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服务 > 正文

湖南:芙蓉花开 水上风情

  • 孤独星球杂志
  • 2022-08-15 21:01
  • 30
摘要:

湖南,悠远历史与锦绣现实的完美结合。东毗江西,西邻川黔,北连湖北,南接两广,刚强勇武又美丽多情。展开一份中国地图,在南方中部会发现一个省份,因其居于洞庭湖之南而得名——湖南。境内最大河流湘江贯穿南北,因此湖南又简称“湘”。古时湘江流域遍种芙蓉,“沈沈如芙蓉,始生于湘”,湖南于是有了“芙蓉国”的美称。未曾到过的人,从书籍、影像等渠道得到的最初印象是“惟楚有才、于斯为甚”的朱张讲学之地,是出最有血气的革 命党人蔡锷、黄兴、宋教仁的省份,是最终建立新中国的毛泽东、彭德怀、贺龙、刘少奇这些革命先烈们的故乡。真正踏上这片土地,你会发现是怎样的山川江河养育了这些为国抛头颅洒热血的湖南人。纵横在三湘大地的四条主要江流——湘、资、沅、澧,是连接贯通其全身的血脉,奔腾不息;西面的武陵山,雪峰山,南面的南岭和东面的罗霄山则是硬挺挺的骨架,它们将雾霭下的盆地、河谷与丘陵围合,只剩下洞庭湖这个出口。从洪荒就有的“云梦泽国”敞开其胸怀,吸纳四水,“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 本期我们来到湖南。

自然风

洞庭湖

从北沿京广线南下,进入湖南第一眼见到的就是“八百里洞庭”,因为湖面紧贴着铁路线。这湖自古以来就为长江承担着蓄洪功能,九百多年前的宋代诗人米芾游荡于此,曾描绘出“潇湘八景”,其中意境最清朗、辽阔的就是“洞庭秋月”。湖畔有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宋人范仲淹一篇荡气回肠、怀抱天下的《岳阳楼记》传诵至今,尽述洞庭之美。

张家界

1979年,吴冠中先生来到当时的张家界林场,住在伐木工人工棚中,借他们的擀面大案当作画板,为了这里的山水挥毫泼墨。15年之后,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两位专家,为张家界作出了专业的鉴定——“这里足可以与美国的大峡谷国家公园、西澳大利亚的砂岩峰林地区相媲美”。在这片方圆8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竖立着垂直高度达数百米的石英砂岩峰林,或独立成峰,或连绵成岭,足有三千多座,座座刀削斧劈,确有大自然“鬼斧神工”之奇妙。

人文风

凤凰

凤凰之名,据说源自于凤凰县城城西四五十公里之外的山峰。此山海拔791米,形似凤凰,被当地人称凤凰山。凤凰的历史就是一部苗汉相争史,苗人与汉人毗邻而居,湘西凤凰成了苗汉文化的交界和拉锯地带,多元文化的融合使凤凰具有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现在的凤凰变成了休闲的好去处,沱江边酒吧街每到夜晚灯火通明,各种夜市小吃琳琅满目。如果想避开人群还可以去猛洞河漂流亲近自然,甚至可以干脆在客栈睡一天,在悠闲的时光中感受古城的魅力。

洪江古商城

洪江历史上是滇黔与沪汉之间水运的必经之地,于清代末期至民国时期曾是一度挥金如土的“小南京”。从景区大门走进去,便走进了那“七冲八巷九条街”连成的窨子屋群。洪江人一般将平整稍直且长的街道称之为街,沿山沟而建的窨子屋所形成的街道称之为冲,冲街之间因地势所致形成的走道称之为巷。走进街巷,就像走进迷宫。窨子屋在这里鳞次栉比,房屋格局式样都差不多,站在制高点俯瞰,气势惊人。

