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服务 > 正文

MSCI预期再度落空?别再为它担惊受怕了!

  • 芬芬芬--
  • 2022-06-22 12:41
  • 37
摘要:

时至今日,市场已经步入了6月份的敏感时点。然而,对于时下的A股市场,将面临几个颇具不确定性的因素干扰。其中,就在本月中旬,A股将会面临可否纳入至MSCI的抉择。但是,回顾14、15年的时间点,虽然A股市场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最终还是无缘纳入至MSCI之中。

对于今年而言,随着A股市场配套措施的进一步完善,A股纳入至MSCI的概率也在显著提升。其中,高盛对A股可否纳入至MSCI,就作出了表态,称A股6月纳入MSCI概率大增至70%,而此前还不到50%。

与此同时,我们从近期沪股通渠道的资金净流向情况来看,自今年5月16日以来,也出现了连续17个交易日净流入的局面。其中,在过去10个交易日中,沪股通渠道呈现出净流入,且单日净流入规模超过20亿元的交易天数,就达到了3个交易日,而单日净流入超过10亿元的天数,更是达到了8个交易日。由此可见,对于近期外资资金的加速布局表现,既有部分具有先知先觉优势的资金积极抄底A股的原因,又有部分资金对赌A股纳入MSCI的因素。不过,从近期沪股通渠道接连的资金净流入状况来看,外部资金却似乎更看好A股纳入至MSCI的机遇。但是,另一方面,港股通渠道净流入同样显著,资金“南下”意愿似乎比“北上”更大。

但是,在A股可否纳入至MSCI的时间点逐步临近之际,市场却对A股纳入MSCI的把握程度有所降低。其中,有部分媒体指出,援引了MSCI知情人士的消息,称宣布结果当日不会举行记者会,只设全球电话会议。然而,这一个情景,也与去年有所类似,而今年或有纳入MSCI再度落空的预兆。

时下,距离A股可否纳入至MSCI的时间点,也仅有不到两周的时间了。但是,从近期A股市场的准备情况来看,也确实做了大量的工作。

其中,如期间推出了停复牌新规、加快深港通的推进、持续放宽QFII额度,并对相关税收条款进行让步等,同时也传出了中金所研究逐渐松绑期指交易的举措等。或许,在某种程度上来看,这系列举措也在为A股纳入至MSCI加分。

实际上,回顾过去几年A股申请纳入MSCI的进程,也遭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其中, 对于A股纳入MSCI的主要障碍,不仅包括了税务、交易制度的问题,而且还包括了配额限制、市场结构等因素。或许,站在MSCI的角度来看,借助各项举措来打通A股市场的各项障碍,将会从很大程度上维护了各方市场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并试图以此提升它们的配置额度以及布局的意愿。

但,时至今日,虽然A股市场已经按照了MSCI的要求,进行了全方面、多领域的让步,但因MSCI的要求繁多,且准入门槛高企,却为A股纳入至MSCI带来了不少的麻烦。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就目前来说,制约A股纳入至MSCI,或许还存在这些因素的影响。

其中,据部分媒体资料的了解,按照MSCI相关责任人所述,相关A股挂钩衍生品海外上市的预审权问题,或将对A股纳入MSCI构成一定的障碍,而截至目前,虽然A股市场已经作出了多方面的让步,但这个预审权的问题,仍未有显著的实际动作。

再者,就是A股的市场化程度不够充分,以及股市政策颇具不确定性的问题等。

事实上,对于过去近一年的时间,接连的股灾风波,却从一定程度上阻挡了A股市场的市场化改革步伐,而期间国家队资金多次护盘的动作,以及期间股市政策的朝令夕改,也让A股市场的行政干预色彩有所增强。然而,对于国际成熟的机构投资者而言,典型的政策市场,或许会让他们感到了不适应,而对于市场化程度还不够充分的股票市场,即使A股最终得以纳入至MSCI,但对于国外机构投资者来说,在初期仍不太愿意大举配置A股股票,或继续保持谨慎观察的态度。

除此以外,或许就牵涉到A股市场的估值问题了。

其实,对于A股市场中的银行、保险等超级权重股票,其估值水平还是显著偏低的,且低于国际成熟市场的行业均值水平。但是,因上市公司估值的参差不齐,且股票权重的设计有所偏重,却容易导致市场指数或市场的平均估值出现失真的风险。与此同时,在A股市场中,新股爆炒、次新股疯涨,借壳概念以及各式各样题材的爆炒行为,却是屡见不鲜。然而,对于这些股票来说,市盈率、市净率等指标已经不是主要的参考指标了,但与之相比,资金推动能力或许更具有参考的意义。此外,如果结合一些题材概念的配合,甚至是上市公司与部分游资的合力助推,或将给相关上市公司的股价带来较大的炒作空间,并最终形成共利的局面。对此,这也印证了A股市场里的一句话,即“成也资金,败也资金”。

时下,A股可否纳入至MSCI,或许仍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甚至可能存在再度落空的风险。但是,退一步来说,如果A股得以纳入至MSCI就能够迅速引导外部资金大举配置A股股票了吗?或会由此助推股市展开新一轮牛市行情吗?或许,在其纳入初期,整体影响力仍未有如此地巨大。

不过,站在当下,对于以资金推动作为主导的A股市场,最终可否纳入至MSCI,这并非最核心的问题。同时,对于成熟的机构投资者而言,即使得以纳入至MSCI,也并不意味着他们就需要马上进行大规模的股票配置,或许其初期配置的额度还是会相对有限的。显然,对于这一个事件,我们更应该以平常心去看待,如果得以纳入,值得我们高兴;如果再度落空,那也不必气馁,也不要为它担惊受怕了!

郭施亮:知名财经、股票草根博主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京东金融的观点和立场无关)

(作者:jd_52c9b3c698e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