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服务 > 正文

揭开西伯利亚神秘壮丽的面纱

  • totice
  • 2022-08-10 14:03
  • 90
摘要:

在许多人的印象里,西伯利亚是酷烈与不毛的象征,俄罗斯历史上次于死刑的刑罚,就是将罪犯放逐西伯利亚,无尽的苦劳与荒芜几乎比死亡还要难以忍受。

盘踞着亚洲81﹪及欧洲19﹪的土地,西伯利亚的确广袤,严冬-50℃的凄冷也确实教人心寒,但因有横越7个时区、聚居逾30种民族、迤逦9 258千米的世界上最长的铁路线——西伯利亚大铁路,造访这片地区已不是梦靥或天真的遐想。1891年动工兴建,原本为沙俄帝国霸业的掌控与展现,一个世纪之后,却不时牵动满腹雄心壮志的旅人上路一探究竟。一路向西而行,离开了莫斯科与圣彼得堡,会发现原本以为的不毛之地,散布着一个又一个个独具风貌的城镇,与窗外绵延无尽的自然美景交相映辉,绝对是一趟令人毕生难忘的大旅行。

下诺夫哥罗德

Nizhniy Novgorod

下诺夫哥罗德仅次于莫斯科(Moskva)、圣彼得堡(Sankt-Peterburg),是俄罗斯第三大城市,“圣彼得堡是俄罗斯的头脑、莫斯科是俄罗斯的心脏、下诺夫哥罗德则是俄罗斯的钱包”这个比喻透露出下诺夫哥罗德在经济地位上的重要性。

城市北边横躺着伏尔加河,奥卡河从中央穿过将城市一分为二,西岸新城是交通中心,东岸旧城是历史文化中心。擅长描写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著名小说家高尔基就出生于此,苏联时期下诺夫哥罗德改名为高尔基市,就是为了纪念这位作家。

克里姆林宫

Kremlin

旧城区为起伏的山丘地形,地势最高处有一座16世纪建造的城堡──克里姆林宫,盘踞在山头,俯瞰伏尔加河往来的船只,红砖墙面、木造屋顶,建筑保存得非常完整,是下诺夫哥罗德最美的景观。

由于伏尔加河流域在俄罗斯历史上是个兵家必争之地,而下诺夫哥罗德又是伏尔加河下游重要的城市之一,它在政治军事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拜自然地形所赐,克里姆林宫面对伏尔加河的一面地势陡峭,是个易守难攻的城堡,自建造以来,一直都是当地的政治宗教中心,直到现在,市政府机构及军警总部仍设置在其中。

霍赫洛玛漆器

Khokhloma

霍赫洛玛原是伏尔加河左岸一个村落的名字,村民擅长制造漆器工艺品,霍赫洛玛漆器因此而得名,下诺夫哥罗德的漆器工艺品商场特别以此知名,有许多种类可以选购。最大的特色是黑底上绘有红色及金色花纹,特别的是金色部分并不是金粉,而是锡粉(现在多以铝粉取代)外涂上透明漆液后呈现金色。在18世纪之前,由于锡粉不容易取得,漆器产量很小,而且花纹涂布的面积很小,直到1720年之后,大量进口锡粉使漆器产量大幅增加。1920年之后,漆器的花纹设计完全革新,由原来的部分装饰改成遍布整个作品,显得更华丽花俏,由于这种天然树漆既可耐热又能防止食物的酸蚀,比玻璃及陶瓷器更轻便,因此成为俄罗斯工艺品的代表作。

叶卡捷琳堡

Yekaterinburg

叶卡捷琳堡始建于1723年,建城以来就以发展工业为重心,从采矿冶金到发展宝石切割技术,都是仰赖乌拉尔山区丰富的天然资源。20世纪转而成为俄罗斯军火制造中心,因此,在1991年之前该市一直对外封锁。

