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居用品 > 正文

因为她,才有了我的那些电梯时刻

  • womsalon
  • 2022-10-30 15:41
  • 22
摘要:跟很多时装迷一样,认识黎坚惠是因为她的书——《时装时刻1987-2007》。假如说《sex & city》是我的时尚教科书,那么《时装时刻87-07》则是我的时

跟很多时装迷一样,认识黎坚惠是因为她的书——《时装时刻1987-2007》。假如说《sex & city》是我的时尚教科书,那么《时装时刻87-07》则是我的时尚………不好意思,我沉思了一分钟,却想不出这个词。但《时装时刻87-07》的经典我是清楚的,这本以时间顺序介绍1987年到2007年间香港潮流演变,以及一个典型性香港时装人在这个演变中如何游刃有余的书,我见到的时候也正好刚踏进时尚圈,从此,对此圈的深邃有趣的认知统统成为好奇,一直延伸到今天。

哦,黎坚惠,我应该多介绍几句,因为我肯定的以为,但凡爱时装的人,不管是时装圈里正浸染着的,还是仅仅站在镜子前对穿衣打扮有单纯喜好的,都应该认识她。

黎坚惠,香港跨媒体文化人、潮流文化先驱,专栏作家。曾是杂志《号外》、《Ameoba》的编辑,也是不少广告、MTV的美术指导,专栏文字各大时尚刊物上都常常能看到。2007年香港JET杂志评选出的9个香港偶像中,黎坚惠是其中唯一的女性。

黎坚惠的那句“时装是一个肤浅的行业,容易让自己感到厌倦”读到的时候,我的心是停顿了一下的,因为我也常常这样想,而她另一句“潮流对我永远都是一个刺激,是一个保持年轻的秘密”既是她依旧爱这个肤浅行业的理由,也是我的。

突然,那个想了一分钟也没有答案的词有答案了,是“偶像”。偶像,一种滋生于内心的具有某种神秘力量的象征物。而黎坚惠在我心中驻扎的神秘,能让繁复多变世故的时尚圈在我眼中像一朵漂亮的花儿。这不免让我常常拿自己的偶像做了镜子。

黎坚惠早在读大学的时候已经对潮流非常有感觉了,迷恋Dr Martens的铁头靴子。我虽是那个年纪还不知道Dr Martens是什么,但巡洋舰圆头靴子我那个年纪也正好喜欢着;黎坚惠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号外》杂志做时装编辑,而时尚杂志,我碰巧也做了快十年。她说过,穿衣服最紧要的诀窍,是衣服要穿得舒服。而我喜欢用“自在”这个词。黎坚惠离开时尚杂志以后,去了Izzue的网站,理由是“网站没有做过,我觉得很新鲜”。而我,离开时尚杂志后也走向互联网,成为时装博主,一直到现在。她写了《时装时刻1987-2007》,我写了《搭配就是要够范儿》………请不要误解,完全没有要跟我的时装偶像比较这件事情,我哪有那样的胆量。我只不过在炫耀因为她我拥有的神秘力量,而且这力量还暗里明里的帮我,让我追随了她的脚步。

但在另一件事情上,追随,就更有形式感,还让我获得了两千多万的点击。这件事情就是《时装时刻1987-2007》每天的Wardrobe Diary记录,那些脚踏Dr. Martens的日子和每次到舞会的装扮,以及对时装的自我见解,都被她用自己日常的时装记录了,坦白讲,并不是每一个look都值得回味,但这种记录,很有仪式感的记录,我却深深着迷。

于是有一天,站在电梯间等电梯准备上班去的我从镜子里看见自己的那一刻我想到了黎小姐的那些Wardrobe Diary,所以,就有了我的那些Wardrobe Diary。只是,她用相机三脚架,我用手机镜子。她后来不拍了,而我准备拍到90岁去……

黎坚惠于2014.3.12凌晨因乳腺癌在港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