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服务 > 正文

一本受到众多文学大师推崇的世界经典自然文学名著

  • u_829uccweakyh
  • 2022-07-20 20:59
  • 26
摘要:

【 经典阅读,是这世上门槛最低的高贵 】

这是一本受到众多大师名家力荐的世界经典之作

《塞尔伯恩博物志》—这个名字一看有点生硬,仿佛是乡土志里讲博物的一部分,虽然或者写得明细,可以多识鸟兽草木之名,总之未必是文艺部类的佳作罢。然而不然。我们如写出他的原名来,The Natural History of selborne,再加上著者的姓名Gilbert White,大家就立刻明白,这是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一异彩,出板一百五十年来流传不绝,收入各种丛书中,老老小小,百读不厌。

——周作人

该书最明显的特征在于它是以书信体写就。“《塞尔伯恩的自然史》成为英国科学中对生态学领域最重要的早期贡献之一。当然,更具普遍意义的是,从怀特那里,生活在高科技时代的现代人可以逐渐领悟到怎样在人类和自然之间形成一种共有的宽容,怎样在热爱自然与享受都市生活中找到一种平衡。”

——程虹(总理夫人)

自吉尔伯特怀特(Gilbert White,1720—1793)的不朽的《塞尔伯恩博物志》出现后,世上遂有此一类愉快的书籍发生,此书刊行于一七八九年,实乃其一生结集的成绩。怀特的书仍旧保存着他那不变的姿媚与最初的新鲜。这是十八世纪所留给我们的最愉快的遗产之一。

——英国戈斯(Edmund Gosse)

“他的一生是在平静安宁中度过的,除四时的更替,再无别的变迁。”

——吉尔伯特怀特侄子

塞尔伯恩博物志

吉尔伯特·怀特,英国18世纪博物学家、自然散文家,生平唯一著作《塞尔伯恩博物志》被誉为“生态界的圣经”。

《塞尔伯恩博物志》这部著作乃是怀特无心写就的,全书是由怀特与两位通信者——博物学家、《不列颠动物志》作者托马斯·彭南特和戴恩斯·巴林顿老爷的信札集结而成。

而通信之初,怀特并无刊载出版的念头,写作风格也是极为率性,不落谋划的,因而通篇文章读来轻松自在,毫无科学的晦涩难懂之感。

《塞尔伯恩博物志》,虽是作者无心写就,但一经出版便受到极大的欢迎,成为

英语世界“印刷频率第四”的图书(第一是《圣经》);

更是深深影响了达尔文、梭罗、周作人等诸多思想巨人。

梭罗曾在其经典著作《瓦尔登湖》一文中多次提及怀特及其《塞尔伯恩博物志》;

达尔文的《进化论》中的科学研究结果及思想更是在很多方面与怀特的观察结果不谋而合;

周作人曾在1934年6月的《青年界》上刊登长篇文章高度赞扬怀特的《塞尔伯恩博物志》一书,盛赞其为“这是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一异彩,出板一百五十年来流传不绝,收入各种丛书中,老老小小,百读不厌”。

这是一段英式田园风光之旅,更是一场在文学赏读中亲近自然科学的轻松体验。

整本书以书信体格式展开,分为两大部分:致托马斯·彭南特的书信,44封;致戴恩斯·巴林顿的书信,66封;共计110封信往来,书信中围绕介绍了赛尔伯恩地区的自然与人文概况,文笔轻松自然,以老友交谈的亲近感来经书日常生活中的自然观察所得

1767年到1787年,20年的岁月里,110封信,见证了世界伟大作家的知己之交,更见证了一个时代的伟人是如何在科学尚未启蒙的年代里在一个偏安一隅的村落里用肉眼观察为后世诸如达尔文等人提供科学研究的思路

《塞尔伯恩博物志》不仅是一部博物学记录,也是一部历史的记录,将科学在18世纪后期探索的每一步展现给我们。

怀特是一位耐心而诚实的观察者,他学识渊博、通晓古籍,兼具细致的观察力与锐眼,对塞尔伯恩的自然风物、鸟兽鱼虫做出平实的描述与记录。

正是怀特这一代人,以细致而准确的第一手观察取代早期作家的懵懂记载、无据的臆度与怪诞的传说。

他会饶有兴致地向你介绍被驯养的蝙蝠捉苍蝇时的姿态,告诉你蝙蝠同燕子一样,可以在飞行中掠过水面轻啜饮水;他会教你如何用一根柔韧的草梗将蟋蟀引出洞;也会跟你聊一聊如何区分不列颠的柳鹪鹩,以及苍头燕雀为何会在冬天里雌雄分飞…

他目光所及的生命现象,被后人援引为线索,以探索自然内部的奥秘。

《塞尔伯恩博物志》一书的价值,已不止于单纯的文学科学,更在于其深远的时代意义。

《塞尔伯恩博物志》的出版标志着世界最早的生态思想的诞生,吉尔伯特怀特也因此被誉为世界生态学的鼻祖。

梭罗成就了瓦尔登湖,怀特的《塞尔伯恩博物志》成就了塞尔伯恩,这个昔日的英国伦敦的偏远村落,如今已成为世界各地自然爱好者的朝圣地。

作者本身具有极其强大的个人魅力。

怀特在著作中极少透露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但我们仍然可以从细腻的文字描写中想象勾勒出他拎着灰色马六甲手杖,穿着齐膝短裤,随意走入山谷小道的形象。

正如怀特的侄子所说:“他的人生,除四时的更替,再无别的变迁”。

读透一本经典好书,胜过寒窗十年。

塞尔伯恩博物志

电子书快速阅读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