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服务 > 正文

生活记录 徒旅洛克之路 首站在我心中已“死去”的丽江

  • u_pwyur2csft3m
  • 2022-07-08 13:44
  • 68
摘要: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个体意识的加强和政府有意识的引导, 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旅行。他们在旅行的途中感知自然体悟内心,虽有奔波之苦,但却身心愉悦。短暂的旅行成为了

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个体意识的加强和政府有意识的引导, 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旅行。他们在旅行的途中感知自然体悟内心,虽有奔波之苦,但却身心愉悦。短暂的旅行成为了人们释放心灵重获动力的生活方式。作为在城市中辛苦打拼的我,当然也希望能够有机会去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

非常荣幸的是今年这次的旅行,将要沿着著名的“洛克之路”去追溯香格里拉的根源,去探秘最后的女儿国的神秘,去了解一个世外桃源演变为景区的历程,更要去看看这个星球最美丽的地方,传说中的香巴拉秘境。

当我坐在电脑前敲击这篇文字的时候,思绪奔腾,仿佛听到了香格里拉秘境之中,森林雪山之上,风的吟唱!

海拔旅途第一站是丽江,著名徒步线路“洛克之路”(又名“洛克线“)的起始点。故事的起点当然也要从这里开始。

丽江,原来是一座古城,始建于宋朝末年。地处茶马古道要冲,多个民族的商贾往来于此,络绎不绝。由于地偏一隅,壮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族文化、醇和的民风、古朴的生活方式未经开发,让这里更像是一处隐于世外的桃花源。

1922年到1949年间,曾将位于青海果洛州的阿尼玛卿雪山测算为世界第一高峰的美国籍奥地利人约瑟芬.洛克长期定居于此,先期以采集动植物标本为主要工作,后来将其见闻发布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让丽江的自然风光和地理文化首次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和轰动。再后来,他开始将注意力放在对丽江、纳西族、东巴教等民族文化资料的研究、搜集、整理上。晚年编辑出版了《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纳西语—英语百科辞典》等著作。

( 身着纳西族民族服饰的洛克)

个人认为,学者、探险家等头衔是对洛克的美化。以他不负责的公布阿尼玛卿高于珠峰,是世界第一高峰,出售大量东巴教经文等等行为来说,他和同时期在中国境内活跃的其他欧美文物贩子没多大区别。要知道,他在中国的所有活动都是有资助的,也就是说他的行为不是无偿的,纯学术性的研究发现,而是有经济利益驱动的商业行为。这是题外话。

(洛克和他的保镖们)

让丽江闻名于世的第一人其实并不是洛克,而是国人熟知的“公费旅行第一人”徐霞客。当然,显而易见,其轰动效应和商业效益明显弱于洛克,毕竟国际知名度明显不如前者。

就轰动效应而言,这可能和社会发展的程度有关,徐霞客的时代不具备更大范围广而告之的条件。而洛克先生的旅行见闻发布之后,让众多欧美国家的人惊叹、向往不已。于是,詹姆斯·希尔顿在洛克见闻的基础上创作了小说《消失的地平线》,再次推波助澜,让欧美世界又一次发出惊叹的同时,一个新的名词:香格里拉,一个符合欧美人审美情趣和生活习惯的“世外桃源”随之诞生。一个源源不断的巨大商机也随之诞生。

(金沙江渡口的船夫在搭建羊皮筏子)

(纳西族勇士)

真正把丽江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

(纳西族妇女)

(身着民族服饰的摩梭妇女)

现在的丽江,放眼望去只见满街满巷客栈青旅,旅游商店

丽江特色之一:三眼井。展示了丽江原住民对于大自然馈赠的合理利用

住在浮生缘客栈,和来自北京的为了节约开支让“管家”休假,自己独守“空房”的老板老曹聊天。

他和很多来了又走了的人一样,对丽江一见钟情。只不过别人是一夜情,而他选择留了下来。据说那个时候,弥漫着慵懒味道的空气中混杂着火塘里的松木香,让人时刻昏昏欲睡;风中传来的歌声像街边流淌的雪山的水一样,沁人心脾。于是身心愉悦神经松弛的老曹犯了文青病,当即做出了一个决定:爷不走了!我要扎根丽江,为全世界的文青服务!

