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服务 > 正文

抽烟喝酒烫头,游山作赋猪肉!

  • 生鲜好好吃
  • 2022-07-13 12:58
  • 46
摘要:苏轼的一生有三大爱好——“游山作赋猪肉”(并不是抽烟喝酒烫头~)苏轼对猪肉的喜爱,已经超越了猪肉本身的意义,在他的奔走呐喊下,猪肉由不受待见难登台面,一跃成为国

苏轼的一生有三大爱好——“游山作赋猪肉”(并不是抽烟喝酒烫头~)

苏轼对猪肉的喜爱,已经超越了猪肉本身的意义,在他的奔走呐喊下,猪肉由不受待见难登台面,一跃成为国民餐桌最受欢迎肉类宝座!

苏轼先生这漂亮的一仗,看似随意,实则注重策略,步步为营!

第一步:改头换面重赐名

苏轼任徐州知州时,黄河决口,苏轼身先士卒,和全城百姓筑堤保城。徐州人民杀猪宰羊,上府慰劳,苏轼推辞不掉,便指点家人烧成红烧肉回赠给老百姓。

百姓食后,都觉得肥而不腻、酥香味美,便称之为‘回赠肉’。”后来东坡有了东坡居士的称呼, “东坡肉”也因此得名。

第二步:不惜重墨赋诗词

苏轼对猪肉爱的那么深,爱的那么认真,作为大诗人的他,怎么会不赋诗一首呢?他是这样说的——《猪肉颂》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这首诗的前两句,苏轼交给了做猪肉的正确方式——慢炖。最后一句妙极了,吃饱后满足和傲娇的神情跃然纸上啊!

第三步:情比金坚为正名

即便如此卖力为猪肉背书,但受几百年胡风吃牛羊肉的影响,猪肉在当时的接受程度仍然不是很高。

为了提高猪肉的地位,东坡也是拼了,他把自己比喻成猪,哦,不对,把自己的才华比喻成猪,于是借助给朋友写信的时机,有了下面这一番著名的《猪肉龙肉论》:

“猪之与龙,则有间矣,然公终日说龙肉,不如仆之食猪肉实美而真饱也”。

大意为猪和龙当然是有差距的,陈襄整天说龙肉,不如我吃猪肉既美味又管饱。这一篇言论下来,猪肉傲娇又平民化的气质完全展现出来,让大家充分认识到“猪肉”的价值。

东坡先生的不懈坚持使猪肉完成了餐桌上的逆袭,重新成为主要食用的肉类,简直就是翻身做主人的现实版啊!

苏轼为猪肉打赢了翻身仗,而现在,想吃到猪肉也可以足不出户,让京东小哥直接送到家门口,各种各样新鲜的猪肉,不来尝尝?

双汇 猪五花肉片 整肉原切 500g/袋

双汇 猪后腿肉丝 整肉原切 300g/袋

双汇 猪脊骨块 1000g/袋

双汇 猪五花肉块 整肉原切 500g/袋

双汇 猪大排片 500g/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