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服务 > 正文

中国债务问题要比想像中还严重?

  • 芬芬芬--
  • 2022-06-19 13:32
  • 39
摘要:从国资委到“权威人士”再到李克强总理,近期高层屡次对中国的债务问题发声。在高层看来,高杠杆必然会带来高风险,控制不好就会引发系统性金融危机。同时,决策层也表示:

从国资委到“权威人士”再到李克强总理,近期高层屡次对中国的债务问题发声。在高层看来,高杠杆必然会带来高风险,控制不好就会引发系统性金融危机。同时,决策层也表示:“中国的债务水平仍在可控制的范围之内”。这也给社会各界吃了颗“定心丸”。

无独有偶,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在发布有关中国负债的报告称,中国整体债务已增至大约GDP的280%,此外,国企负债占GDP的115%左右。如果某些国企在偿债时遇到困难,政府可能需要承担其部分负债。而对比日本和韩国国企债务比例,其负债在各自国家2014年GDP中的占比分别为31.0%和28.9%。

对此,前IMF顾问巴利艾森格林(BArryEICHENGREEN)在接受外媒采访时指出,中国回避不了巨额贷款造成的坏账问题。IMF认为,在中国向非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中,有15%存在风险。目前,非金融机构债务规模约相当于中国GDP的150%。照此计算,中国坏账的账面金额可能相当于中国经济的四分之一。

实际上,在进入2016年后,国企央企已经出现债务违约潮。继东北特钢、中煤集团、中铁物资被爆出债务违约后,中国债券市场上债务违约的风险已经从民企蔓延至国企及央企子公司。在产能过剩行业整体生产经营及整体财务压力不减的背景下,国企信用“不破金身”的形象被彻底打破。

目前,山西七大国有煤炭集团负债总额超过万亿,体量相当于山西省2015年的GDP,总体资产负债率达80%,并且山西煤炭的债务大部分在银行。2016年4月以来,据不完全统计,山西煤炭企业已连续发生两起债务违约以及三起债券暂停、取消发行事件。

与此同时,5月17日上海清算所网站公告,总部设在浙江的春和集团表示,由于现金流枯竭,公司目前无法按期足额偿付周一到期的一年期债券,从而成为中国债券市场至少第10家发生本地债券违约的公司。对此,我们预测,在经济逐阶下行、去产能的背景下,大量“身负”过剩产能的国企面临巨大的债务压力。年内更多国企背景的债券出现违约风险或成为大概率事件。

面对中国企业过多的负债率,或将引发银行业不良率恶化的问题。中国高层对通过“债转股”的方式来“去杠杆”抱有很大希望。消息称,首批“债转股”试点或将很快启动,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银行入选第一批债转股试点,预计在三年甚至更短时间内,化解1万亿元左右规模的银行潜在不良资产。

同时,也有专家认为,中国企业高负债率的确存在。但是,我国银行业的不良率只有2%不到,其绝对水平远逊于上世纪90年代末一度逼近30%红线指标,所以总体风险尚在可控范围之内。只要国家通过“债转股”方式完全有可能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

不过,笔者觉得,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2是大大被低估了。很多都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把不良贷款暂时掩盖住了。而且,通过“债转股”的方式来化解风险存在着几大隐患:

首先,从理论上说,债转股等措施将通过降低企业杠杆率来减少国企的负债率,但债转股不会解决资产回报率下降的问题。经济不景气,企业要面对需求减少、库存积压、利润下滑的困境,既使让银行成为企业的股东,企业也没能力给这个“大股东”分红。相反,银行在债转股成为企业的股东后,则会造成银行风险上升,进而提高政府面临的相关风险。

再者,现在多数银行对大规模“债转股”持保留意见。有学者建议,希望政府给银行一些优惠政策,来提升银行“债转股”的积极性。

不过,笔者认为,“债转股”必须走市场化道路,必须要在银行和企业“你情我愿”的情况下进行,而不是通过行政手段来“拉郎配”。因为如果擅搞“拉郎配”很容易造成“僵尸”企业僵而不死,从而给银行带来沉重包袱。此外,也不利于压缩过剩产能和结构调整。

最后,通过行政手段来“拉朗配”的债转股,很可能会让中国的债务问题更加严重。如果允许“僵尸”企业继续存续下去。一来银行通常不具备经营或企业重组的专业知识;二来银行可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不顾风险继续为现在的“债转股”企业提供贷款支持。这必会加重银行业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在中国整体债务率偏高的情况下,“债转股”不失为“降杠杆”、“去风险”的一招妙棋。但对于债务违约企业必须要区别对待:一方面,对于有市场发展前景,只是短期有流动性问题或因为行业周期暂时陷于困境的企业,可以允许银行与企业自由选择通过“债转股”化解风险。

另一方面,对于行业前景不佳、产能严重过剩,企业经营不善、扭亏无望的企业就要允许其退出,如果再让“僵尸”企业生存下去,不仅成本昂贵,而且早晚是个大包袱。

中国企业的债务率,以及银行不良率,特别在经济逐阶下行、去产能化之际,肯定远比我们想像的要更严重。现在当务之急,更应该在降杠杆的同时,引入退出机制,就是对于有前途的企业要通过市场化手段来降低其负债率。而对于频频债务违约的“僵尸”企业则应该果断让其进入破产重组清算程序,而不是再让银行对其进行输血救助。否则,只会给银行业带来更大麻烦。

(本文由张平原创,转载需要授权,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京东金融的观点和立场无关)

(作者:jd_52c9b3c698e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