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服务 > 正文

大师细说博弈论

  • 庄帅叔叔
  • 2022-08-04 21:36
  • 31
摘要:人生是一个永不停息的决策过程。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怎样打理一宗生意,该和谁结婚,怎样将孩子抚养成人,要不要竞争总裁的位置,都是这类决策的例子。奈尔伯夫大学毕业的时

人生是一个永不停息的决策过程。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怎样打理一宗生意,该和谁结婚,怎样将孩子抚养成人,要不要竞争总裁的位置,都是这类决策的例子。

奈尔伯夫大学毕业的时候,在剑桥大学的正式舞会上参加轮盘赌游戏并且以700:300的大比数领先。眼看大奖在望,鬼使神差他却无视已经具有的后动优势,在最后一轮大意先行,结果功败垂成。

事后他回忆那天酒喝多了,忘记了博弈论的教导:领先的时候要采取让对手先行的保守策略。这位博弈论的高才生,就这样输在原来处于第二位并且曾经求和建议分享奖励的女士手下。

耶鲁大学教授奈尔伯夫和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迪克西特的这本著作,用许多活生生的例子,向没有经济学基础的读者展示了博弈论策略思维的道理。

你不是在一个真空的世界里做决定。相反,你身边全是和你一样的决策制定者。虽然冲突的成分很多,但是合作的因素也不少。本书将帮助你学会策略地思考,在人生博弈中扩大胜面。

本书以讲故事取胜。它的学术根源,是迪克西特教授在普林斯顿大学公共与国际事务学院开设的“策略博弈”课程。简而言之,这是关于了解对手打算如何战胜你,然后你战而胜之的艺术。怎样打赢一场网球,少数如何战胜多数,为什么要“喜爱”你最讨厌的对手等等,都在讨论之列。

这是一门新兴的策略科学,由一些简单的基本原理组成。不同背景和行业的读者掌握了这些原理,运筹帷幄取得胜利的本领就会上升一个层次。

要想在现代社会做一个有文化的人,你必须对博弈论有一个大致了解。迪克西特和奈尔伯夫提供了一把万能钥匙。你将从《策略思维》一书中获益,并感到兴味盎然。

——保罗·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

生活本身就是一场一环扣一环的漫长博弈,我们时时刻刻需要做出这样或那样的决策。这本书尽可能的用简单实例来给你讲解高深的理论,看上去循循善诱。就算不能理解每一个故事中阐述的博弈论原理,它还是在潜移默化中锻炼了读者的思维能力。

在博弈论中最重要的思维就是“向前展望,向后推理”,其实就是在做决策之前进行无数次沙盘推演,从而在博弈当中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书当中做了大量的公式推导和数学证明,不仅仅提出一些经济学的概念而是详细的分析了其中原理和逻辑。所涉及的内容都是生活当中常见的问题,零和博弈的策略选择以及关于民主投票缺陷的讨论都让人耳目一新,仔细品读其中的内容也让人明白一定程度的专制其实是解决一些问题的最优解,自由的选择有时反而会导致一个大家都不满意的结果。

在社会科学中,研究策略性决策制定过程的分支称为博弈论,原意为游戏理论。

这一理论涉及的“游戏”范围很广,从象棋到孩子抚养,从网球到企业兼并,从广告到军备控制,几乎无所不包。正如匈牙利幽默大师乔治·米克斯描述的那样,“许多欧洲人认为生活是一场游戏;英国人认为板球才是一场游戏”。我们则认为双方说得都不错。

双方一致希望看到的结果出现在各方都选择各自比较糟糕的策略的时候。任何一个关于博弈的有用的分析,都应该考虑到怎样处理冲突和利益同时存在的情况。惩罚经常压倒回报而处于上风,策略博弈的精髓在于参与者的决策相互依存。这种互相影响或互动通过两种方式体现出来:相继发生,同时发生。

畅销10多年的博弈论经典读物,将策略由艺术变成了一种科学,同时也将马基亚维利理论和厚黑学放入了理性的选择中。

策略思维是个能力放大器,而不管你的目的如何,在中国这个缺乏契约教育和监管的国度中,学会策略思维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策略思维:商界、政界及日常生活中的策略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