的下潜深度,低频的密度不大,给人的感觉属于刚刚好的那种,是HiFi器材的调音路子。我试了多个DJ曲子,uDSD对低频部分的还原还是比较准确的,耐听度上来说,不会让人觉得累耳,这是它有别于市面上好些同价位产品的地方——不以低频论所谓的“英雄”。

然而它的中高频表现却没能坚持恰到好处的风格,尤其是高频部分,声音微微偏亮,听起来还有一丝的冷艳,这对于电声乐器比如电吉它声音的还原十分讨喜,但对于传统弦乐器来说,音色或多或少都有点儿发薄发亮,初听时会给人解析力比较高的错觉。这种调音在当下的HiFi产品上并不鲜见,比如飞傲旗下的X7、X5,基本上都是这种路子,只不过是哪个更“偏课”一些罢了。

中频部分的还原uDSD还是比较忠实的,中频的声音密度表现不错,细节丰富,听到的和感知到的都能够令人满意,在人声表现上,它并没有因为高频的稍稍偏课而走样,依然是那种宠辱不惊的风格,听蔡琴的声音充满了磁性,听王菲的声音充满了空灵。

uDSD的声场表现中规中矩,但它所表达的立体空间感却是很能吸引人耳朵的。我也曾听过不少的号称声音立体感表现好的产品,其中一多半都是那种假声场,或者横向声场很大,或者纵向声场很大,又或两者都很大,但听起来十分假。而uDSD之所以让我觉得很吸引耳朵的原因就是它的声场表现特别真实,我个人比较喜欢这种恰到好处的声音。

在撰写以上文字时,我并不了解这款uDSD的售价情况,毕竟属于比较冷门的USB DAC,看不到广告,也鲜有人讨论。于是索性就等到差不多快写完要总结的时候再去了解它的零售价格,这样对于这篇文字也更公平一些,不会因为提前知道售价而出现文字表述上的偏颇。而当我在网上搜到它的售价1299元时,内心还是被震了一下,大脑里不受控制的对比同价位产品,从音质表现上这款uDSD还是能够排在前几名的,只不过对比的产品大多都是播放器,功能方面比较丰富,而uDSD功能上过于单一了,只能USB DAC。

uDSD的音质表现不错,与它所支持的ASIO驱动模式有着直接的关系,关于ASIO不了解的同学可参考百度上的解释:

“ASIO是专业声卡驱动模式的一种简称。由 Steinberg 公司开发。应用很广泛的个人电脑声卡专业驱动。它的全称是Audio Stream Input Output,直接翻译过来就是高级音频流输入输出接口的意思。通常这是专业声卡或高档音频工作站才会具备的性能。采用ASIO技术可以减少系统对音频流信号的延迟,增强声卡硬件的处理能力。同样一块声卡,假设使用MME驱动时的延迟时间为750毫秒,那么当换成ASIO驱动后延迟量就有可能会降低到10毫秒以下。”

这也是为什么uDSD在Windows系统下需要安装驱动程序才能使用的原因,该驱动程序就是ASIO驱动。由于uDSD支持DSD格式硬解,因此驱动程序做了两个接口,一个适应PCM音频流,另一个适应DSD音频流。如果您用的是Foobar2000播放软件,在输出设备下面就能看到这两个驱动接口。

那么疑惑来了,播放PCM音频时选择这两个驱动接口音质表现会有差别吗?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差别非常明显。不是声音硬素质的差别,而是声音风格的差别。播放PCM如果选择了DSD ASIO,人声定位会出现偏差,歌手位置在整个声场之中处于左上方,同时音色变得有一点儿纤细,仿佛更加空灵了。对比之下如果选择ASIO,人声则处于声场正中央位置,并且音色也要自然一些。就我个人来说,还是喜欢ASIO接口之下的声音风格。

写了不少,但对于初烧的朋友,可能看的一头雾水,最后的总结就通俗一点儿。在1299元的售价前提之下,NuPrime uDSD的声音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以音质论英雄它无疑是及格的。然而它的功能设计上比较单一,只支持USB DAC这一个功能,可玩性毕竟有限,并且没办法出街随身使用,这些可能都是它的销售绊脚石。就像前面所说的,这款uDSD在音频系统之中扮演的角色,最合适的就是充当电脑与有源音箱之间的桥梁,解决电脑声卡素质差的问题。

那么这款NuPrime uDSD究竟是否值得购买呢?相信看过以上文字的消费者心里都已经有答案了,我也就此停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