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服务 > 正文

有个精神病人讲了个笑话,你说我笑还是不笑。

  • 庄帅叔叔
  • 2022-07-16 19:40
  • 28
摘要:

在这个世界,当大多数人都赞同一件事情的话,那这件事情就是真理。而那些坚持固执己见的小部分人,就会变成异类被隔绝。那些被关在精神病院的人,有一部分就是这些异类。在更多的时候,我们称呼这些人为——疯子。

一堵围墙,区分着两个不同的世界。围墙外面是我们,围墙里面是他们。我们秩序井然,大家在大的价值观上基本保持一致,比如我们认为蒙娜丽莎的微笑就是比其他人的特别。他们有自己的精神世界,里面有这个真实世界没有的东西。大部分人都乐于成为社会群居动物的一员,所以会对从不同维度看待世界的人心存疑虑,甚至是不假思索的否定。可是,定义一个人是天才还是疯子又有什么真正的标准呢?

有人说疯子和天才就只有一线之差。那他们区别在哪里?可能在于粉丝的数量,也可能在于成功与否吧。比如尼采,比如梵高。事实上我们很多人都到达不了他们的精神世界,可是当大多数人开始推崇他们的时候,他们就是天才。

福柯说:“人类必然会疯颠到这种地步,即不疯癫也只是另一种形式的疯癫。”

在豆瓣上看到一段很有趣的关于精神病患者的评论:如果一个孩子深信世界是果冻,大家就夸他有想象力。如果一个成人比喻世界是果冻,大家就称他为哲学家。 如果一个成人假设世界是果冻,大家就称他为科学家。 如果一个成人创造的世界是果冻,大家就称他为艺术先锋。 如果一个成人深信世界是果冻,在古代他可能被称为宗教先知,在现代就叫精神病患者。

在“精神病”没有在法律上成为逃避处罚的代名词时,很多时候提起精神病患者,我们的反映不是厌恶就是恐惧,甚至是怜悯。可能是因为他们智力的原因,也可能使因为他们不得不被关在厚厚的围墙里,在大多数人看来,我们相对于他们是有优势的。可是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也?一个人就是一座法庭,既已把自己关进精神的牢笼,又何苦要去审判别人?不过是因为他人洞穴的暗隐幽藏,才会想要洒入刺目的阳光,才会对洞中人的真实处境缺乏尊重。

每个人的感受都是自己创造力的源泉,一旦失去了与自己感受的链接,创造力也就随之消逝了。我们不停地在吐槽国内编剧的肤浅,却从没认真探求过我们自己的需求。电视剧是千篇一律的玛丽苏情节,动漫也开始渐渐脱离初衷,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消耗殆尽。事实上在我看来,高墙后的他们,任何一个人都是最优秀的编剧,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没有浮夸的修辞,没有繁复的文体,简简单单的对话形式,却撼动了所有人自以为稳固的世界观。作者高铭耗时4年深入医院精神科、公安部等神秘机构,和数百名"非常态人类"直接接触后,以访谈形式记录了生活在社会另一个角落的人群(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碍者等边缘人)的所思所想。因此不管你认同或者不认同,请不要对号入座。

其实就这本书而言,评论几乎两极化。有的人觉得开创了新世界的大门,有的人觉得就是在胡编乱造。可是每个人看待世界是不一样的。既然一个世界可以演绎成这么多样,那么尝试很多个世界让一个人来看,这样似乎也很有趣。

最后以书中的一段话结尾:“想看到真正的世界,就要用天的眼睛去看天,用云的眼睛去看云,用风的眼睛去看风,用花草树木的眼睛去看花草树木,用石头的眼睛去看石头,用大海的眼睛去看大海,用动物的眼睛去看动物,用人的眼睛去看人。有一天你认为我疯了,其实是你疯了。”

生活在此岸,天堂在彼岸。

可是我们只能隔河遥望。

谁知道灯火通明之下,是天堂还是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