1918年7月,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在此被屠杀,这个悲剧反成为促进当地观光旅游的一大因素。除此之外,该市拥有26个博物馆,加上市郊的欧亚界标、古拉格集中营纪念地等,叶卡捷琳堡的轮廓就这样印在人们的记忆中了。

沙皇处刑地

Mesto Ubistva Romanovyh

这个阴森的处刑地,原本有一座豪华建筑称作“伊帕提夫宅”,是一位富有的工程师的旧宅,作为沙皇全家被流放西伯利亚之后软禁的场所。当沙皇尼古拉二世与妻子及5个小孩在这栋豪宅的地下室被处决的消息传出后,许多民众围着建筑哀悼,1977年,当地政府决定拆除建筑,并在处刑地上立一个十字架及墓碑纪念。十字架后方有一个木造小教堂,是为了纪念皇家成员之一的叶莉萨维塔·费欧多罗夫公主而建的,在处刑地一旁,有座非常华丽壮观的拜占庭式教堂,是为了纪念沙皇家族的悲剧事件而在2000年建造的。

欧亚界标

Europe-Asia Obelisk

搭乘火车在西伯利亚铁路行驶、距离莫斯科1 737千米处可以看到一个欧亚界标,这是俄罗斯官方所界定的欧洲、亚洲分界线,界线以西属于欧洲、以东则进入亚洲。如果在火车上错过这个界标,还可以参加叶卡捷琳堡当地旅行社半日游的行程,乘车来到位于市区西边约32千米处的另一个欧亚界标。界标是一个简单的椎状柱子,位于乌拉尔山区海拔约400米高处。在许多宣称为欧亚分界地的界标中,立于1837年的这一座可算是历史最悠久的。在界标中央点有条南北延伸的界线,游客可以脚跨界线两边,体验双脚横跨欧亚的感觉。

新西伯利亚

Novosibirsk

新西伯利亚市是西伯利亚地区最大的都市,也是科学、经济、交通中心,进入这个城市立刻可感觉到它的现代化设施,道路宽广而整齐、大楼林立、电视墙24小时播放广告、几乎处处可以刷卡消费。

这个城市的发迹完全拜西伯利亚铁路的建设所赐,1893年西伯利亚铁路修筑工程进行到了鄂毕河岸,选定一个小村庄作为工程基地,这就是新西伯利亚。铁路建成后,城市急速扩张,新西伯利亚跃而成为往来首都、西伯利亚、远东地区的交通枢纽。

苏联时期,政府有计划地建设该市成为科学研究中心,当时全市12万人口中就有7万名科技研究人员,成为全国的高知识分子最密集的现代化都市。

圣亚历山大涅夫斯基教堂

Sobor Aleksandra Nevskogo

圣亚历山大涅夫斯基教堂原本是新西伯利亚市最古老的几座砖造建筑物之一,但重建完成后(2003年)完全看不出来它老旧的一面,教堂内部的壁画全部是重新画上的,以柔和的粉色调绘出天使及耶稣的圣迹,从玄关、墙壁、柱子到天顶都布满了壁画,非常壮观。

西伯利亚西部铁路博物馆

Zapadno Sibirskaya Zheleznaya Doroga Muzyeĭ

这座露天的博物馆在新西伯利亚市区南边约28千米处,收藏了69辆火车,每一辆都是曾经在西伯利亚铁路上奔驰的老火车而不只是模型。火车头及车箱依照制造年份排列,游客可以走在类似月台的走道上参观,沿路都有箭头指示行进的方向,有些火车还可以让游客爬上阶梯,观摩火车箱内部的构造及拍照。

在入口右手边的几部黑色蒸汽火车头,都是历史最久的老火车头,建造年代都在19世纪末,最老的一辆为1891年所建,它们超大的轮子及外露的各种机械零件都令人赞叹不已,可说是工业巅峰时期的见证。进入20世纪之后,客运火车的外观、规格又有了更多变化。在客运列车之后,展示的是各种功能性强的工程车,有挖路车、铺设铁轨工程车、架设电缆车、拖运车、铲雪车等,其中,体型超大、形状怪异的铲雪车是俄罗斯国产设计制造的,只有在这里才看得到。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

