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服务 > 正文

宋清辉:政策面生变优选二线蓝筹

  • jd_MySDEnbrajkZ
  • 2022-06-30 19:59
  • 125
摘要:

近阶段,资本市场最关心的莫过于中概股回归。我认为,中概股回归并不是无路可走,能否回归取决于它们自己,只要符合那几个硬性条件,就算借壳道路封锁得再死,他们也能够通过IPO在国内上市,只是时间问题而已。不过,资本市场对此事似乎比较着急,毕竟大量资金都认定中概股的回归会是以重组、併购或借壳为主,如果这些重要通道被堵死的话,炒作便失去了价值。

虽然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5月13日(上周五)表示,证监会支持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再融资和併购重组,目前再融资和併购重组相关规定和政策没有任何变化,日后若有修改和调整正式向社会公佈。这番言论,对中概股而言还是会比较担忧,从现在捉摸不定的情况来看,回归A股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中概股回归成因与阻力

对于中概股,我有两个很简单的问题,这些中国企业为什麽要上市?海外上市之后为什麽要回国上市?我认为话说俗气一点,中国企业上市就是为了更多的钱。之所以在海外上市,是因为在A股上市有连续盈利的条件,大量赴美上市的科技型、互联网企业做不到这一点,即便未来能够回归的A股市场,也极有可能很快因为连续亏损而被风险警示,然后就停止上市,这自然是中概股最不想经历到的。虽然在海外上市的条件能够宽鬆很多,但不少宣佈私有化的上市公司在某些方面上适应不了海外的环境,也常常因为各种情况被各种机构看空。海外上市的梦想和现实有很大的差距,大量企业赴美上市之后并不一定能够享受到资金盛宴,企业知名度也没有得到提升,反而被大量的投资者、机构不断质疑。在美国这一更加成熟的资本市场中,他们随时有可能被挤出市场。

在这种背景下,就不难理解最近市场的下跌,主要还是因为政策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例如中概股返乡遇阻、遏制炒壳、对重组的收紧等都导致市场偏好的阶段性下降。让最近A股市场出现了震盪的走势,投资者做多情绪陡然降温,两市成交量持续萎缩。5月13日(上周五)沪市的量能只有1,200馀亿元,两市近2,000股下挫。

5月9日(上周一)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权威人士访谈的文章,特别指出经济在未来一段时间将呈现出L型走向,并强调了政策度的把握。在当前环境下,预计A股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保持震盪格局,因此投资者的操作思路需要与时俱进,进行较大的调整,尤其是要严控仓位,重新重点关注以业绩为主的二线蓝筹,以及猪肉、白酒等抗通胀概念板块等。

作者:宋清辉 著名经济学家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京东金融的观点和立场无关)

(作者:jd_52c9b3c698e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