红色情

橘子洲

现在再上橘子洲头,已不用像旧时那样光条着身子泅渡,也不用像理学大师朱、张两人为往返岳麓、城南书院而来回摆渡。早年,因洲上盛产美橘,故名橘洲。现在的橘树前前后后都簇拥在那座巨大的青年毛泽东雕像周围,果实累累。32岁的毛泽东离开故乡韶山,途经长沙,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时留下的诗篇,也显得踌躇满志、意气风发:“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韶山

现在的韶山,游人如织,熙熙攘攘。毛泽东故居成为红色之旅的必然中心点,土木结构的泥瓦房有13间,呈“凹”字形,为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所建。1893年12月26日, 毛泽东便出生于此,并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直至1910年的秋天离开这里外出求学。美国作家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的开篇曾有对当时情形的描写:“翠绿的群山环抱着一个田园山冲,土墙草房掩映在山峦绿茵里。一座石桥踞守在谷底,一切都是谐的。”

民族情

如果你不进入湖南西部的崇山峻岭,就很难发现那些多彩的人们——土家、苗、侗、 瑶等。这片隔绝的天地间充满了汉人不解和为之着迷的神秘色彩。武陵山脉、雪峰山以西的大湘西区域是湖南少数民族聚居地,湖南的两个主要的少数民族——土家族和苗族,主要聚集在这里。而贵州高原余脉和雪峰山以南的山区,则聚居着侗族。湘桂、湘粤边界之间的山区是瑶族的主要居住地域。

苗族湖南的苗族,唐宋以后逐渐从洞庭湖溯沅江西上,到达湘西和黔东这个历史上称为“五溪”的地区。苗人与汉人毗邻而居,苗人多生活在深山,汉人居住在沿河和河水流过的低地上,所以民间流传的歌谣会唱道:“官占城,汉占坪,苗家撵在半天云。” 侗族自古侗家人的建筑技艺精湛,风雨桥(又称花桥)已成侗族最独特的标志。尤其皇都侗寨到广西界内的三江程阳桥一线,是风雨桥的走廊,也是侗族风情的走廊。另外,他们有一种一领众合的多声部的民间合唱形式“侗族大歌”,也早已蜚声海内外。 土家族土家族是湖南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现在也只有极少数六七十岁以上的土家族老人还会着青色丝帕,穿对襟衫。还有其祭祀舞蹈“摆手舞”以及被称为中国戏剧鼻祖、土家族文化活化石的“茅古斯”,后者展现了土家族的原始生存状态。 瑶族 湖南的瑶族世代以山为伴,临水为家,今多居湘南。在隆回虎形山海拔1400米左右的高山居住区,大约有6000瑶族人口,女子至今仍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而被外界称为“花瑶”,是瑶族中最为出名的一支。其颜色鲜艳、绣法独特的花瑶挑花,在2006年被载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湘菜

在湖南特有的地形地貌间,湘菜有了三大构成板块,即洞庭水泽湖鲜美食风味、湘西湘南山野腊味风情和湘江流域城市群之都市肴馔风情。湖南菜最大的特征,是酣畅淋漓的辣。辣椒是这里破冰驱寒的利器,它的热量给受寒人带来丝丝的温暖。外地旅行者来到湖南,如果按照固有的湘菜印象来点菜,会在餐桌上恍然大悟,原来诸如辣椒炒肉、黄鸭叫、炖筒子骨等操作方便的食物更受欢迎。就地取材的菜式是湖南人的心头好,辣味之下的食物本身的鲜美,是只有在家乡水边湖畔才能感受的味道。

水上看湘西

一百年前,湘西这片土地既不通公路也不通铁路,去向外面世界的通道只有一条常在古典辞章能读到的河流——沅水。沅水上游及其支流——酉、巫、武、辰、沅,便是史籍中记载的“五溪”。它们有如人体身上不停奔流输送血液的大小血管,延伸到整个湘西地区。沿着沅江而下,曾经沿线的河渡码头——洪江、黔城、芷江等县镇,都留存着当日兴盛的印迹。顺着沅水支流酉水而上,可深入土家腹地,在永顺、龙山等地能看到土家摆手舞,土家织锦西兰卡普。

文| 易晓春

图| 湖南省旅游局、Getty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