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服务 > 正文

小米发自研芯片 澎湃之后还需平静思考

  • ZOL中关村在线
  • 2022-08-22 19:36
  • 17
摘要:2017年2月28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小米自研芯片终于揭开了面纱。这是一款什么样的芯片?小米发布的首款自研芯片命名为“澎湃S1”,定位中高端,设计目标就是可实现

2017年2月28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小米自研芯片终于揭开了面纱。

这是一款什么样的芯片?

小米发布的首款自研芯片命名为“澎湃S1”,定位中高端,设计目标就是可实现大规模量产。具体来看,这款芯片采用八核CPU,其中使用最高主频为2.2GHz,四核主频为1.4GHz的CortexA53搭配四核2.2GHz主频的CortexA53,GPU使用的是Mali-T860MP4,安兔兔跑分在6万分左右,这样的组合基本上和目前市面上的中端处理器性能水平不相上下。发布芯片的同时,还发布了搭载这款芯片的新机小米5c,售价1499元,3月3日正式发售。

不管是为了解决被网友戏称为“耍猴”的出货问题还是降低手机成本,增加利润率,亦或是构建小米生态帝国的野心,总之,小米的自研芯片来了,成为继华为之后中国第二家拥有自主研发芯片的智能手机厂商。

来看一下小米自研芯片澎湃S1的研发过程:2014年10月小米旗下公司松果科技成立,11月,松果科技与大唐电信旗下联芯科技签署《SDR1860平台技术转让合同》,以1.03亿元的价格得到了联芯科技开发和持有的SDR1860平台技术,至此,小米自研芯片正式拉开了序幕。历经28个月,2017年2月发布,也是花费了相当一番人力物力财力。然而这枚耗费巨资的自研芯片澎湃S1到底有着怎样的竞争力和前程呢?

首先,当前手机芯片市场高中低市场已被几家把控,小米想突破不容易。

从中国手机芯片市场发展态势来看,2016年高通借助骁龙820和骁龙652牢牢把控住了中高端市场,联发科则凭借Helio芯片成功俘获大部分中低端机型,三星Exynos处理器除满足三星自身的手机市场需求外,也成为国产厂商魅族的首选。华为自主研发的海思麒麟处理器则让华为稳扎稳打,随着华为手机出货量的持续走高,其实力不容小觑。

ZDC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手机市场在售的1200余款产品中,搭载高通处理器的机型共有630款,占据近一半比例。其次为使用联发科处理器的机型数量,达到475款,占比37.5%。华为、荣耀使用自身海思处理器的机型累计达到80款,占比超5%。搭载三星Exynos及展讯处理器的机型数量分布在14-21款。使用其他处理器的机型数量累计不足30款。

而定位中端的澎湃S1芯片,要想从已经覆盖高中低端市场的高通、联发科、海思、三星Exynos处理器格局中,夺得一席之地,绝非易事。

其次,小米和华为不一样,华为出发的更早,研发实力更加雄厚

同样是自主研发手机芯片,华为是第一家,且早在2004年就开始了,2014年被华为海思命名为“麒麟”的中国第一款高端智能手机芯片惊艳市场。

但小米和华为不一样的是,华为手机出货量逐年走高,且财大力强,研发实力雄厚。最新数据显示,2016华为年销售收入5200亿元,同比增长32%;手机发货量1.39亿台,同比增29%。5200亿元的年销售收入是什么概念,有人给出直观答案:相当于5个格力、2个联想、5个中兴、5个阿里巴巴、5个长虹、6个比亚迪、7个小米、20多个康佳,意味着超越IBM,进入全球500强前75名,增速全球千亿规模企业第一。

另据欧盟委员会2016年12月底发布的“2016全球企业研发投入排行榜”数据显示,华为以83.58亿欧元(608亿元)研发投入位居中国第一、世界第八,而苹果才排在第十一位。

在2015、2016最近两年时间内,华为的海思麒麟芯片加快了升级步伐,从920升级到960,其架构也用上了主流的A73,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小米的澎湃S1芯片自2015年才真正走上研发之路,目前仍然徘徊于低频时代的A53架构,可以说在高端市场没戏,中低端市场的竞争比高端市场更加激烈,澎湃S1的路恐怕只会更加崎岖。

