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装 > 正文

这几款清明美食,你不可错过!

  • 茶人岭官方旗舰店
  • 2022-09-12 19:30
  • 38
摘要: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寒食节是中国古代较早的节日,传说是在春秋时代为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寒食节期间的习俗,主要有禁火冷食和后来成为清明节主要内容的祭扫坟墓。由于现在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的关系,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

如果你也爱冷食,那么下面这几款清明节美食是你不可错过的。

青团,又叫艾团,是清明与寒食节时江南地区一带的传统特色小吃。是一种用浆麦草,青艾汁,或其他绿叶蔬菜汁和糯米粉捣制再以豆沙为馅而成的绿色糕团。甜而不腻,带有清淡却悠长的青草香气,青团作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而更多被人当作春游小吃。

暖菇包是泰宁的传统特色小吃。暖菇原料学名鼠曲草,又叫佛耳草,当地人称为暖菇草。每年清明前夕,田间地头长满鼠曲草,毛茸茸、鲜嫩嫩的,正是采摘的好时节,也是制作暖菇包的好季节。在泰宁,制作暖菇包南北片有些差异。南片制作,用的是新鲜采摘的暖菇草原料,形似圆月,类似包子;北片的用暖菇粉制作,形似弯月,更像水饺。南片的一般在清明前夕吃,图的是新鲜口味,不讲太多规矩。

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北方馓子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多以米面为主料。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寒食节禁火寒食的风俗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不流行,但与这个节日有关的馓子却深受世人的喜爱。

“朴籽粿”是潮汕人民清明节的传统美食。制作朴籽粿,首先将朴籽树叶和果实(核)捣烂,与大米舂成粉末,然后发酵再配糖,最后再用陶模型蒸或梅花模型蒸熟而成。蒸熟的朴籽为草绿色,个个咧开嘴大笑,总是给人春天很美好的感觉。粿品呈浅绿色,味甚甘甜,据说吃了还可解积热,除疾病。

厦门民谚有云“清明吃薄饼”,意思是清明节一家人在扫墓后要聚在一起包薄饼吃。如今,闽南多数地方还保留这样的风俗习惯。其中所包的各种蔬菜,预示着将使农苗兴旺、六畜茁壮,有的地区还认为吃了包卷芹菜、韭菜的薄饼,会使人们更勤(芹)劳,生命更长久(韭),家业更兴旺。

品尝过清明的美食后,别忘了来杯茶解解腻。清明时节雨纷纷,适宜的温度,凉爽的天气,此时正是南方采茶、制茶、品茶的好时候。由于冷食大部分是由糯米制成,较适合搭配绿茶,有助于消化。所以在品尝清明美食时,来杯明前西湖龙井是再美妙不过的了。

西湖龙井,迄今已有12000多年历史,是中国十大名茶之首。“色绿、香郁、味甘、形美!” 清乾隆游览杭州西湖时,盛赞龙井茶之绝,他一生六下江南,四次到龙井,帝王茶因此而得名。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积极扶持龙井茶的发展,龙井茶亦被列为国家外交礼品茶。

西湖龙井中的“明前茶”是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芽叶细嫩品质好。由于清明前气温普遍较低发芽数量有限,生长速度较慢,能达到采摘标准的产量很少,40000个茶芽仅得1斤干茶,所以又有“明前茶,贵如金”之说。

茶人岭的西湖龙井生产基地位于龙坞,是西湖龙井的重要产区。这里四面茶山环绕,环境好,空气也好。

又有茶人岭西湖龙井合作基地的负责人,西湖龙井行业标准制定者之一的石老师,对制茶的品质进行把控和监制。

以及西湖区仅有的五位制茶大师之一的黄老师,为茶人岭炒制西湖龙井。两位大师强强联手,以专业助力经验,严苛把关品质,为大家奉上新春第一缕鲜香。

(文中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更多好茶、好礼,请持续关注“茶人岭”

品质生活,从一杯春茶开始!

【京东超市】茶人岭 2017春茶预售 头采明前西湖龙井茶臻赏礼集50克

【预售】茶人岭龙井 西湖龙井 明前茶一级 臻赏礼集50克 明前5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