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书音像 > 正文

环境可持续设计简介,目录书摘

  • 京东
  • 2021-01-28 10:43
  • 80
摘要:供环境可持续设计简介,环境可持续设计读后感,环境可持续设计经典语录书评、书摘、目录等信息,为您选购环境可持续设计提供全方位的参考。
可持续设计
可持续设计
环境可持续设计
20+评论
编辑推荐:      联合国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2005年-2014年)的目标是,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领导,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价值和相关实践整合到教育和学习的所有方面。
    这种教育将促进人们行为方式的转变,并为当代人和子孙后代创建一个环境友好、经济强盛、社会公平的更加可持续的未来。
内容简介:      《环境可持续设计》是从技术和操作层面对联合国发起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2005年-2014年)的积极响应和贡献。同时旨在帮助新一代设计师的成长,使他们具有责任感并能够承担环境可持续产品的设计。《环境可持续设计》对设计过程提供了一个全面的理论框架,以及一套实用的方法工具。该书将产品开发中的环境诉求与设计方法论、操作工具和企业策略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借助大量精心挑选的高品质的环境产品设计案例,阐明了采取的策略和设计原则。
    该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了环境可持续性的理念,并且提出达到这一理想目标的总体方针;第二部分介绍了生命周期设计方法、如何降低资源消耗、甄选低环境影响的资源、拓展产品生命期限、延长材料使用寿命以及易拆解设计的策略;第三部分提出了评估产品环境影响的具体方法和工具(如生命周期评价),以及其他一些将环境诉求融人到真实设计过程中的辅助工具;第四部分是对可持续设计发展历程的概述,这里包含了设计实践和研究两部分的内容。
    《环境可持续设计》对所有关注产品开发的学生、设计师以及工程技术人员来说都是一部重要的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CarlO Vezzoli,米兰理工大学教授;可持续设计与系统创新研究所(DIS)主任;(RAPLlabo)工业产品环境问题实验室的科学顾问;国际知名的可持续设计研究与教学领域的专家。亚欧可持续设计网络项目领导人。近期出版的相关著作:《可持续的系统创新——“满意系统”设计的理论、方法和工具》、《产品一服务系统及可持续性》(Ezio Manzini合著)等。
    Ezio Manzini,米兰理工大学教授;可持续设计与系统创新研究所(DIS)前主任;工业设计博士课程主任;曾任米兰DOMUS学院研究主任与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首席教授。“可持续设计”的理念先驱和著名学者,重点关注“情景构建”与“解决方案”的概念开发。近期著作包括:《产品-服务系统及可持续性》(Carlo Vezzoli合著);《可持续的每一天》(F.Jegou合著);《以合作导向的解决方案一如何设计工业化可持续解决方案》等。
    译者简介:
    刘新,博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讲师,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中心可持续设计研究所副所长,LeNs国际可持续学习网络中方协调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可持续设计”与“综合造型基础”。近年来在国际国内重要学术会议(如LeNS国际可持续设计大会;Cumulus国际艺术、设计、媒体大学联合会;IASDR设计研究界国际联合会;HCI国际人机交互大会;D282清华国际设计管理大会)和核心刊物上发表了多篇“可持续设计”相关的论文,并参与和主持了多项国际教学合作、设计开发和研究项目。
    杨洪君,2006年获得北京理工大学工学博士,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工业设计教研室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在企业从事产品设计5年,现主要从事工业设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覃京燕,博士,副教授,北京科技大学交互界面设计领域学科负责人。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北京原创设计推广协会理事,国际交互设计会议指导委员会委员,韩国艺术设计学会会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网络设计、交互设计、数字娱乐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发表论文39篇,出版编著及译著7部,申请专利1项。
目录:第一部分 理论框架
第1章 可持续性和非连续性
1.1 引言
1.2 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可持续性
1.2.1 环境可持续性的先决条件
1.2.2 十倍高效生态生产系统

1.3 生物环与技术环
1.3.1 生物相容性和生物环
1.3.2 互不干扰性和技术环
1.3.3 工业生态学和非物质化

1.4 过渡方案
1.4.1 有效策略:把事情做得更好的极端方式
1.4.2 充分策略:尽量少做事的极端方式
1.4.3 综合策略

第2章 产品、情境与能力
2.1 引言
2.2 基于产品的幸福
2.2.1 世界如同一个大超市
2.2.2 “轻量产品”的悖论
2.2.3 轻量作为必要不充分条件

