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服务 > 正文

涨知识 | 佛教这些读音特殊的字,你读对了吗?

  • 甲和灯家居专营店
  • 2022-08-08 18:15
  • 71
摘要:佛经晦涩难懂,一部分是因为其义理深奥,一部分则与其使用的语言有关。

佛经晦涩难懂,一部分是因为其义理深奥,一部分则与其使用的语言有关。

佛经翻译始于两汉年间,盛于隋唐,大多采用的是中古文言,本身就比较难于理解,可是相对普通的中古文言,佛经的翻译色彩更为浓厚,其中突出的就是大量音译词的出现。

作为古代最杰出的翻译家,玄奘法师在翻译佛经时曾提出“五种不翻”的原则,即有五种情况不采用意译,而只用音译的方式。这“五种不翻”具体包括:

秘密故:即内容秘密不可翻译(如各种咒语);

多义故:即一词多义不宜翻译(如“薄伽梵”一词具六义);

此无故:即印度有中国却没有的东西无法翻译(如“阎浮树”,为印度特有的植物);

顺古故:即前人已经采取音译广为人知不宜变更(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原意无上正等正觉);

生善故:即为使人保持敬畏尊重之心部分词汇故意不译(如“佛陀”,原意为觉者)。

这些音译的词语有些使用的是晦涩的字词(如六字真言“嗡嘛呢呗咪吽”),有些则使用常见的汉字进行翻译(如“般若波罗蜜”)。

然而,汉语经过千余年的发展,不管是晦涩的还是常用的,很多词的读音已经发生了改变。尽管如此,为了尊重佛经原典,僧人们通常还是会以古音来诵读这些读音已经变化的词,因此佛经中也就留下了一批具有特殊读音的字眼。

颇为有趣的事情是,由于那些晦涩的字词大家本来就不认识,不管它读音变化还是不变化,我们都得去查,因此不容易读错;

倒是那些使用的比较多的字词,很多人并不清楚它还有特殊读音,反倒容易误读——而本文今天要为大家盘点的,就是这样一些看着似乎都认识,实际上却很容易读错的佛教字词。

南nā无mó

梵语namas,巴利语namo,又作南牟、那谟、南谟等。

意译作敬礼、皈依。原为“礼拜”之意,但多使用于礼敬之对象,表归依信顺,含救我、度我之意。南无一词常与佛菩萨的名号连用,以显示信徒的恭敬之心。

般bō若rě

梵语prajn~a^,又作波若、般罗若、钵剌若。

意为智慧,般若是佛教六度(即六波罗蜜)之一,被认为是通往觉悟的重要法门,般若经典在佛经中数量庞大,著名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都属于般若经典。

伽qié蓝

梵语sam!gha^ra^ma之略译,全译为僧伽蓝摩,又作僧伽蓝。

意为僧园、僧院。佛教用伽蓝指代寺庙,如《洛阳伽蓝记》就是记载了北魏洛阳城诸寺庙的兴建和衰败。很多寺庙还建有伽蓝殿供奉伽蓝神,即保护寺庙的神灵,中国的伽蓝殿一般供奉关公,是佛教在中国本土化的产物。伽字在佛教中多读qié音,类似的词还有僧伽、摩睺罗伽等。

阿ā/ē弥陀佛

梵语amita-buddha。

意译作无量寿佛。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合称西方三圣,在极乐净土实践教化、接引众生的伟大悲愿。

经书记载,常念“南无阿弥陀佛”可往生极乐,因此僧人们无论是朝暮课诵,还是问候应答都会常念此语。

“阿弥陀佛”一词的读音争议较大,有a/e/o的不同读法,单从梵语来看,似乎a更接近,不过这不意味就其他读音就是错的。

摩诃迦叶shè

梵名Maha^ -ka^s/yapa,佛陀十大弟子之一,被誉为头陀第一,禅宗西天二十八祖之首,有著名的“拈花微笑”的公案。在汉传寺庙中,摩诃迦叶常与阿难立侍在释迦牟尼佛左右,构成汉地独有的一佛二弟子像。

咒语用字

密宗咒语有许多字词发音与常见读音迥异,如他tuō、那nuō、日zī等,还存在很多一字多音的情况。咒语对发音比较重视,故念诵时应格外注意,尽量按照注音诵读。

语言文字说到底只是符号,符号本身并不重要,关键还是在于符号背后的所指,从这个意义而言,我们不必过于纠结一些字词的读音。

但正如玄奘法师在“五种不翻”中提到的,对于一些词汇,“刻意不翻”能起到“起敬生善”之用——这主要是词语“陌生化”的作用,而“刻意不改读音”实际上也有类似的效果。

语音流变本是正常之事,佛教徒对一些词汇坚持念诵古音,则并非单纯出于学术上的考量,更多地还是为了体现我们对于佛菩萨的敬畏之心;反过来说,如果我们本身就有足够的敬畏之心,诚心向佛,自然也无需太过在意某个特定字词的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