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运动户外 > 正文

明明鱼儿已经上钩,为啥总是提竿无鱼呢?

  • 半月行者
  • 2019-11-13 21:08
  • 38
摘要:明明已经上钩了,怎么提起来就是没有鱼呢?相信很多使用抛竿的朋友多多少少都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望着空空的鱼钩,失望是自然的,心中亦是困惑重重。是提竿手法不对?还是鱼

望着空空的鱼钩,失望是自然的,心中亦是困惑重重。是提竿手法不对?还是鱼儿太狡猾?还是……使用抛竿钓鱼很惬意,不但远投得心应手,而且与大物搏斗时亦是惊心动魄、酣畅淋漓,怎一个爽字了得。

不过,很多钓友在使用抛竿时也遇到了一些甜蜜的烦恼,比如:明明鱼儿上钩了,当把钩组提上岸一看,却时常是空空如也。这不禁让钓友们伤透了脑筋。针对这一问题,我通过大量的分析比较,积累了一些心得,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总体上看来,提竿无鱼一般是因为以下几种原因:首要的原因是错失提竿良机。就这种情况,我仅以鲤鱼和鳜鱼来加以说明。鲤鱼就饵的时候,钓者一般会有两次提竿良机。一旦错失,鲤鱼就会吐钩逃走。究其原因,是鲤鱼天性使然。鲤鱼是比较狡猾的水中动物,它并不是见到食物就吞下,而是先小心翼翼试探、品尝,当它觉得食物确实可口且没有危险时才会放心地将其吞下。

当鲤鱼吞食完鱼饵、准备转身游走时,会牵动竿梢缓缓下压,甚至弯成弓形,此时便是首次提竿的最佳时机,或早或晚都会影响结果。假如第一次提竿时机因故错过了,这时最好就不要动竿了,否则会惊跑窝中之鱼。过一会儿,该鱼很有可能还会回来进行反复试探,直到确定无危险后才会再去吞食鱼饵。

汉鼎战鱼竿

高大上的外观给其整体增加了不少的艺术气息,舒适防滑的皮漆把手不仅防滑耐磨而且容易清洁,真正意义上的逆丝碳布表面特有的不平整纹理,让整竿的韧性更强也更加硬朗。

这时反馈到竿梢上的情况就是竿梢的动作由轻微点动变成缓慢下弯,并且瞬间出现回弹。通常的情况是竿梢下弯时铃铛并不太响,有时甚至根本就不响,到了回弹时铃声反倒变得清脆起来。倘若正值鱼吐钩(竿梢回弹)之时去提竿,肯定落空。钓狡猾的鲤鱼如此,钓其他杂食性鱼类也大同小异。

造成提竿无鱼的第二个原因是扬竿角度有误。起竿、扬竿的瞬间能否中鱼与"高炮手"的手法高低有直接关系。倘若提竿的角度产生了偏差,也会导致刚上钩的鱼脱钩逃逸。其中道理再简单不过了,角度把握得准确无误,中钩的几率就高,反之就有可能落空。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水是在不间断地运动着,只不过是看上去相对较平稳罢了。

裕峰克虏搏长竿

一家兼具研发设计、模具设计制造量产前测试、生产、行销以及服务等多项发展为一体的集团企业,经过多年的磨砺霸将作为一个实实在在为钓鱼人服务的老品牌,只为创新拒绝妥协。

在自然水域,根据水流速度的快慢,我们将其分成稳水、缓流、二流、急流等。如果将钩饵投于稳水或缓流,因水流较平稳,暗流又小,钩饵的落点往往就是钓点。但是投钩饵于流水就不一样了,因为这里的水流始终处于剧烈运动状态,有经验的"高炮手"经常把二流及缓流与二流的结合部作为抛钩的范围。

不过,当抛出的钓组落入几十米以外的水域时,钩组在水流的冲击作用下会迅速向下游移动,离原来的落点越来越远,少则一二十米,多则三四十米。这时的抛竿和主线就形成了一个斜角。在这种情形之下,鱼若咬钩,应该如何提竿呢?笔者在各大钓场经常会看见这样一幕:鱼讯传来,某钓友一个箭步上去,管它什么角度不角度,直接哈腰抓竿、挺身后扬。

日本进口高碳传统钓鱼竿

作为一款综合性很强的休闲专用竿,采用进口碳纤维材料三维蜂巢结构全面提升了钓竿的综合性能,高强度360度可旋转竿梢用多股大力马线编织而成结实耐用。

不过细心的人会发现,此时操竿者根本没理会虽然竿子是正对前方提起的,可长长的钓线早已随水流漂移到下游去了。这种不考虑角度的操竿方式,顶多只能挑起风线和一部分水线而已,大部分水线和钓组的移动却很小,但钓组这微小的移动足以让鱼儿受惊逃跑。

其实以我的经验,不管钓线被水流冲出去多远、与抛竿形成多大的角度,起竿时的方向只要正对着钓线漂移的方向,就能带动钩组以迅猛之势刺中鱼儿,而不是把鱼儿吓跑了。

化氏一味EX鱼竿

一味EX在强度上略高于一味经典款,为了适应当前垂钓环境的变化共18个尺寸形成互补覆盖市面大部分尺寸,保存了部分经典的自创尺寸外,还加入了热门的传统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