而小米与已经发展成熟的高通、苹果、三星就更不可同日而语了。芯片产业的特点就是研发持续高投入、周期长、见效慢,绝非一朝一夕、搞个联合就能突破的。有资料显示,与小米合作开发自主芯片的联芯科技的芯片产品出货量很少,技术成熟度也远不及高通、联发科、展讯、海思等厂商。所以,“澎湃”的竞争力还差得远。

第三,小米澎湃S1芯片不一定能真正降低手机成本、稳定货源

据IDC发布的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数据可见,三星2016年出货量高达3.1亿部,依然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厂商;苹果以2.15部的出货量居第二位。华为出货量为1.4亿部,排第三;小米则比出货量7730万部,排在第五位的vivo还少两千多万部,这也是此前几年保持高速增长的小米首次年度销量跌出全球前五。

而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2016年四个季度,小米手机出货量亦呈持续下滑状态,同比降幅均在30%以上。整个2016年的出货量较2015年大幅下滑36.0%,市场份额降至8.9%,并且从走势来看,小米2017年的出货量有可能还会下滑。ZDC数据同样显示,小米的用户关注度呈显著的下滑走势,新品发布的月份会有一定幅度的提升。

现在回过头来继续说芯片,从这两组数据不难看出,目前拥有自主设计手机处理器能力的厂商年出货量至少在亿级以上,这就引发了小米松果处理器的第一个变数。那就是小米在出货量日益下滑、用户关注度持续走低的情况下,采用其自主澎湃S1芯片,又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其降低生产成本、扩大利润率的愿望呢?另外,澎湃S1定位中高端,而小米出货量中的很大一部分是靠售价不足千元的红米来支撑,那未来红米岂不是还要受制于人?

归根到底,小米的问题不单单是是否有自主芯片的问题,而是产能和供应链的问题,毕竟手机在生产过程中会牵涉到很多零部件,当有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整个生产流程,导致产品延期或者断货。

除了自身手机出货量的支持,处理器芯片的研发费用本身就很高,而自主研发芯片的价格更高,一旦超过了采购第三方处理器的价格,那小米使用自研芯片意义也就不大了。除非搭载澎湃芯片的手机销量特别好,才能帮助小米分摊研发成本,降低手机成本。

第四,澎湃芯片未来或将面临诸多的专利技术壁垒问题,外卖难

对于芯片行业来说,专利可以说是核心竞争力。芯片厂商在行业中都是打拼多年的“老司机”,每家公司都有几十年的技术积累,最主要的是专利储备充足。高通在研发上曾累计投入370亿美元,每年坚持把超过20%的收入投入研发,与其说高通是芯片厂商,不如说其是专利厂商更加确切。

在前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小米可以说是饱受专利之苦,曾经连续遭遇专利纠纷,且在国内外腹背受敌,国内华为、中兴等厂商向小米发出专利律师函,爱立信则在印度起诉小米专利侵权,并在专利纠纷解决前,小米不得在印度销售相关手机产品。除了手机产品,小米在空气净化器领域也屡屡受到专利问题的困扰。

回到对专利要求更高的手机芯片领域,小米在与联芯科技合作研发自主芯片时,付了高昂的专利购买费用,但这些专利相较于高通、华为这些专利巨头来说,还相差太远。

而如果没有足够专利的话,小米的澎湃芯片就成了“能做不能卖,能卖性能低”的鸡肋产品,在有更加稳妥的选择条件下,其他厂商又凭什么选择缺乏专利保障的澎湃呢?

第五,短期内,澎湃无法满足小米所有手机需求,小米仍需看芯片供应商的脸色

小米澎湃S1芯片虽然发布了,但短期来看,小米仍然需要向高通、联发科等购买芯片产品,而此时,小米对他们的议价能力恐怕将会降低,再加上采购量的下降,小米芯片成本或将不降反升。

总结:自主研发芯片是一把双刃剑,好的一方面是实现了核心元器件的“自主可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对上游厂商的依赖和应对行业波动带来的各种不确定性。而另一方面的问题在于面对高昂的研发成本、重重的专利壁垒以及每况愈下的市场状况,小米真的能够应对么?澎湃芯片的未来之路能走多远,还是挺让人担忧的,毕竟芯片是需要长期耕耘,时间浸润才有可能出成果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