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服务 > 正文

FOF正式开闸,公募基金进入资产配置新时代

  • sangguofeng_2008
  • 2022-07-15 14:25
  • 51
摘要:

在新的发展阶段,大基金公司可通过FOF优化整合旗下产品,小基金公司可借助资产配置能力“弯道超车”,公募行业或将面临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期和行业洗牌期——适应市场需求的FOF将带来基金公司管理规模的增长,投资者将获得更好的投资体验,而无法做出特色的FOF也将面临新一轮的淘汰赛,错失行业发展机遇。

业内看好公募FOF前景

上周五,证监会正式发布公募FOF指引,对FOF产品在投资运作、投资范围、基金费用、信息披露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和指导。

指引要求,在投资范围上,FOF应将80%以上资产投资于其他公开募集的基金份额,遵循组合投资原则;在管理费用上,基金管理人、托管人不得对管理费、托管费、销售费双重收费;在信息披露上,FOF应及时披露净值,并在定期报告、招募说明书等文件中设立专门章节披露所持基金情况;在人员配备上,基金公司应设立独立部门、配备专门人员,FOF经理不得同时兼任其他基金经理。

自今年6月17日公开征求意见以来,公募基金行业对FOF指引翘首以盼,指引出台有望推动公募FOF在国内快速发展,不仅有望拉动公司产品管理规模,也可能在FOF时代克服基金投资缺陷,打造公募产品的特色化发展路径。

长期以来,公募基金产品风格单一,风险收益特征明晰,然而,由于缺乏大类资产配置择时和资产转换功能,普通基金投资者往往低抛高吸,损失惨重。

FOF将更侧重大类资产配置,通过持有多只基金,进一步分散投资风险、优化资产配置,降低多样化基金投资门槛,为投资者提供专业化选基服务。

FOF将促进公募基金专业化、特色化,促进公募行业产生更多细分工具类、目标回报类产品,基金公司及产品特色将日趋凸显。

FOF有利于基金产品的优胜劣汰。业绩优秀的股基、债基有可能进一步获得资金的青睐和追捧,小基金公司也可以通过FOF管理策略和业绩成为“市场明星”,而管理不善、业绩不佳的同质化、“迷你型”基金将逐步被市场淘汰。

FOF接受度有待市场考验

虽然公募FOF指引出台引发市场一片叫好,但公募FOF的真实接受度和实施效果仍有待市场考验。

公募FOF要真正落地和健康成长,仍面临市场适应度、资产配置人才紧缺、产品特色化、投资者教育、公募管理人盈利模式等诸多问题和挑战。

境外FOF,尤其是美国FOF模式对我国借鉴意义最大,但我国以美国FOF为蓝本发售的生命周期基金,在市场上也一度销售惨淡,国内基础市场、投资者结构的不同也注定FOF要扎根中国市场并非易事。

在投资层面,公募FOF所需要的大类资产配置能力和基金选择能力等核心能力,公募都相对稀缺,公募普遍缺乏专业的基金研究员,缺乏具备大类资产配置能力的人才队伍,这也是制约公募FOF快速增长的瓶颈。

公募FOF需要发展为有特色的产品,做出有别于公募基金的创新,不能“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变成产品营销的噱头。FOF要解决公募基金的投资缺陷,真正配置到有效的资产,满足市场多元化配置需求,形成适应中国特色和属性的FOF体系,用真正的创新来改善投资者的体验。

FOF理念要为更多的投资者接受,仍需持续的投资者教育;FOF要健康发展,仍需完善基金经理任职资格,还需出台FOF底层基金估值细则,还需形成基金管理人盈利模式,等等。

作为公募业内翘首期盼的新生事物,公募FOF在发展初期仍将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但作为公募基金重大业务创新,公募FOF有望借助大类资产配置的时代潮流,成为真正解决当前公募投资痛点并深受投资者欢迎的创新产品。

来源:中国基金报

(作者:sangguofeng_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