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服务 > 正文

适合室内冬季养殖的花卉植物

  • u_nxty2g6prrha
  • 2022-08-10 12:57
  • 23
摘要: 天气一天比一天冷,话说天开始冷了,小伙伴们有没有考虑入手一些耐寒植物呢?想想看,外面万花凋敝,家里草绿花香,是不是想想就有一点小窃喜?那么那些绿植盆栽适合冬季

天气一天比一天冷,话说天开始冷了,小伙伴们有没有考虑入手一些耐寒植物呢?想想看,外面万花凋敝,家里草绿花香,是不是想想就有一点小窃喜?那么那些绿植盆栽适合冬季室内养殖呢?下面就介绍几种常见的适合室内养殖的花卉盆栽。

风信子

风信子现在是很多家庭秋冬必种植物,成簇的花朵,色彩丰富非常亮眼,而且它还特别耐寒,球根在0-5度低温时也能生根。

冬季花卉【买一赠二】水仙花种球套装 风信子种球 盆栽室内花卉绿植 多肉植物组合 水培套装 蓝星 水培套装 花瓶+营养液+多菌灵

养护方法

1.水培凤信子时,水面离球茎的底部要有1cm-2cm的空间,切勿将水淹没过球茎底部。

2.水培风信子球茎发芽前不要放在直射阳光下照射。

3.风信子C花开后不要将它们直接靠近有热源的地方,这样美丽的风信子花就能延长开放时间。

郁金香

郁金香有极强的耐寒性,冬季可耐-14℃的低温,在严寒地区如有厚雪覆盖,鳞茎就可在露地越冬。

养护方法

1.栽种的时间一般是秋天11月左右。把种球上面褐色的皮弄掉,然后栽进土里,不用埋得太深,

2.栽种后的这段时间是长根的时间,可以不用见阳光,稍微保持干燥的土壤,放在阳台没有阳光的位置。等大概半个多月后,可以轻轻摇动一下种球,如果感觉摇不动的样子就证明根长出来了。

3.根长出来就可以见阳光了。土壤要较为干一点比较好,但是太干的时候也需要浇水。过段时间就会发芽了。发芽更要保持经常晒太阳。到春天3-4月的时候,花朵就开出来了哦。

仙客来

仙客来是著名的冬春季温室盆花。较耐寒,可耐0℃的低温不致受冻。秋季到第2年春季为其生长季节。

养护方法

1.仙客来喜阳光,应将仙客来放置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养护。光照充足对其生育十分有利,但害怕夏季强光直接照射。

2.仙客来属喜肥植物,每年春季和秋季追施2‰的磷酸二氢钾各1次,开花期不宜施氮肥,否则会引起枝叶徒长,缩短花朵的寿命。

3.仙客来喜湿怕涝植物,浇水不宜过多,浇水过多会引起烂根、死亡现象。每天保持土壤湿润即可。而且仙客来的叶子是毛茸叶,千万不能在叶面喷水。

火棘盆景

火棘又名:吉祥果,“火把果”。5月份白花满树,花后结果,10—12月成熟,灿若红霞,久缀枝头,经冬不凋。,观叶、观花、观形、观果四季都可以欣赏。

檀雅坊高档年宵观果花卉 火棘盆景 火棘苗树桩 吉祥果 花卉绿植盆栽 3年苗可结果 不含盆

养护方法

1.火棘在贫瘠的土壤和沃土中都能生长,但是后者更有利于其发育,宜选择含有机质的微酸性土壤,透气和排水效果好。

2.火棘喜光,需要有足够的光照,可以放在向阳处,一天要的光照时间应在4-5小时,能够顽强地度过夏季和冬季。

3.自然生长的植株造型杂乱,且不利于内部枝条的生长,因此每年都要进行修剪,剪掉不需要的徒长枝、营养枝、过密枝,留下新长的短枝。

一叶兰

一叶兰浓绿光亮,姿态优美、淡雅而有风度。非常适合室内种植,尤其是它极耐阴,在荫蔽的地方也能生长,而且较耐寒,0度也能生存。

养护方法

1.一叶兰也开花,自然状况下花期3~5月。开花小巧,像小包子一样,很可爱!

2.一叶兰忌阳光直射,短时间的阳光暴晒也可能造成叶片灼伤发黄,降低观赏价值。

3.一叶兰极耐阴,即使在阴暗室内也可观赏数月之久,但长期过于阴暗不利于新叶的萌发和生长,长期处于阴暗的地方光照过少一叶兰的叶子就会变黄。

蕙兰

国产兰花中最耐寒的要数蕙兰了,最低在零下7度都不会有问题,而且蕙兰花期1-2月,正值春节,美美的花散发幽香,喜庆着呢!

养护方法

1.蕙兰喜欢根部湿润而不积水的环境,不耐干旱,所以浇水需要见干见湿,浇则浇透。平时要多向其周围喷水,保证湿度。

2.秋季是养护大花蕙兰的重要时间,此时需要多见阳光,有利于花芽的形成与分化。保证正常开花。

3.虽说蕙兰耐寒,但温度低的时候还是要采取保暖措施,尤其是根部,可以用不要的毛线做个套,套在盆上,同时不要用塑料盆种,不保温,用瓦盆比较好。

观音莲

观音莲又叫观音座莲、佛座莲,很像一朵盛开的莲花,非常诗情画意,而且它属于长生草属,生性粗狂,耐寒性强零下也冻不死。

十字星锦 多肉植物 办公室桌面阳台装饰多肉小盆栽不含盆 观音莲

养护方法

1.浇水掌握不干不浇,浇则浇透避免长期积水,以免烂根,但也不能过于干旱。

2.冬季放在室内阳光充足的地方,倘若夜间最低温度在10℃左右,并有一定的昼夜温差,可适当浇水,酌情施肥,使植株继续生长。如果保持不了这么高的温度,应控制浇水,维持盆土干燥,停止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