2.3 以“拥有”为基础的幸福
2.3.1 世界就像一个主题公园
2.3.2 信息的物质附加物
2.3.3 服务定位是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

2.4 区域公共产品的危机
2.4.1 公共产品的作用
2.4.2 补救产品的蔓延
2.5 基于情境的幸福
2.6 幸福作为一种能力发展
2.6.1 不可持续的舒适
2.6.2 非参与式与参与式解决方案
2.7 变化背后的力量

第3章 社会学习的过程
3.1 引言
3.2 生产消费系统
3.3 消费者/用户和共同生产者
3.3.1 消费者(潜在)的力量
3.3.2 临界消费

3.4 人作为合作生产者
3.5 积极的少数派与成功案例
3.6 企业和伙伴关系的新形式
3.6.1 减少消耗的生产价值
3.6.2 新的商业运作方式
3.6.3 生态效益企业
3.6.4 从产品到系统生态效益
3.6.5 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3.6.6 从结果出发
3.6.7 企业和社会创新

3.7 公共部门及游戏规则
3.7.1 促进学习的社会进程
3.7.2 增强反馈
3.7.3 支持提供替代的解决方案
3.7.4 促进充分沟通
3.7.5 给自然资源指定充分的经济成本
3.7.6 扩大的生产者责任

3.8 设计师与合作设计者
3.8.1 设计师角色的限制和机会
3.8.2 可持续设计的操作领域

第二部分 面向环境可持续性的设计
第4章 生命周期设计
4.1 引言
4.2 工业产品的环境要求
4.3 产品生命周期
4.3.1 概述
4.3.2 生产准备
4.3.3 生产
4.3.4 销售
4.3.5 使用
4.3.6 处置
4.4 附加的生命周期
4.5 功能性方法
4.6 生命周期设计的概述
4.7 生命周期设计的目标
4.8 生命周期设计的含义
4.9 设计方法
4.1 0生命周期设计策略
4.1 1策略之间的相互关系
4.1 2战略的优先权
4.1 3面向废弃处置的设计
4.1 4环境优先等级与处置成本
4.1 5生命周期设计的现状

第5章 资源消耗最小化
5.1 引言
5.2 材料消耗最小化
5.2.1 材料用量最小化
5.2.2 碎料和废料最小化
5.2.3 尽量减少包装
5.2.4 使用过程中的材料消耗最小化
5.2.5 产品开发阶段的材料消耗最小化
5.2.6 最小化能源消耗

第6章 选择低环境影响的资源和过程
6.1 引言
6.2 选择无毒害的资源
6.2.1 选择无毒害的材料
6.2.2 选择无毒害的能源
6.3 可再生和生物兼容资源
6.3.1 选择可再生和与生物兼容的材料
6.3.2 选择可再生和生物兼容性能源

第7章 产品生命周期优化
7.1 使用寿命
7.2 为何要设计耐用产品
7.3 为何设计使用率高的产品
7.4 变化的社会经济尺度
7.5 优化服务
7.6 原则
7.6.1 面向适当生命周期的设计
7.6.2 面向可靠性设计
7.6.3 方便升级和提高适应性
7.6.4 便于维护
7.6.5 便于维修
7.6.6 便于再利用
7.6.7 便于再制造
7.6.8 强化使用

第8章 延长材料的生命周期
8.1 引言
8.2 原则
8.2.1 采用级联方式
8.2.2 采用最有效的回收技术选择材料
8.2.3 便于生命终结后的收集和运输
8.2.4 识别材料
8.2.5 不同的不兼容材料的总数量最小化
8.2.6 便于清洁
8.2.7 易于堆肥
第9章 便捷拆卸
第10章 面向生态效益的系统设计

第三部分 环境可持续性分析、设计方法和工具
第11章 环境复杂性与设计活动
第12章 产品环境影响平价:全生命周期评价
第13章 环境可持续性设计导向工具

第四部分 发展和研究现状
第14章 可持续性在设计研究与实践中的发展

附录A 设计标准和原则
附录B 环境影响图表
索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