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装 > 正文

享受、收藏两不误的“汉铎”壶,你值得拥有!

  • jd_MySDEnbrajkZ
  • 2022-09-06 11:39
  • 263
摘要:古诗云“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说的就是紫砂茶具,它始于宋代,盛于明清,流传至今。宜兴紫砂茶具则更是风格多样,造型多变,富含文化品位,以致在古代茶具中

古诗云“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说的就是紫砂茶具,它始于宋代,盛于明清,流传至今。

宜兴紫砂茶具则更是风格多样,造型多变,富含文化品位,以致在古代茶具中别具一格外,还具有“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盛暑不易馊。”等特点受到茶人的钟情。下面我就向大家介绍一款正在京东众筹中的汉铎——宜兴原矿紫砂壶。

简易小巧的包装

十三公分左右见方的浅棕色麻布面纸质包装盒,显得古朴大方,上面贴有“随遇堂”的标签。

盒内是有一张制作证书和一把包在丝质布袋内的汉铎壶。盒内上下和四周都有海绵衬布保护。

手写的古典风格的收藏证书有点味道。

我此次体验的是众筹中的599元套,一个汉铎壶,两个斗笠杯。不过两个斗笠杯是单独装在快递纸箱里的,如果采用套装盒子将三者均纳入其中,外出携带就方便多了。

古朴稳重又不失柔美的外观

提起汉铎壶,历史上可是非常有名的,是一个有故事的壶,不知道的话可以百度学习一下,目前已经成为紫砂壶的经典器型。

由中国美术协会会员青年陶艺家戴昕垚设计并制作的汉铎壶,吸取古典汉铎壶的造型特点,壶身如钟,平嵌盖,柱钮上部置圈线,流直口平,耳把似方, 形筒古朴,又融入了个人独到创新,如壶嘴口圆弧处理、柱钮圈线下移、壶底部内收等多有变化,似乎多了一分柔美感。

汉铎壶身刻唐代诗人卢仝所作的脍炙人口、历久不衰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字体俊秀,但是因刻痕内色泽与周边色差较小,感觉字体不太清晰,如果能填上色就更容易辨识了。另外因为陶坯材质本身问题,过小字体无法保证刻字清晰。

相比较于通常的小底座的壶形来说少了一分飘逸,更多了几分稳重。

做工精细,细节周到

壶身印款较多,壶底印款是作者名章:戴昕垚制 ; 内盖章两个:戴,昕垚 ; 把底章:戴 ; 内壁章:戴昕垚制。

采用了14孔出水,超多的出水孔,保证了出水顺畅。

整体做工相当精细。壶口平整,口盖严丝合缝。壶把和壶嘴过度平滑。

不过在壶盖内侧边缘的结合处可以看到明显的接缝缝隙,应该是修坯时漏掉了,应该在后期的产品制作时多加注意。

用料上乘,稀有珍贵

壶身外观表面具有较强颗粒感,摸上去犹如摸豆沙——细而不腻,十分舒服,说明用料上乘。它是采用著名的宜兴黄龙山系四号井开采的紫泥制作,据说用的都是存泥老料,将来会越来越少,单纯从用料上来说,升值空间就不小。

从权威部门的检测报告中可以看出:铅铬检测均远远小于国家标准允许值,可以放心使用。

斗笠杯小巧个性

斗笠杯的外面是大面积的压花纹,为手工在模型上搪坯成型的。

底部刻款是“中国宜兴”,不是带有个人标识性的刻款,过于大众化的感觉。

容量适中

汉铎壶400cc的容量,属于中等容量,适合三五朋友聚会品茶。斗笠杯只有50cc容量,很小的感觉,适合品功夫茶使用。

出水顺畅如柱,收断自如

实际体验,达到了出水如柱,弧线流畅,水束圆润不变形,直入杯中易无声,断水时,即收即止,简洁利索等上等紫砂壶的出水标准。

也基本做到了“七寸出水不翻花,收水利索不流涎”,是一把从外形、做工、用料到出水等表现都相当不错的紫砂壶。

总结

由中国美术协会会员青年陶艺家戴昕垚设计并制作的这把汉铎壶,即吸取古典汉铎壶的古朴造型特点,又融入了个人独到艺术加工,外形古朴又不失柔美,全手工制作,工艺精致,再加上采用存世稀少的宜兴黄龙山老料,升值空间较大。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现在这些年轻的紫砂陶艺家,都具备将来成为一代陶艺大师的潜力,所以目前挑选这类设计精美、制作精良、价格实惠的紫砂壶做为个人使用和礼品赠送抑或是搜藏投资还是相当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