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服务 > 正文

双汇大量进口美国猪肉究竟是谁之过?

  • jd_MySDEnbrajkZ
  • 2022-06-30 17:13
  • 23
摘要:

最近生猪存栏减少,肉价持续上涨已经让很多国人惊呼“吃不起”。但是清明节前夕,双汇年报的披露,使舆论纷纷指责双汇不扶持国内养殖户,没有一点企业的责任感和爱国心!。

资料显示,2015年双汇发展净赚42.6亿,虽然在营收下降,但是利润却不降反升。双汇公布年报利润的回升,主要得益于去年双汇发展进口了约21亿元的外国猪肉。

面对外界一片指责声,双汇高层感到十分委屈,他们认为,2015年,美国平均生猪价格为每千克1.12美元,较2014下跌32.5%。同期,中国平均生猪价格为人民币15.2元每千克,约2.42美元每千克,中国生猪价格是美国的一倍左右。在商言商,作为双汇发展,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率自然会大量从美国进口猪肉啊!

实际上,受美国2014年受猪流行性腹泻的拖累,生猪供应大幅减少,价格也随之大幅上涨,2015年,疫情受到控制,生猪供应恢复,而此时饲料原料的价格还一路下跌,此时双汇进口美国猪肉,是出于对成本的考虑,也是抓住了不错的商机。

笔者认为,双汇高层首先要让企业生存下去,对自己的员工负责,对社会负责,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再去做一些公益事业。如果为了爱国,支持国货,宁可不盈利,也不进口美国猪肉,那岂不违背市场规律了吗?所以,仅凭进口美国猪肉说双汇发展不爱国还是有些牵强。我想针对大家热议的观点对这件事件说说自己的看法!

首先,猪肉价格究竟怎样才算合理?面对群众惊呼肉价涨到“吃不起”的程度。很多养猪人对此并不认同,他们觉得养猪业实在太辛苦了,我们在亏损的时候大家都不说话,猪价刚刚高一些,大家就都开始舆论纷飞了!难道让养猪人多赚点辛苦钱有错吗?

而笔者觉得,并非猪肉价格越高,对养猪者就更有利,而是如何将猪肉价格长期稳定在合理区间,终结每隔几年就发生一轮的“猪周期”。正是因为2013年,猪肉价格大涨,大家都开始做起养猪生意,于是猪肉价格因供过于求,而大幅下跌。马上,养猪户大幅亏损,大家都不愿意养猪的结果是,能繁母猪数量和生猪存栏量都是连续30个月下降了,创下十几年来的历史低点。所以,猪价只有真正摆脱“猪周期”的大起大落,这才对生猪养殖业更有利。

再者,有专家认为,双汇发展大量进口猪肉,伤害的不仅是猪农的利益,还有上游饲料企业、兽药疫苗企业,下游的食品加工企业。

而笔者认为,双汇进口猪肉没有错,政府部门则应该做到对进口商品的有序管理。因为只有把握好进口商品的总量,才能兼顾国产。现在的状况是,之前政府扶持生猪上下游产业发展过快,这才导致产能过剩,而现在急需面临去产能的问题,所以,政府部门应让整个猪肉产业链更趋市场化,市场能解决的问题,应该由市场去解决,政府过多干预反而不好。

最后,双汇进口美国猪肉就安全,中国的猪肉就不安全了吗?无论美国和中国也没有绝对的安全和不安全,但确实美国的瘦肉精允许合理规范使用,但到了中国,为了利益,很多养殖户还是会钻法律的空子,超量使用,违规使用,所以在中国,只能干脆先禁止使用。

除了食品安全的诚信问题,还有是我国的监管问题,为什么说大型企业的食品还是比较放心的,因为企业大,监管机构随时去查,记录、信息完整,一旦有问题,后果是企业无法承受的。而一些小散户,本身根本认识不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有记者曾问一个养殖户,你养的猪加那么多的抗生素,你敢吃吗?他说,只要别人敢吃,我就敢吃。而这部分人群,往往是监管的盲区,我们不知道流入市场的每块猪肉,来自哪里,安全不安全!正是因为我国的监管部门在食品安全方面把关不严、相关规章制度处罚力度又远远不够,这才导致了近年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十分突出。

从表面上看,双汇发展为降生产成本,去年从美国进口大量猪肉,被舆论指责为不爱国,但实际上,进口廉价的美国猪肉对双汇业绩提升和发展更有利。中国猪价波动背后,是如何摆脱猪周期的魔咒,切实保护好养猪者的利益;如何提高国产生猪的安全系数,保护好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如何通过市场的手段,来调节生猪产业链的供需状态,避免出现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

(本文由不执著财经原创,转载需授权,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京东金融的观点和立场)

(作者:jd_52c9b3c698e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