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服务 > 正文

2016上半年经济回顾与下半年展望

  • jd_MySDEnbrajkZ
  • 2022-06-30 20:04
  • 29
摘要:刘鹏2016年5月9日,人民日报头版名为《开局首季问大势》的文章中,权威人士对中国当前经济形势中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梳理。对中国经济未来展望为“L”型,这个过程并不

刘鹏

2016年5月9日,人民日报头版名为《开局首季问大势》的文章中,权威人士对中国当前经济形势中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梳理。对中国经济未来展望为“L”型,这个过程并不是一两年能结束的。并指出,供给侧改革是今后我国经济工作的主线,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着眼于供需结构错配和要素配置扭曲。通俗的说,就是过去30年粗狂式发展模式已经走到尽头。国内生产的产品,已经无法满足消费升级后的需求。现象是,生产方面,产品销售低迷,企业持续亏损。消费方面,大量出国消费,海外代购。

在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内在矛盾中,将深化改革作为主要抓手。这也就意味着已经做好了承受短期内的阵痛的准备。我们预计,持续亏损的、靠补助维持的僵尸企业,产能过剩、技术落后的企业将采取淘汰机制,同时划拨资金保障下岗人员生活,并提供再就业培训。这是经济工作思路的重大转变。去产能的逻辑中,最大阻碍在于地方政府对地方企业税收的依赖,最初认为本地企业的困境是由经济周期引发的,可以通过资金支持熬过去。实际上这是对经济周期的片面理解,正因为上一个周期的供需到达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才产生了衰退和萧条。在萧条中,落后的被市场淘汰,新兴技术及行业开始萌芽,并引领下一个周期的繁荣。举个例子,A城市的一家钢厂产能过剩,需求相对不足,只能通过持续下跌的钢价维持出货,导致持续亏损,一线工人几年没涨工资,拿着2-3千元的收入维持生活。同城的一家餐饮外卖企业面对大量的市场需求,订单很多,4千元以上的薪酬却招不到足够的外送员。这就是当前经济面临问题的一个缩影。所以,这次的重点在于先淘汰落后的产能,释放出落后产能中的资本要素,劳动力要素。为新兴产业提供支持。这将是未来几年中国宏观经济工作的重心。

回顾30年的改革开放,20多年的资本市场,我们总结的规律是什么?改革开放之初,第一批万元户中,有个“傻子瓜子”成为典型。随后是沿海一带的打火机,服装,玩具等轻工业、然后白色家电、99年后是地产、汽车的崛起。二级市场上,铸就了90年代的长虹,2000年后的万科、上海汽车等辉煌企业。我们发现,这些企业,依次满足的是社会对于食品、服装、电器、住房改善的需求。根本上,是满足了社会阶段的根本需求,满足了人民的根本需求。

那么下一个阶段,当前中国社会的需求是什么?哪里有不满,哪里就有商机。哪里可以做的更好,哪里就有商机。在满足了食衣住行的物质需求外,新的需求是什么?随着人口拐点的到来和城市化进程推进,房子将不再成为唯一保值增值的载体,而开始逐步发挥其本身的居住属性。社会的需求正在开始向精神层面转移。对安全的需求,对美的需求。比如旅游、环保、新能源/材料、信息安全、传媒、娱乐、艺术、文化、体育、教育行业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TMT(电信、媒体和科技)行业与这些行业存在天然易融合的属性,TMT行业,正处在如十年前地产一般大发展黄金时代。细分行业如物联网、智能家居、远程医疗、自动驾驶、虚拟/增强现实等新技术的运用与普及。各类信息化技术在各行业的普及,将引领下一个经济繁荣周期。

社会中的精英群体,总是具有高瞻远瞩的视野和对可把握的机会的执行力,能够整合汇集资源,并将资源配置到社会最需要的位置。这就是今天我们坐在这里的原因。

(作者:u_4a86ce3041e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