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服务 > 正文

[十年追忆,尚饭否]我的 Adidas T-mac V

  • jd_wancha944
  • 2022-06-09 17:32
  • 23
摘要:人对任何生命与物品的感情都是渐渐培养出来的,因为生活中的经历不一样,遇到的人与物不一样,看到的风景也不一样所以才创造了每一个人不一样的生活。很庆幸,在HC有着一

人对任何生命与物品的感情都是渐渐培养出来的,因为生活中的经历不一样,遇到的人与物不一样,看到的风景也不一样所以才创造了每一个人不一样的生活。很庆幸,在HC有着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我08年开始关注逛虎扑,09年注册。在这里对篮球的热爱以及球鞋的知识有着一点一滴的成长,没想到已经过了7年多的时光。我虽然已经忘记了这7年里我到底是怎么一步步走过来的,我没有那种回忆历历在目的感觉,我只觉得时间瞬间划过。

阿迪达斯adidas TMAC5麦迪5代2015复刻白金超限量篮球鞋Q16192 Q16192=X 44.5

写这篇帖子已经注定把基调定为了怀旧,那可以先把主角给放上来了——adidas T-mac V 。我相信所有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这里不是好声音,我也并不想出名,所以这篇故事写出来,只是为了怀念十年前的那份礼物,以及重新回忆十年前的那个人。

十年前的几个记忆,第一个是我进入了高中,第二个是火箭被小牛逆转,第三个是我买的第一本杂志里重点有聊到一双叫做adidas T-mac V这双鞋。其他的我几乎不记得了,但这的确是我对球鞋的启蒙的开始,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的篮球鞋,开始喜欢篮球鞋的设计,也开始去了解球鞋的故事。我去过很多聊鞋讲座,很多朋友在聊启蒙篮球鞋的时候,总会聊到SLAM DUNK,Air Jordan。而我并不是,我生活在一座江边小城之中,这里篮球氛围虽然浓厚,但鞋店最好也仅仅是已将匡威,NIKE与adidas的影子我都是没有见过的,直到走出了这座小城之后,才明白了很多东西。

高中的三年里,脚上的篮球鞋我记得应该是换了6-7双,品牌以安踏为主的杂牌军,李宁是万万买不起的。说实在的,虽然我没有穿过很好的名牌,但在当时已经有了算不错的球鞋待遇了。现在回家再看当下的高中生,穿的依旧不过如此(国产与fake的杂交),中国的这些品牌在小地方依旧牢牢占据着市场。虽然在装备区看多了好鞋,但拿去草水泥地的一线球鞋大多还是国产居多,一般的品牌实战也多数出现在塑胶与内场,而被贩子们盯着上的球鞋能拿出来穿的人就已经可以不错了。话题似乎有点歪了,我还是来摆摆正。

继续回到球鞋的话题上来,高中三年里身边穿好鞋的朋友也有。在高二的时候,高三的一个学长就是高富帅。对他两个印象,第一拉着藏獒散步,第二是他穿着大将军 元年蓝白。06年是大将军爆发的时间段,而那时候adidas 的五虎上将也是印象深刻的广告。另外一位属于球场球王的人物,我记得他脚上穿过converse wade 1.5。也正是这两位的影响,学校里开始跟风买名牌了,但大多数人买的是fake,能买到正品的那是少之又少。我那时候倒是想要球鞋,但无奈囊肿羞涩,我连fake都买不起。不过有时候人生处处有惊喜,在2006冬天的某一天我收到一份礼物。一个从北京寄过来的快递,打开快递里面有一双adidas T-mac V。

我在上面说了adidas T-mac V是我的对sneaker的启蒙,而我哥是对篮球的启蒙,2004年开始我正式跟随着我哥的兴趣爱好喜欢上了篮球,十几年的篮球经历中,可以说adidas T-mac V与我哥是有着非常大的意义的。它们影响着我之后的学生生涯,影响着我的工作,甚至影响着我处理事情的心态。

因为adidas T-mac V上蕴藏着这样一份情感,所以我对它有着别样的意义,在随后的日子里我买过2手的T-mac V,元年大码的T-mac V,也因为工作的关系找到麦迪给我签过名。但所做的一切都是来怀念最初喜欢篮球时候的感情,也是想让自己找到当年喜欢球鞋,喜欢篮球的那种感觉。2005至2015,十年之后,T-mac V重新复刻,我也再次入手,那一天我去发售现场,看到了一群又一群的球迷过来签名,我相信真正过来买这双鞋的人,都会是有很多故事的人,我只是其中之一罢了。

adidas T-mac V今夏首先推出的这款配色并非元年最美配色。因为在我心中自然是喜欢黑白色的,毕竟当年我哥给我的就是黑白配色。不过白金倒还是元年配色,所以还是决定买了。adidas T-mac V除了神木之外其他地方的区别不大,其实拆过adidas T-mac V OG也知道神木是什么鬼,不过元年的adidas T-mac V的脚感的确是好,adiprene+的脚感是与现在的脚感有些不太一样,但我同样实战过这款鞋,相比较现在的boost来说,科技感的确差了许多,但实战性依旧算的上是上称。打室内场的我可以给他的抓地、防滑、包裹打出很高的分数,所以穿上它去打球吧,别放在柜子里,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