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服务 > 正文

中西育儿大碰撞:外国奶奶 pk 中国外婆

  • mipima
  • 2022-06-27 21:09
  • 42
摘要:请老人帮忙带孩子,是我们“80后”有了孩子后的常见写照。我家虽是中西结合的家庭,小米和小皮的外国奶奶和中国外婆,也会经常轮流照看他们。两宝都是两位长辈的心头肉。

请老人帮忙带孩子,是我们“80后”有了孩子后的常见写照。我家虽是中西结合的家庭,小米和小皮的外国奶奶和中国外婆,也会经常轮流照看他们。两宝都是两位长辈的心头肉。她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了相同的爱。就让我从客观的角度,记录下我妈和我婆婆的育儿方式吧。

对了,爱的方式不分对错哦:)

随叫随到 vs 提前预约

我和老皮如果临时有事,不能连续几天照顾孩子,我们的妈妈无疑是最好的帮手。

中国外婆几乎是365天随时待命。不论我妈身在何方,就算打飞的,也是随叫随到。外国奶奶呢?我婆婆总会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地满满的。比如:这个月去旅行,下个月和朋友一起筹备某个活动……要想请婆婆帮忙照看两宝,要提前1、2个月预约。

所以,老皮常常和我说:”你妈妈真是太好了!从来没听过哪个西方的奶奶能像你妈妈这样。“后来,老皮每次见到自己的欧洲朋友,逢人便夸:”我们是中国独生子女政策的直接受益者啊!“

“他把饭吃完了!”vs“他会自己吃饭了!”

放手让宝宝自己吃饭?还是一勺勺地喂?这真是让不少妈妈纠结。拿我们家儿子小皮举例吧。他1岁半的时候,外婆和奶奶的喂养方式大相径庭。对于中国外婆而言,没什么比宝宝把她悉心准备的饭菜全都吃完,更让她开心的了。但是,如果小皮只吃了一点点,或者根本不想吃饭,外婆也有办法。

外婆会很认真地看着时间,每隔半小时就尝试着再喂一次饭,不厌其烦;而且非常仔细,每喂一口,都要把宝宝的手、嘴擦干净。久而久之,小皮似乎也察觉到:如果他今天不吃完这碗饭,就做不成其它事了。于是,小皮会迅速结束这场”持久战“,把饭三下五除二地扫光。

外国奶奶就截然不同了。她从不在意孩子能不能吃完饭。她希望孩子学会自己吃饭。小皮1岁多时,总喜欢用手捏碗里的食物,弄得满手粘呼呼、湿嗒嗒的;有时还抹擦在自己脸上、头发上……常常一碗饭吃到肚子里的还不到一半,剩下的都拿来玩了。这些场景,有时连我都看不下去了,我婆婆却很开心。在她看来,这是小皮在用他的五官全方位感受食物。我婆婆坚信,吃饭对孩子而言,应该是充满乐趣的。

每次,小皮表示不想吃了,婆婆就立即让他放碗洗手。她的理论是,宝宝饿了会自己要吃的,这是人的本能。现在,小皮已经能独立拿起勺子,像模像样地吃完一整碗饭了。为此,婆婆乐得合不拢嘴,逢人就夸:“我的孙子能自己吃饭了!”

我想:外国奶奶要孩子”自给自足“,这是注重过程。每次我婆婆来香港,小米、小皮都要苗条点。而我妈妈是想方设法让孩子吃饱,这是注重结果。她的喂养方式让两个宝宝更壮实。

我有时也会纠结:过程和结果,哪个更重要呢?其实,只要孩子健康成长就好了嘛!

嘴里只能放食物 vs 嘴里能放鞋子

妈妈们一定都有这样的体会:宝宝们在1岁前喜欢把什么东西都往嘴里放。科学的解释是:“小婴儿的口周神经比手的神经发育更早。口对于2-5个月大的宝宝来说,是探索世界的工具。所以,他们看到什么,都想放嘴里,这是他们正在学习呢。”

理论摆在这儿,可让中国外婆实践起来真是难上加难。我家两个宝宝喜欢把手边的东西往嘴里塞。拖鞋、玩具、地上掉的米粒等都不放过。外婆看不下去了,她的眼睛赛过雷达,动作快过鱼雷,只要孩子拿起这些东西往嘴边递,外婆总是大叫一声“诶!”趁宝宝还没反应过来,飞快地把宝宝手里的东西换成磨牙棒,让宝宝“安全”地探索。

外国奶奶呢?在她看来,宝宝咬玩具、舔鞋子,这些都不值一提。不管孩子吃地多带劲,奶奶全都视而不见。有一次,小米大口喝了澡盆里的洗澡水,我本能地去制止她,可奶奶轻描淡写道:“不要怕,多吃点细菌好。老皮小时候还喝狗盆里的水呢!”是不是有点像中国的俗语“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自从我婆婆和我说老皮喝狗盆里的水,我看老皮时,总觉得有点儿怪怪的,哈哈。)

生病吃药 vs 生病睡觉

幼儿园如同一个病毒大家族!班上常常一个孩子病了,半个班的孩子接二连三地都病了。小米上幼儿园的第一个学期,发烧3次,把我这个当妈的心疼坏了。

中国外婆的处理方法一定是:发烧—看病—吃药—休息。而且在孩子生病期间,她是有求必应,无微不至,还“心肝、宝贝”呼个不停。如果外婆不在家,只要在电话中听说宝贝病了,那她会担心一整晚,连觉都睡不好。在她看来,孩子一生病,那就是天大的事,必定元气大伤,影响成长。

但如果在电话里把宝贝生病的消息告诉外国奶奶,她的回答通常是:“多休息,多睡觉”;然后进入下一个话题。她在香港遇到两宝生病时,处理方式通常是“commonsense(靠常识判断)"。如果孩子发烧了,不管是流鼻涕还是打喷嚏,也不管烧到多高度数,只要精神还不错,她都不担心。婆婆觉得,小病不用常去看医生,喝水睡觉就是灵丹妙药。能不吃药,那就尽量不吃药,培养孩子的抵抗力。

有一次,小米发烧到39度多,诊断结果是甲型流感,把我急得团团转。医生说,可以选择吃药马上退烧,也可以选择不吃,但是估计要烧上7-10天。老皮和他妈妈都“强烈建议”不吃药,只是用物理方法降温,让小米自己抗过去。当时,我真是心疼死了,连续两天都不怎么理老皮。没想到三天后小米就自己退烧了,身体素质果然变好了。

不生病,是中国外婆眼中健康的象征。生了病自己康复,这是外国奶奶眼中的成长之路。

小米、小皮和我,就在这个中式和西式的两极不断地适应,寻找最适合我们家的平衡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