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服务 > 正文

富贵险中求?一句最害人不浅的谣传!

  • sangguofeng_2008
  • 2022-06-23 12:37
  • 28
摘要:

很多人都相信这样一句话:富贵险中求。通常,人们认为不看准时机冒把险,即便干一辈子顶多也就混个温饱,眼瞅着别人挣大钱,只能羡慕嫉妒恨。

但是,富贵险中求,这句话的原意却是“富贵险中求,但不冒不必要的风险”。大多数人信奉的都是前半句,在追求财富的道路上一往无前,却忽略了至关重要的“风险”,结局落得一败涂地。正如同人尽皆知的是拿破仑比喻中国为一头睡狮,“一旦他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但这句名言的后半句“它在沉睡着,谢谢上帝,让它睡下去吧。”却很少人有人关注。信错经典,是要害死人的。

英国历史上历史最悠久的银行之一——巴林银行曾经有着辉煌的过去,然而,最终的宿命却是以1英镑的象征价格卖给了荷兰的ING集团。如此跌宕起伏的剧情,全拜一个被称为“魔鬼交易员”的尼克李森所赐。

尼克李森是巴林银行新加坡分行的经理。从1994年底开始,李森认为日本股市将上扬,未经批准就做风险很大的套汇(一种金融衍生产品)操作,期望利用不同地区交易市场上的差价获利。

在已购进价值70亿美元的日本日经股票指数期货后,李森又在日本债券和短期利率合同期货市场上作价值约200亿美元的空头交易。

不幸的是,日经指数并未依据李森的想法走,在1995年1月就降到了18500点以下,在此点位下,每下降一点,就损失200万美元。

李森继续冒险,试图通过大量买进的方法促使日经指数上升,但都失败了。

随着日经指数的进一步下跌,李森越亏越多,眼睁睁地看着10亿美元化为乌有。要知道,整个巴林银行的资本和储备金只有8.6亿美元!

尽管银行采取了一系列的拯救措施,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

尼克李森就是一个典型的“富贵险中求”信徒。金融衍生产品的特点在于能够用少量的保证金做大笔交易,若运用得当,能够获取高收益,同样,如果运用不当,将损失惨重。

事实上,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成功者,都是走平稳路线的。冒风险,而且是很明显的风险,那是白痴才干的事情。

沃伦巴菲特,被称为华尔街股神。在过去几十年里,经历过全球股市的无数风风雨雨,最终把100美元变成了440亿美元的巨额财富。全世界炒股的人不计其数,但大家公认的股神却只有他一个。

打开巴菲特投资的公司名单,横跨美、亚洲,也像八爪章鱼般从零售、能源到金融、保险等,包括金属切割公司、浦项钢铁,在香港H股挂牌的中石油,可口可乐、美国运通、特易购、穆迪公司、富国银行等。

在名单中,唯独不见这些年热门的高科技股。因为巴菲特从不投资自己不了解的企业,或者在他竞争优势圈外的企业。他所谓的竞争优势圈,就是自己专精、乐于研究的产业。

巴菲特最著名的投资之一,就是在1980年代时购买了6.3%的可口可乐股票。1989年买入时股价不过4-5元,但1998年已经涨到40元。巴菲特几十年来精心研究企业报表,对企业内在价值有深入的理解,对可口可乐显然非常了解。

只投资自己了解的领域,而不去冒额外的风险,是作为一个投资人最聪明的决定之一。

从事超过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是就是风险,不会骑自行车的人骑自行车有风险,不会开车的人去开车就是高风险。即便是会开飞机的人去开飞机,依然存在风险,更不用说不会开飞机的人了,那就是机毁人亡的危险。

富贵险中求,其实是一句有很大的误导性的言论。机会确实是闯出来的,但亦需要我们审时度势,把握分寸,做和自己能力匹配的事情,不要冒额外的风险。

注:本文转载自融微信公众号360

(作者:sangguofeng_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