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服务 > 正文

京东超市2017年要破千亿,数据驱动销售梦想如何实现?

  • 冯小彰
  • 2022-08-16 19:39
  • 24
摘要:开年要喝鸡汤,刘强东灌得最猛。不但在电视节目中表示自己不知道妻子章泽天的美貌,“脸盲,根本分不清谁漂亮谁不漂亮。”后又在京东集团开年大会上公开宣布,京东商城将在

开年要喝鸡汤,刘强东灌得最猛。不但在电视节目中表示自己不知道妻子章泽天的美貌,“脸盲,根本分不清谁漂亮谁不漂亮。”后又在京东集团开年大会上公开宣布,京东商城将在2021年以前,超越阿里天猫,成为B2C电商领域的第一。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京东去年在电商业务上,也就是京东商城的交易额(GMV)确有赶超阿里巴之势,两家电商巨头之间的差距正在快速拉近。

过去,京东和阿里在电商业务上似乎是各取所长。京东以3C产品起家,并逐渐成为这个领域的老大,而阿里在服饰等日常消费品类上独占鳌头。两家的业务虽然时有交叉,但说实在的,并不同一个主战场上战斗。

不过,两个强者,碰头竞争是迟早的事情,在各自成为领域老大后,电商“下半场”的商超大战,京东与阿里的正面冲突已不可避免。

此前,京东的投资人、今日资本创始合伙人徐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京东下一步发展的战场主要在商超领域,因为在整个社会商品零售的各大品类中,最大的品类就是商超,它排在各大品类的第一位,比服装和3C都要大。

言犹在耳,在今天下午举行的京东消费品事业部合作伙伴大会上,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商城消费品事业部总裁冯轶就高调宣布:2017年,京东超市的整体交易额将超过一千亿元。

线上商超的趋势与机会

移动化与个性化,是这个时代电商消费者的标签。而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选择有潜力的销售目的地,了解不同地区买家的喜好,对电商平台来说极为重要。

对此,京东商城消费品事业部总裁冯轶提出了线上商超无论在渠道和体验上呈现出4大全新的发展态势,即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新蓝海品类的出现、用户对品牌认知的变革、战场向三四线城市的转移。

其中,最重要的恐怕就是对大数据的挖掘与应用。

对于新蓝海品类加速增长、用户对品牌认知的变革、战场向三四线城市的转移这些趋势的变化,我们也做一下简单的介绍。

京东的大数据显示,2016年京东超市销售增幅最明显品类是彩妆,口腔周边、NFC果汁、进口红酒、儿童玩具,环保类清洁产品,宠物服务,这些品类也将成为今年的新蓝海品类。另一方面,个性化、特色商品成为新的增长点:如区域特色、国际特色。

同时,用户对品牌的认知发生变革表现在过去消费者更多是通过线下卖场、电视广告等渠道接触到品牌,现在用户更多通过移动端、PC端、数字媒体、社交媒体等多渠道了解品牌。

另一方面,快消行业不仅有标准商品还有众多长尾商品,在过去以线下卖场为重要阵地的时代,长尾商品、区域特色商品要想成功推向全国需要花费很多人力物力财力。

而随着线上商超的崛起,不仅培育了一大批年轻的消费群体,也给长尾品牌、区域品牌、小众品牌更多的机会。

尼尔森智库的一组数据显示,2016年1月至11月,中国地区护肤品排名前十的品牌和长尾品牌的线下销售占比分别为58%和19%,而线上销售占比则正好相反,分别为19%和42%。这也说明,相较于线下,线上渠道给小众品牌以及新品牌留有了更大发展空间。

京东大数据还显示,电商的战场已经开始向三四线城市进行转移。城市级别越低,京东超市用户增长幅度越高,三四线城市在2016年下半年快速增长,用户量已经接近一二线城市,发展潜力凸显。京东超市在一二线城市已经成为行业领导者,将率先发力布局三四线市场。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了“电商下半场”——商超大战赋予了新的意义。

电商在经历过粗放的野蛮增长,未来将渐进入精细化运作阶段,数据挖掘和分析也成为各电商企业发力的新标地。数据对零售行业的影响与变革可谓有目共睹,最常见的比如为上游工厂提供生产和新品开发建议,并通过共享供应链数据和预测提高库存周转率,且对下游用户端的订单和评论进行挖掘分析。

在这场数据的精细化之战中,数据挖掘直接驱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同时将数据转化为销售额。而作为中国最大的自营式电商企业,京东无疑拥有价值链最长、最精准的数据。

这些数据覆盖了用户从浏览、下单、配送到售后的完整过程,实时数据每分钟以成倍速度增长。

在物流领域,京东的大件、中小件和冷链三张物流网络已经覆盖了中国98%以上的人口。同时,京东还是中国中产阶级人群主要的消费平台,掌握近2亿用户的消费行为数据。

这些海量的数据资源可以让京东超市不仅成为品牌商到消费者的通畅商品渠道,更通过大数据连接了信息流,让品牌商更了解用户需求,让消费者享受到最适合自己的商品和服务,这种大数据资源成为决胜线上零售的关键。

京东超市如何在今年进入千亿时代?