Krasnoyarsk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在俄罗斯语中是“红土地”的意思,也可引申为“美丽的土地”。早在17世纪的时候,就有哥萨克人乘船经叶尼塞河到这里开垦,帝国时代许多政治犯都被流放到这里进行劳改。

19世纪发现金矿之后,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一夕之间成为最富有的城市之一,连皇室贵族都前来一睹这座城市的迷人风采,直到现在,街上仍可看到许多19世纪建造的华丽木屋。

这个城市一直维持着优雅品味,培育出了举足轻重的画家、小说家,更有资料完整的历史博物馆,搜集了整个叶尼塞河流域少数民族的生活纪录及各种考古研究。从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出发,可深入南边的萨扬山区,探访少数民族哈卡斯人及图瓦人特殊的传统生活,体验神秘的萨满信仰仪式,在整个西伯利亚大铁路的旅途中,这里绝对是不能错过的一站。

哈卡斯共和国

Resp. Khakasiya

哈卡斯人属突厥语民族的一支,13世纪被鞑靼统治,成为金帐汗国领土的一部份,直到1727年彼得大帝统治的时代,当地部族的领袖决定与俄罗斯合并领土,并请沙皇派兵保护居民免受蒙古人侵扰,从此划入俄罗斯版图,俄罗斯人的生活方式、语言、文化、宗教等都深深影响着整个区域。哈卡斯在20世纪末从自治区成为哈卡斯共和国,开始致力于研究及发扬传统文化,虽然超过十分之一的人口都信仰东正教,但是古老的信仰──萨满,仍影响着当地人传统的生活习俗,而整个哈卡斯区域中散布着数千座古坟及岩画,更为当地增加许多神秘色彩,首府为阿巴坎(俄语Абакан,英语Abakan)。

图瓦共和国

Resp. Tyva

图瓦共和国的位置,正好处于中亚文化交界之地,因此拥有非常复杂的文化融合背景,根据考古研究,早在4万年前就有人类文明在此留下痕迹,直到公元6世纪受到突厥人统治,因而承袭其语言,直到公元13世纪被蒙古金帐汗国统治,蒙古族的文化在此萌芽,经过将近500年的熏陶,图瓦几乎成为蒙古族的一支,人种、服装、艺术、节庆等都与蒙古相似。

伊尔库茨克

Irkutsk

伊尔库茨克因位于贝加尔湖旁而成为西伯利亚铁路在线热门的观光据点,前往贝加尔湖外围村落的行程多半是自伊尔库茨克出发,在西伯利亚铁道上,伊尔库茨克因此成为班次较多的重要车站。

除了地利之便造就伊尔库茨克的观光热潮,城市本身也有迷人之处。由于18世纪往来于蒙古、中国之间的贸易非常发达,加上贝加尔湖发现了金矿,造就了不少富裕的商人,为伊尔库茨克带来所谓“西伯利亚巴洛克”“西伯利亚文艺复兴”等建筑形式,利用当地现有的木材作为建材,雕刻出华丽的蕾丝状花纹、巴洛克式浮雕及繁复的枝叶花朵图样,大量装饰在房屋的屋檐、梁柱、窗户周围及大门走廊上,这些两层楼木造豪宅,栉比鳞次地林立在市中心,造就前所未有的景观,伊尔库茨克因而获得了“西伯利亚的巴黎”的美称。

