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服务 > 正文

装机前必看:主流四种不同接口的SSD适合什么平台

  • 太平洋电脑网
  • 2022-08-24 10:49
  • 44
摘要:  糟糕的读写体验,告诉我们机械硬盘注定被时代淘汰。势如破竹的SSD固态硬盘,打破了温彻斯特结构的机械硬盘,多年来在电脑硬件领域的统治。数倍于HDD机械硬盘的传

  糟糕的读写体验,告诉我们机械硬盘注定被时代淘汰。势如破竹的SSD固态硬盘,打破了温彻斯特结构的机械硬盘,多年来在电脑硬件领域的统治。数倍于HDD机械硬盘的传输性能,让系统体验成倍提升,无疑经历多年来的发展,SSD已主导主存储市场。

  在这场存储革命中,为了实现更快的速度、更好的体验,SSD的接口也在不断进化革新,像主流的SSD接口就有SATA、M.2、PCI-E、mSATA等。这四种常见的接口有什么不同?又适合什么样平台使用呢?

  SATA3.0接口:

  作为目前应用最多的硬盘接口,SATA 3.0接口最大的优势就是成熟。普通2.5英寸SSD以及HDD硬盘都使用这种接口,理论传输带宽6Gbps,虽然比起新接口的10Gbps甚至32Gbps带宽差多了,但普通2.5英寸SSD也没这么高的需求,500MB/s多的读写速度也够用。而在HDD硬盘上6Gbps带宽远远谈不上瓶颈,谁让HDD硬盘发展太慢,速度一直没有质变。

  虽然SATA 3.0接口规格已经落伍,但廉颇岁老,尚能饭否。普通用户对性能的要求谈不上苛刻,SATA 3.0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是主流选择。适用的平台也较为广泛,基本上带SATA接口的设备,接SATA SSD都木有问题。

  代表产品有:三星850EVO、三星850PRO、英睿达MX300、东芝A100、浦科特M7V等等等

三星(SAMSUNG) 850 EVO 120G MSATA 固态硬盘

三星(SAMSUNG) 850 PRO 256G SATA3 固态硬盘

英睿达(Crucial)MX300系列 275G SATA3固态硬盘

东芝(TOSHIBA) A100系列 240G SATA3固态硬盘

浦科特 M7VC 256G SATA3固态硬盘

  PCI-E接口:

  在传统SATA硬盘中,当我们进行数据操作时,数据会先从硬盘读取到内存,再将数据提取至CPU内部进行计算,计算后写入内存,存储至硬盘中;而PCI-E就不一样了,数据直接通过总线与CPU直连,省去了内存调用硬盘的过程,传输效率与速度都成倍提升。简单的说,我们可以把两种通道理解成两辆相同的汽车,PCI-E通道的汽车就像是在高速上行驶,而SATA通道的汽车就像是在崎岖山路上行驶。很显然,PCI-E SSD传输速度远远大于SATA SSD。

  目前PCI-E接口通道有PCI-E 2.0 x2及PCI-E 3.0 x4两种,最大速度达到32Gbps,可以满足未来一段时间的使用,而且早期PCI-E硬盘不能做启动盘的问题早解决,现在旗舰级SSD大多会选择PCI-E接口。

  虽然PCI-E SSD有诸多好处,但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PCI-E SSD由于闪存颗粒和主控品质问题,总体成本较高,相比传统SATA固态硬盘价格贵一些。另外,由于PCI-E会占用总线通道,入门以及中端平台CPU通道数较少,都不太适合添加PCI-E SSD,只有Z170,或者是X79、X99这样顶级平台,才可以完全发挥PCI-E SSD的性能。总的来说,如果你是一个不差钱的土豪,那么就 PCI-E SSD吧!

  代表产品:Intel 750、金泰克天启G5、影驰名人堂PCI-E

英特尔(Intel)750 系列 400G PCIe 固态硬盘

金泰克(Tigo) 天启G5系列 256G PCIe 台式机电脑专用NVMe固态硬盘

影驰(Galaxy)GTX 1070 名人堂 1620(1822)MHz/8GHz 8G/256Bit D5 PCI-E显卡

  M.2接口:

  M.2接口,最初叫做NGFF,全名是Next Generation Form Factor,宽度22mm,单面厚度2.75mm,双面闪存布局也不过3.85mm厚,但M.2又有丰富的可扩展性,最长可以做到110mm,可以提高SSD容量。

  M.2接口也细分为两种:Socket2和Socket3。前者支持SATA、PCI-Ex2接口,理论读写速度分别达到700MB/s、500MB/s;而后者专为高性能存储设计,支持PCI-EX4,理论接口速度高达32Gb/s,超五倍于SATA接口。

  代表产品:三星960PRO、三星960EVO、浦科特M8e、Intel 600P等等

三星(SAMSUNG) 960 PRO 512G M.2 NVMe 固态硬盘

三星(SAMSUNG) 960 EVO 250G M.2 NVMe 固态硬盘

浦科特 M8PeG 256G M.2 NVMe固态硬盘(带散热片)

英特尔(Intel)600P系列 256G M.2 2280接口固态硬盘

  mSATA 接口:

  早期,为了更适应于超极本这类超薄设备的使用环境,针对便携设备开发的mSATA(mini SATA)接口应运而生。你可以把它看作标准SATA接口的mini版,物理接口跟mini PCI-E接口一样。

  mSATA接口是SSD小型化的一个重要过程,不过mSATA依然没有摆脱SATA接口的一些缺陷,比如依然是SATA通道,速度也还是6Gbps。诸多原因没能让mSATA 接口火起来,反而被更具升级潜力的M.2 SSD所取代。

  mSATA面临被淘汰命运,况且M.2接口现在风头最劲,不仅在移动平台占据主要位置,随着32Gbps的M.2接口在100系主板上的普及,它在桌面平台也越来越流行。当然如果你的老笔记本带有mSATA接口,正想要升级,不妨考虑

  代表产品:金士顿MS200系列mSATA SSD等

金士顿(Kingston)MS200系列 120GB MSATA 固态硬盘

朗科(Netac)N5M系列 120G mSATA 固态硬盘(NT-120N5M)

三星(SAMSUNG) 850 EVO 120G MSATA 固态硬盘

  总结:

  在计算机发展的这60年中,从最初的打孔卡到今天的SSD,存储介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几年SSD更是发展迅速,从接口形态的进化可窥探一二。目前拥有SATA、mSATA、M.2、PCI-E等接口,在各种平台设备都有所运用。目前SSD各种接口的产品应有尽有,按需提速,相信会有一款适合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