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运动户外 > 正文

钓鱼打窝的4个错误做法,其实是在喂鱼

  • 疯鸽鸽渔你同行
  • 2019-12-02 16:40
  • 42
摘要:最近河里退水严重,加上接近一个月左右没有下雨,真正进入枯水期,水域面积变小,鱼的密度相对就变大了,每天河边都密密麻麻的坐满了钓鱼人。最近河里退水严重,加上接近一

最近河里退水严重,加上接近一个月左右没有下雨,真正进入枯水期,水域面积变小,鱼的密度相对就变大了,每天河边都密密麻麻的坐满了钓鱼人。周末早上我早早的来到河边,希望选到一个好钓位,没想到还是有很多比我来的更早的钓鱼人。经过一番查看后选择了一处地势稍微平坦,水边略微有些水草的钓位开钓,早上温度舒适,微风吹拂,鱼口很好,鳊鱼连竿。不一会,旁边过来几个钓友,看样子应该是一起的,选在了离我不到5米的地方。开始钓鱼前,只见其中一位钓友开了半盆窝料,捏了几个大团,噗通连续几下抛入水中,泛起巨大的水花,看样子是下了血本了......这下可不得了,本来很好的鱼口在那位钓友打窝后就停了,不知道是被吓跑了还是去吃窝料了,重点是打窝的钓友也没口,就这样等了一个小时左右,这位钓友又重新和起了窝料,看这阵势,我连忙收竿走人了......

在我们钓鱼时,总会有那么一群不注意细节的"土豪"钓鱼人,暂且不说打窝方式对其他人的影响,只谈打窝对自身的帮助,其实是适得其反的,下面我们来盘点一下那些让人啼笑皆非的打窝方式。

错误示范一:不管鱼吃不吃,先扔几大团窝料进去再说

这是最常见,也是最费钱的打窝方式之一。很多钓鱼人都知道在开始做钓前,可以先开好窝料,毕竟打窝诱鱼需要时间,对于粉状窝料,一开就是一盆,通常的做法是捏成几个大球状,抛投到窝点处,这样打窝的弊端有三点:

1、捏大团抛投的准确性差,很难刚好抛到窝点处,抛近或是抛远都会影响鱼进窝吃饵。

2、打窝造成水面动静大,也许窝点内本来有鱼,结果被巨大的声响吓跑了,尤其是在野钓时,鱼的警惕性高,很容易受到惊吓。

3、窝料的量过大不利于鱼吃饵,换句话说,窝料都把鱼喂饱了,鱼对饵料的兴趣自然就降低了。

正确的做法:来到钓位,初次应该选择用打窝器少量打窝,根据钓点内鱼情反馈,判断钓点鱼的密度再酌情补窝,原则是少打勤补。

错误示范二:没口打个窝,管它为啥没口

经常有朋友问我钓鱼没口时在干嘛,其实多数时候都是在分析没口的原因。有一类钓友则不然,在钓鱼没口等待的过程中,无事可做,也可能是觉得窝料不够,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于是时不时的打个窝。其实很多时候没鱼咬钩并不是窝内没有鱼,比如在外界环境正常的情况下突然停口,很可能是大鱼进窝,小鱼纷纷逃避,而大鱼咬钩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如果恰好在这个时候打窝,势必会影响鱼吃饵。

正确的做法:钓鱼没口是很常见的现象,我们要分析没口的原因和出现在哪一个阶段,找到原因后对症下药,而不是什么都用补窝来解决。

错误示范三:啥都往里加,窝料味道越大越好窝料的用途有两点分别是诱鱼和留鱼,"诱"就是吸引鱼进窝,"留"就是让鱼在窝内停留。

很多钓鱼人为了增加窝料的吸引力,各种香精、添加剂都往里面放,却不知道这样会适得其反,出现两种结果,一种是窝料比饵料更有吸引力,鱼只吃窝料不吃饵料,表现为浮漂突然下层后回弹,就是鱼在饵料附件巡游蹭线。另一种是打窝造成"死窝",窝料的味太重让鱼反感或者是引起了鱼的警觉,不敢靠近。

正确的做法:关于诱鱼,首先要保证窝料和饵料味型相似,且窝料不能比饵料更有吸引力,做到虚实结合,很多钓鱼人都会混合泥巴打窝,就是让窝内有食物但不至于吃饱,这样在留鱼时才能更持久。

错误示范四:不提前找好钓位,打个窝换个地方

选择钓位的方式前面有文章做过详细的介绍,但还是有钓鱼人不注重钓位的选择,来到陌生钓点匆忙开钓,打下重窝,支起装备做钓发现水的深浅不合适,或者水底有水草,钩到不了底,只能换钓位,这时又需要重新打窝,这样做不仅浪费窝料,而且始终停留在诱鱼的阶段,窝内没有鱼积累。

正确的做法:来到陌生的钓点,需要先察看地形,用找底的方式了解钓点水深和水底环境,结合当时的季节、天气情况匹配合适的钓位,选定后再开始打窝开钓。

汉鼎鱼竿超轻超硬钓鱼竿手竿鲤鱼竿鲫鱼竿28调一号三代碳素台钓竿

结束语:

打窝和补窝的方式相信很多钓鱼人都有所了解,但是在打窝的细节上面,还需要综合考虑钓点环境、鱼情特点,以及对周围钓友的影响等等。尽管打窝对诱鱼和留鱼有很好的效果,但它并不是万能的,不可过分依赖打窝的作用,也不能在没口时就仅从窝料上面找原因,很多时候我们缺乏的不是技巧,而是那一点点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