奇洛瓦广场

Рl.Kirova

奇洛瓦广场是城市发展最早的起源,17世纪哥萨克人乘船到此寻找开垦据点,就是从这一带开始建筑房舍及教堂的,当时大部分建筑仍是以木材建造,只有两座教堂──救世主大教堂及附近的博戈亚夫连斯教堂,早在1715年左右,就改以石块及砖头建造,建筑的形式为当时流行的古俄罗斯风格,仍保留到现在,成为西伯利亚难得一见的建筑,其中救世主大教堂已经成为地方博物馆的分部,展出许多宗教艺术品,而博戈亚夫连斯教堂成为该市最重要的宗教中心,外墙上重新漆上圣人、天使的壁画,十分艳丽抢眼。除了教堂之外,广场周围还有市政府大厅及最高学府──国立语言大学,可说是该市政治、宗教、教育的中心。由于公园绿地非常广阔,使得此处在严肃之余又多了一份悠闲。

伊尔库茨克市地方博物馆

Kraevedchesky Muzyei

建于1870年,最早是当作西伯利亚地质学会的会馆,供冒险家及学者们聚会讨论。在20世纪后期改为地方博物馆,馆内所展示的东西呈现了这个城市的发展过程。由于伊尔库茨克市与日本号称“小京都”的金泽市结为姐妹市,一楼特别展出金泽市立博物馆的收藏品,然而这个空间为特展场所,故时有变动。

二楼以上则是常设展示厅,角落展出布里亚特族、图瓦族等少数民族的服装、日用品,另外一边展出许多中国清朝时代的服装、烟斗、扇子、字画等古董,显示出从前与中国之间贸易频繁,有少数中国人定居在当地。除此之外,蒙古、韩国及日本的物品也展出不少,显示当地与亚洲邻国有不少交流互动。当然,这里还包括俄罗斯先民们的生活样貌及苏联时期的一些活动宣传及黑白照片等。

贝加尔湖

Ozero Baykal

水晶般的澄澈湖水被礁岩与青翠山峦所围绕,贝加尔湖是镶在广漠西伯利亚大地上一颗最美丽的珍珠。古代中国史籍称贝加尔湖为瀚海,又称北海,人们从小耳熟能详的故事苏武牧羊就发生在贝加尔湖一带。它是亚洲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世界第七大湖。由于湖底西北往东南方向有一道深沟,水深最深处达1 620米,为世界之最,其透明度更高达40米,也就是说水面下相当于13层楼高的物体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贝加尔湖原本与海洋连接在一起,后来在2500万年前被陆地包围,经年淡化之后成为完全不含盐分的淡水湖,许多水底生物也跟着贝加尔湖演化,逐渐形成贝加尔湖特有物种,例如最有名的贝加尔湖鲟鱼、贝加尔湖海豹及生长在地层的胎生鱼类等。根据统计,贝加尔湖生态圈竟然有高达1 800种生物。而湖水长年维持-4℃的低温,因此水中含氧量不容易气化而消失,以至于深水区域含氧量仍能支持藻类及微生物分解动物尸体,沼化不容易生成,才使得它的寿命如此之久,成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湖泊。1996年贝加尔湖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奥利洪岛

Olkhon

对于原住民布里亚特人来说,奥利洪岛是贝加尔湖上的圣地,据传说,贝加尔湖的神明就居住在岛上,而岛上每一座山、岩洞、岬角都有神话相应,到了现在,布里亚特居民仍然对这些传统的神话及禁忌深信不疑。

岛上的地形十分复杂,中央是纵贯的山脉,最高峰海拔1 276米,往西岸延伸成平缓的坡地,植被包括针叶林森林、草原、沙滩,其中还有许多海湾及突出的岬角。至于东岸,则大多是陡坡,下降到海岸成为断崖,这些断崖有的甚至离水面80米高。虽然与陆地相隔不远,气候却与旁边陆地上的气候截然不同,冷热显得更极端,而秋冬时常刮起剧烈的西北风。

由于地形的关系,岛上的村落大部分都分布在西边,其中库吉尔村是最大的一个聚落,主要以渔业为主,还有一个地方考古博物馆,展示岛上考古研究及布里亚特人的历史。

贝加尔熏鱼(白鲑)