当他嘬着牙花子把五星级床品的大床房房价调到

最初来到丽江的人,是为了看这里的雪山大河,自然风光;是为了体验不同的民族文化和生活方式,是为了享受这里的宁静祥和,而这些是丽江魅力的根本。

然而曾几何时,纳西民族和摩梭人沿袭千年的走婚习俗演变成了“艳遇”。把“世外桃源”变成“艳遇之都”明显更能刺激人的感官,让丽江更加出名,让经济效益更加显著。

悲剧也由此产生。在丽江的街头针对游客做了随机的采访,

得益于大部分人对于一成不变的机械式生活的不满,“艳遇”这种挑战心理底线,同时又非常具有诱惑性的行为还是有很多人真心期待的,单纯的想想:如果可以一夜生情,一生携手倒也是一段佳话。有需求就有市场,当以艳遇为名的“酒托”应运而生的时候,想想那些正为自己“艳遇”成功而沾沾自喜的无知少年真的可怜。千里送炮的情操令人佩服,但是高价买单的时候真的没有察觉智商在捉急吗?

“骗钱就罢了,骗色也算了,可骗钱又骗色实在让人难以接受,简直拿人当猴耍的啊!太伤自尊了,以后不来这破地方了!不但自己不来,还要警告身边的朋友也不要来!!!”一些游客如是说。

看看,口碑营销很重要啊!!

如果“丽江”等于“艳遇”,二者之间关系平衡尚能保持稳定。但在巨大的商业利益驱使下,“艳遇”明显大于“丽江”,并且甚嚣尘上大行其道。这种饮鸩止渴式的商业炒作就好像一个明星靠绯闻上位一样,即便能够成功也是短暂的,丽江也因此而死期不远。

(跳广场舞的彝族阿妈)

这两年兴起的酒托、早些年拉市海周边宰客、部分客栈和旅行社之间的“二销”,以及每个景区都一样的假货、高消费

其实每天身着民族服饰聚集在四方街的纳西族老人,也是一种托儿。只不过是官方的,用于展现民族风情,具有更多的正面意义。

当一位身着民族服装的大妈大姐问你要不要用五颜六色的彩色线绳编个小辫,很漂亮也很便宜。一般游客会被辫子的异域风情或是低廉价格所打动从而接受服务。在编辫子大妈或者大姐在服务的过程中会像游客推荐某地旅游或者邀请去自己的家里家访等。游客以为遇到了热心人,殊不知这些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对于一般游客,丽江只是个景区。被宰也只是钱财的损失。但对于一些自认为非一般的游客来说,丽江又是另一番境地了。

总有那么些人认为生活在别处,厌倦了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渴望某一个地方能给什么样的花儿结出什么样的果。

急功近利的商人用毁灭性的手段攫取这座古城残存的生命力,肤浅幼稚却又自命不凡的客人被一些似是而非的三观蒙蔽,做了受害者同时做了传播者,成为了帮凶。

著名景观之一:专业和游客合影的老人,已经在这里坐了

木府前的合影老人

可以说原本的丽江已经永远的死在了那场地震中,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驱壳,徒有其表。所以,丽江已死,有事烧纸。

发生在街头的纠纷。抓人者称抓到了小偷,被抓着大喝救命。我拨打了

110.

本徒步旅行以“洛克之路”为主线,计划横穿整个大香格里拉地区。丽江是必经之地也是必选的出发点。当进入古城看到一片萧索的时候想了很多,有平常的用户体验、品牌策划之类习惯性思考,也有多次经过时发生的故事。写了点文字不能算作批判或揭露,充其量是为“丽江”鸣不平,说几句公道话而已。

我只是过客,路见不平时喊两嗓子,仅此而已。

丽江新城跳广场舞的当地阿妈,在她们的笑容里还遗存着纳西人的质朴和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