“我相信只要有足够的时间,终有一天我们会超过阿里。”去年,京东集团创始人兼CEO刘强东放过如此豪言。

必须说,阿里涉足商超领域要比京东更早一些。2015年,天猫超市就曾对外宣布:三年时间,也就是2018年猫超的销售规模达到千亿级别,成为线上线下超市第一。

而起步于2016年的京东超市,在今天宣布2017年便要达到千亿的销售规模,这不单是军令状,而是亮剑了。

商超对于京东确实还有更重要的战略意义,就是吸引更多的女性客户,从而进一步改善京东的客户结构。由于过去京东是以3C产品起家的,其主力消费人群是男性。对于女性而言,买服饰等日常消费品类,首选并不会是京东。

但是我们知道,在中国,30岁左右的白领女性是市场的主力消费人群,有钱、更不在乎花钱。而且日常消费品的购买频次要比3C产品高得多,这些都促使京东必须要拿下超市业务。

为了这场势在必得的商超大战,技术将重塑京东在商业上的每个具体环节。

线上商超的另一大特点是品牌和产品都具有无限的丰富度,因此品类管理将成为京东超市要深耕的又一重点。

刘强东曾透露,京东即将推出精选商超频道,从几百万种超市的SKU(库存量单位)中精选出5万个SKU,保证这些商品的品质,通过京东自营的方式来销售这些商品。

如何做到?京东的方法是通过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技术强化此前的“舰长计划”,打造的智能精选,有效地解决了海量商品的挑选问题,过去积累的用户行为数据和业务数据积累将创新出算法模型。京东超市将与品牌商组成品类管理项目组,双方共享、研究全品类销售数据,开放平台上消费者的行为数据及营销计划。

今年2月,京东 “京东商智”正式发布,它是商家大数据工具从单纯的数据监测、预测向智能辅助决策的进化,可以帮助商家实时洞察销售进度、访客记录、客户特征等数据,实时导出分析结果;对消费者消费行为进行预测,通过多维度深度算法实现爆款预测;实时监控商品的排名变化,对投放决策上提供建议,提升用户转化率。

在营销开放方面,继2016年京东超市与五粮液、好奇等多个品牌合作举办了超级品牌日大获成功后,今年将继续保持与品牌方在超品方面的合作。

同时,与腾讯合作的京腾计划将帮助品牌厂商连接了腾讯系近10亿级活跃用户;而京条计划则覆盖了今日头条1.4亿月活用户。

京东超市的区域下沉业务将在今年全面启动,即在全国七大区成立区域采销部,加强区域招商、运营、营销。

最后,强悍的物流配送能力一直都是京东与阿里竞争的杀手锏,也是京东进行品类和业务扩张的有力保障。

经过近十年的努力,京东已建成了闭环的、全程可追溯的物流体系。京东去年在全国运营了209个大型仓库,覆盖全国50个城市,6个“亚洲一号”智能物流中心投入使用,仓库总面积达430万平方米;京东在全国拥有5987个配送站和自提点,覆盖全国2493个区县。京东仓储配送已经可以满足超过98%的京东自营商品配送,其中超过88%的订单实现当日达和次日达配送。

刘强东曾表示,“五年之后,京东将成为全球唯一一家拥有三张物流网的公司,会有更多人会看到京东的核心竞争力到底在哪儿。”

京东方面称,京东在线上超市中已经领先于主要竞争对手天猫超市。

确实,过去京东在用户体验、品质、成本、效率上下过苦功,这也让它在强势进入图书、大家电、生鲜、商超等很多新的品类后站稳了脚跟。

冯轶最后总结说,“作为平台,京东超市价值和使命是希望整合各方资源和能力,不断优化购物体验,全面高效地连接品牌和用户,彼此间形成共生共融的生态。”

看吧,大数据其实只是“术”,京东真正厉害的是“道”,是给品牌们编织了一个“大家携手一起向千亿时代迈进”的梦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