Baykal omul

白鲑是贝加尔湖区的最主要的食物之一,在俄罗斯全境都享有美味盛名,也向西方出口。大部分白鲑是以烟熏制作,贝加尔湖畔处处都可以尝到甜美的熏鱼,售卖熏鱼的渔夫们一早就到当地设摊,将新鲜的鱼从腹部中央剖开,蘸盐之后在炭火上熏烤,浓浓的熏鱼香味四溢。奥利洪岛上有座熏鱼工厂,岛上渔船卸货之后,将新鲜的鱼直接运往工厂,清洗、浸泡盐水,然后送往大熏炉中熏烤。熏烤鱼的木材分等级,一般都是用杉木屑熏制,也有用苹果木屑熏烤,鱼肉会产生不同的香味。最好的鱼是用松树的木屑熏烤,会散发特殊的松香。天气好的时候在烤炉中闷熏3天才能完成,冬天则需要5天的时间才能完成。西伯利亚有一种很常见的料理、名为stroganina,就是切成小块的冻生鱼,辅以辣椒、盐和洋葱做成沙拉。

乌兰乌德

Ulan-Ude

布里亚特人是蒙古族的一支,早在俄罗斯历史记载以前就出现在贝加尔湖一带,过着游牧生活。布里亚特人精通多种语言,成为俄罗斯、蒙古、中国大陆之间文化交流及商业流通的重要媒介,在乌兰乌德市内可找到许多人通晓俄罗斯语、布里亚特语、蒙古语和中国语等多种语言。17世纪佛教传入之后,大部分人笃信佛教,与图瓦、克姆奇亚并列为俄罗斯三大佛教中心。

受俄罗斯民族统治200多年之后,布里亚特人在1923年建立布里亚特蒙古共和国,80年代之后改名为布里亚特共和国,以乌兰乌德作为首都。

乌兰乌德与其他城市非常不同,不但街上到处是东方面孔,道路、建筑也都整齐干净,连行驶的汽车都有别于其他城市的横冲直撞,饭店或旅行社还有懂中文的服务人员,来自亚洲的旅客在这里都会觉得格外亲切与自在。

列宁大街

Lenina ul.

经过苏维埃广场就是列宁大街的起点,在19世纪中期曾经繁华一时,有许多商人建造的豪华宅邸,大部分是一层楼或两层楼文艺复兴式建筑,外墙还涂上砖红或鹅黄色的粉漆。列宁大街的尽头,奥吉格特里耶夫大教堂(Odigitrievsky Cathedral)附近,仍可以看到许多典雅的木造房舍,每一栋房舍的窗户都雕刻着繁复的花样。位于教堂斜对面就有一栋白色的木造建筑,在屋檐或窗子周围都刻着镂空的蕾丝边纹样,正门更是精雕细琢地拼出新古典主义式廊柱的花样,虽然现在只是一个普通的杂货店兼五金行,但精细雕刻却叫人大开眼界。

布里亚特历史博物馆

Muzyei Istory Buryaty

布里亚特历史博物馆的白色建筑物设计非常简洁,屋檐及大门上都有传统的木雕,博物馆内分为3个馆,分别是考古文物馆、布里亚特历史馆和佛教美术馆,其中布里亚特历史馆收藏最丰富,对于布里亚特文化及生活也有非常详细的说明。其中最有趣的部分当然是关于布里亚特族传统的介绍。布里亚特族当中,还依照家族血缘分为11个支系,不同支系的部落可以根据服装、首饰、住宿的帐篷房舍来分辨,馆中都将这些差别仔细地展示了出来。另外,关于布里亚特族的音乐、佛教、萨满信仰等,这里都保存了非常多文献数据及文物,并有系统地陈列了出来,参观过本馆之后,对于布里亚特族会有更深入及完整的认识。

