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服务 > 正文

春运直播:新兴产品对传统风俗的温暖升格

  • neomu
  • 2022-08-14 10:35
  • 37
摘要:

2017年1月,春节前夕,春运来临,一位浙江舟山的电焊女工大姐,为了追讨工钱,错过了已经出发的回乡车票,火车站里的漫长等待与网络抢票也没有让她有机会走进几米之遥的候车室,几近绝望之时,一场「意外」的直播把她送上了回家的旅程。

春运与直播,在这个奇妙的时间点交错在一起,演绎了一段段小人物的动情故事。

春运是每年全球范围内最大的一次人类迁徙活动,据中国交通运输部统计,2016年春运期间全国出行量继续创新高——旅客发送量预计超过29.1亿人次,接近全球人口总量的1/2,为期40天的春运对与普通人来人都蕴藏太多意义——传统风俗文化,游子的归乡情结,以及交通出行上的层层压力……所以,春运也几乎所有媒体最为关注的全国性重要事件之一。

泛直播领域在2016年的发展势如破竹,尽管娱乐直播有着高开低走的趋势,但新闻直播在各大门户网站的权重越来越高,某种程度上看,直播其实越来越成为强势媒体的标杆配置,从长征7号升天直播到奥运会全程记录,无一有着互联网媒体的直播大戏。

当春运遇上互联网直播,不但摒弃了传统电视台的主旋律,也呈现了最真实的社会化样本,甚至其中还有着不少「惊喜」存在,它们的结合会发生什么?

腾讯新闻今年开始用直播的形式重点关注春运事件,甚至大规模的投入人力物力,在北京上海武汉广州等交通重地都设立了直播间,试图还原一个最真实的春运图景。

具体形式是:随机邀请回家的乘客来到直播间,说说春节回家的感受,看看为家人准备礼物,也同时会问询乘客心中的回家「完美礼物」,而在礼物与完美礼物之间显然存在着不少落差与遗憾,腾讯希望将这个过程完整呈现出来,并呼吁社会和自身一起来填补这些遗憾,带来惊喜与温暖,探寻屏幕内外的情感关联。

一方面,这个直播完整的报道事件过程,把最真实的春运展现给网友同时,也希望把春运大潮中的人物刻画成新闻故事,它的「明线」主题为「礼物」,通过挖掘这些人物背后的故事和目标,把直播做串成一条条感情线,也因为这些故事的不可预知性,进而成为了直播中的最大看点,它带来了游子与家庭、网友的强关联,在节奏越来越快的社会中寻找温情。

在我看来,直播的另一条「暗线」主题则是「惊喜」,比如上述视频中打工大姐因讨薪延误了火车无法回家,在直播中,「回家的礼物」满足了主人公最迫切的需求,准备了一仗头等舱的回家机票满足其愿意;还有哥哥梦想送妹妹电子琴的在直播中成真;回家的小伙儿收到百束百合给母亲感恩等等等,多个随机故事其实都是在通过探寻小人物内心,来反射整个社会的能量。

另一方面,腾讯新闻对于社会事件的关注也不同于同行,相比过去一年时长见诸于报端负面事件,「回家的礼物」即没有美女秀场,也没有游戏PK,更多的是借助新兴的互联网产品形式来追寻新闻本质,春运正是这样一个平凡而又重要的事件,把个体的归乡情绪释放到覆盖范围最大的平台,这里面充满着温暖与未知,甚至与世态炎凉与人情世故,它可能并不会一眼就吸引到所有人——甚至包括广告主,但在普遍浮躁的媒体大环境下,这样的操作显得难能可贵。

春运也是如此,它用新兴直播形态产品来记录了传统文化与亲情友情,是在门户网站形态上的提升,但没有忘本,依然还定位在了扎实的新闻报道基础,所以互联网媒体镜头下的春运也值得关注。

总结来看,故事的生动,礼物的惊喜,加上屏幕内外的情感关联,是这次直播的亮点,从中也可以看到在这个时间点最稀缺的东西:「媒体的温度」与「 人情味」。

过去一年多来,腾讯新闻其实在直播大潮中一直与众不同,无论是「大事」(奥运会,G20,神舟七号发射等)、还是「小情」(做葱油饼的阿大、日本一个人的车站)都带有很浓的纪录片属性。

「回家的礼物」也如出一辙——没有美女秀场,也没有游戏PK,更多的是回归直播这个新技术的本质:真实。事实上,在普遍浮躁的媒体大环境下,这样的操作显得难能可贵,而随着新兴技术的使用愈发成熟,如春运这样的传统常规新闻报道,也有了全新的可能。

随着城市化与通讯的发展,甚至有观点认为80后是最后一批有着归乡情节,愿意回家过年的人,对比多数80后的少年时期与当下,可能主流结论都是年味变淡了,家乡的概念也在渐渐模糊, 成了回忆过去的一个坐标,一串代号,没准到了我们的下一代人,就很难说还是否有归乡情节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珍惜每一年的春运,每一次的回家过年吧,把它刻画出来,多年以后再看可能是件很有价值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