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服务 > 正文

网络世界的黑暗面---杀人的语言

  • 海报网
  • 2022-07-16 12:08
  • 36
摘要:

正上高中的女主过生日时收到了妈妈送给她的一台电脑,一开始她还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觉得妈妈肯定有一些规定例如跟弟弟共享,晚上一点以后不能用了之类的,

可妈妈说,没什么猫腻,完全随女主使用。

不过妈妈的确也有一些对女主上网的规定,

哈,青春期的孩子都叛逆嘛,女主没有听妈妈的话开始了自己”作死”的悲惨过程!首先她注册校园了很火的社交空间,上面有很多私密的问题比如你自己最喜欢的身体部位是哪?你内衣的颜色是什么?(妈妈的话瞬间就忘)

接着,注册完还不到一秒,女主心仪已久的男孩就发送了好友请求。

女主此时以被新鲜的Computer,好玩的社交网络深深吸引了,时刻都在关注着有没有人给他发消息。于是,发生了下面的网络暴力事件。欺凌事件一:女主在学校的校园霸姐富家女说女主和闺蜜的合照像一个像小狗,一个像小猪。不过女主并没当回事,和闺蜜还讨论着谁是小猪说是小狗。

欺凌事件二:女主在网上认识了一个新网友James,这个新网友不仅长得帅,还念一流高中,还很有文采。这样的男孩子女主哪能拒绝呢。

第二天早上女主的另一个闺蜜告诉她“你的主页沦陷了!”早餐也不吃了赶紧去看电脑,结果被虚无的恶意中伤吓得哭了。妈妈赶紧去看她问她怎么回事?

紧接着,看到这条状态的同学都开始骂女主恶心!

女主坚持认为有人黑了她的账号更改了状态。不过妈妈调查了一下网站,发现注册没有任何年龄限制,并劝女主注销掉账号,结果女主的反应是很不屑,还跟妈妈还嘴。

Well,她当然不会听妈妈的话注销掉,不然电影就没下文了,她回骂对方。

看到这里,大家肯定觉得,别人无缘无故的骂我我当然要骂回去,女主也同样问了妈妈这个问题,

妈妈知道看到别人骂自己肯定会很难受,不过她是这样教育女儿的:那不是恶言相向的借口

插一句,想一下微博上的情景,大家觉得熟悉吗?“死妈,去死,原地爆炸这样的会骂不绝于耳吧”欺凌事件三:女主这事儿弄的全校皆知,网上各种负面评论攻击她的时候,James在网上维护她的形象,女主好感+1。

然而第二天,女主主页又炸了,因为James说女主跟他睡过,还传染性病给他。

大家看到了吗,网上多少这样子虚乌有的谣言呢?又有多少人被蒙蔽了双眼去骂其实真正受伤的受害者。女主继续作,不仅不注销还每天抱着电脑看评论,看别人对她的评价。这些事儿闹得不仅其中一个闺蜜不跟她说话了,妈妈再一次告诫女主:

要我说姑娘那些都是陌生人啊,根本不了解你的人啊!你不清楚自己到底做了什么吗?妈妈把女主电脑没收,女主还不放弃,还是要借闺蜜电脑查看留言,结果本来要和心仪对象去舞会的女主被“甩”。网上的人还是不翻过她,对此专门做了一段视频羞辱她。

女主最后的坚强,对世界最后的一丝信任,完全没有了,她选择对世界做告别。

好在妈妈,闺蜜及时发现了告别视频把她救了回来。

而这次最严重的欺凌,恶意中伤她的人竟然是她身边最亲近的人,留个悬念,你们去看。然后James 突然就消失了。女主的妈妈想学校报告女儿被网络欺凌,但学校也很无奈网络环境的不实名,很难追查制造这起事件的人是谁。报警,警方说因为现在没有这样的法律保护,他们也不能执行去调查。

最后妈妈去法院请求法官希望对网络暴力进行关注并呼吁立法保护,法院一开始拒绝了不过后来利用媒体的力量,立!法!了!

电影的结局是很完美的,女主自杀被救,还很快就被政府关注立法,然而现实生活中就没有电影的结局那么美好了。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数据,美国超过40%的青少年受到过网络欺凌侵害,有的受害者甚至因此患上精神疾病,身心受损。

看到这个数据,我想到了KIMI不仅身患抑郁症,还要接受网上很多人无端的指责,因为他是明星,他就要接受。我们可以想想没有患病的人都可以在网络环境身心受损,更何况自身患病的人,面对网络暴力却还要继续坚强的承受这一切。我相信,KIMI不是不想说,是说什么都会有人骂。一位德国媒体人对中国的互联网环境表示很不解。在他所作的一系列“实验”中,他惊讶地发现,几乎不论你说什么,都会有人进行“语言攻击”。无论是你赞美一件事物,还是贬低一件事物;无论你是评价别人,还是仅仅自言自语;无论你说的是新闻、时政,还是单纯地分享一份菜谱或者旅游笔记……只要说话,就可能被反对者进行“语言攻击”。

更严重的是在美国的确发生了网络暴力Kill people的真实事件,梅根事件。

梅根是一个十三岁的刚刚步入青春期的少女,在14岁生日前的一周上吊自杀,一年之后梅根的父母发起了一项关于此事的调查,他们认为梅根的自杀是因为社交网络Myspace上的网络欺凌导致的。在梅根上三年级的时候,母亲其实就发现了这个孩子的异常,她经常说讨厌自己,并且时常谈到自杀,心情沮丧。每周都需要咨询治疗。

后来,梅根在网上结识了一个叫乔希的16岁英俊男孩。可是,其实这个乔希压根就不存在。她是梅根一个朋友的妈妈虚拟出来的她和她的女儿一直通过网络捉弄梅根,让她认为这个叫乔希的男生喜欢上了她。六周之后,乔希突然变脸,用各种难听的字眼骂她说她,更可怕的是,没有脑子的所谓吃瓜群众跟着一起骂。 一开始,梅根开始还击,用她能想到的最难听的话来回敬污辱她的那些人,可是这些却招致了对方变本加厉的报复,更加恶毒的咒骂透过网络铺天盖地地袭来,梅根脆弱的自信心受到了极大的考验。这样严重的社会事件小编发现,对于网络暴力,电影,电视剧的涉猎都十分的少,就连刚刚我讲的电影你们也看到了,虽然关注的是时分有异议的社会事件但是作为电影来说拍的一般。而在国内,这样的电影更是少的可怜,在国内唯一一部很有名的是陈凯歌的《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