哈巴罗夫斯克

Khabarovsk

位于阿穆尔河(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合流处北边25千米,在清朝前原为中国领土,时称“伯力”,19世纪割让给俄罗斯后,就以17世纪俄罗斯在西伯利亚早期的著名探险家哈巴罗夫的名字命名。在俄罗斯的建设下,整个城市流露出浓厚的欧洲风情,近年来日本、韩国的汽车、家电等各大厂牌纷纷在此投资设厂,甚至还有日、韩商直营的饭店,东方面孔的观光客络绎不绝。

19世纪的城市风貌加上外资积极的经营投资,让哈巴罗夫斯克展现出一种富裕悠闲的风情,而从市区出发,还可以探访少数民族奈奈族及广大的北方针叶林生态区,度假的气氛在这个城市显得特别浓厚。

水滨散步道

Waterfront Promenade

天气好的时候,许多当地居民或观光客都会在此散步。从扶梯下到水滨散步道,更可以感觉到黑龙江波涛汹涌壮阔的气势就在脚下回荡,散步道一边是绿荫浓密的公园,假日许多人都在此享受闲暇。

哈巴罗夫斯克地方博物馆

Kraevedchesky Muzyei

1894年俄罗斯地理学会在此设立支部,研究远东地区、黑龙江流域及沿海区的历史、自然、民族文化,并将资料展示在这栋红砖建造的建筑里,这就是地方博物馆的前身。博物馆分为本馆及别馆,收藏非常丰富,一楼的生态地质馆展出的是黑龙江流域至沿海地区的野生动物及鱼类标本,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长毛象的化石及儒艮的全身骨骼。

二楼的少数民族研究及展示是本馆最精彩的部分,在各民族衣服的展示中,有保存得非常完整的鱼皮衣,这是黑龙江流域渔民特有的服装,可以清楚地看见一片片鱼鳞,在墙上还挂着各民族的生活实景照片,让人更容易想象当地人的生活。在主展示厅中央,有三种不同形式的独木舟,为渔民基本的求生工具,而展示厅里侧则有兽皮、树皮、木材搭起的各种帐篷,显示了生活在荒地里的少数民族就地取材的创意。

符拉迪沃斯托克

Vladivostok

符拉迪沃斯托克就是曾属中国领土的海参崴,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中,清政府将乌苏里江以东割让给俄罗斯,从此海参崴成为俄罗斯的国土,两年后,俄罗斯将海参崴更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意为“征服东方”。

符拉迪沃斯托克的价值在于它拥有优良港湾,许多日、韩的大企业都在此投资设厂,市区内四处可见日本厂牌的汽车,街上有来自各国的观光客,商店里更不乏日制、韩制、中国制的电器及日常用品,起伏的街道及两旁20世纪初保留下来的欧式建筑整修得干净优雅,饭店、咖啡馆都具有国际水平。

堡垒要塞博物馆

Muzyei Vladivostokskaya Krepost

符拉迪沃斯托克是俄罗斯东边最重要的军事要塞,从1889年开始就积极建设堡垒,防御机能足以抵挡任何来自海上或陆上的攻击,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整个堡垒要塞建筑面积的总和超过400平方千米。1992年海参崴市对外开放观光的4年后,市内的这个堡垒也改为博物馆,向世人揭开这个固若金汤的要塞秘密。 从阿穆尔斯基湾旁的阶梯往上走到最高处,就会看到堡垒入口,要塞内许多面向港湾的炮台层层叠叠往上筑,到了最高层,可以看到许多军事武器排成一列,这些从战场上退休的武器被涂上绿漆,当作模型供观光客操作,中央一座大炮被擦得雪亮,周围还有卫兵守着,这是每天中午12点鸣炮仪式所使用的礼炮,俄罗斯境内总共只有3个城市还保存鸣炮仪式。

*本文内容为MOOK藏羚羊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