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书音像 > 正文

教孩子听话,不如听孩子说话

  • 迷你饱的妈妈
  • 2018-02-27 03:05
  • 32
摘要:一周前,我家孩子突然变结巴了。孩子两岁半,刚刚上早教班,半日托管。有天把他从早教中心接出来吃午饭,我发现他有点不对劲。他平时点菜的时候会对着菜单上的图片问我“妈

一周前,我家孩子突然变结巴了。孩子两岁半,刚刚上早教班,半日托管。有天把他从早教中心接出来吃午饭,我发现他有点不对劲。

他平时点菜的时候会对着菜单上的图片问我“妈妈,这是什么呀”,那天,他点了十几张图片,问的都是:“妈妈,这……这……这……这是什么呀?”

我没怎么当回事,猜想可能是看到别的小朋友说话口吃,他学着好玩吧,应该过几个小时就好了。

然而,事情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从下午到晚上,他说话一直是这样。

睡觉前,他翻开他的《小猪佩奇》绘本开始讲述故事内容:佩-佩-佩奇有个弟-弟-弟-弟叫乔治。他看书一向认真,况且《小猪佩奇》是他近期最熟悉的绘本,不像是在开玩笑或是在犹豫。

小猪佩奇书籍我有好习惯全套10册儿童美绘本书0-1-2-3-4-5-6周岁宝宝睡前故事亲子早教启蒙幼儿园图画粉红猪小妹p

我换了另外一本他熟悉的书,指着他平时如数家珍的交通工具,问他认识哪一些。他把手指点在拖拉机的地方,吃力地说:这是拖……拖……拖……

他的小脸憋得通红,那到了嘴边的“拉机”二字也没有说出来,最后,他挫败地低着头请求我:妈妈说。此刻,我才确定他不是故意的。

我找老师了解过,和他一起玩的小朋友没有口吃的情况,当天没有任作何让他产生惊恐或者不快的突发事件。这个变化来得毫无征兆。没有任何头绪,我只能自己慢慢去摸索他的心结。

慢慢地,我发现孩子在两种情况下不口吃:唱歌和背唐诗。这是他最喜欢的两件事情,他在婴儿期就表现出对节奏和韵律的极大兴趣,我也曾刻意培养他这两个方面的爱好。在唱歌和背唐诗的时候,他永远都是兴高采烈的。

10本全套国学经典书籍正版儿童故事书3-6岁三字经百家姓笠翁对韵弟子规千字文成语故事唐诗三百首论语幼儿早教启蒙彩图注音版

这就说明,只有让他说话时完全放轻松,他才能恢复正常。

我查阅了很多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和网络资料,所有针对口吃的办法都无一例外的是让孩子放轻松,鼓励他勇敢的表达自己,这与我的预想也不谋而合。

家人和老师都达成一致协议:不刻意提醒他矫正,尽量让他情绪放松,他说话时我们都耐心地听,等待他把意思表达清楚。

有天晚上,他想坐商场门口的游乐车。游乐车有两个位置,他兴冲冲地爬上车后,坐在右边的位置。同时,左边来了另外一个小妹妹,想与他同坐。

小妹妹在往车上爬的时候,孩子迅速伸手打人,我本能地呵斥住了他。他缩回了手,但眼里却泛着泪花,嘴巴瘪着,一副很委屈的模样。想到最近他一直想表达却表达不出来的状况,我转变了态度,轻声问他:为什么要打人呢?

美国童年时光CHILDLIFE儿童DHA胶囊 鱼油 婴儿宝宝幼儿脑黄金4瓶

他拍拍左边的位置说:这……这……这……里……妈妈坐。我这才反应过来,之前他坐游乐车,一直是我陪着他的,我习惯坐他左边。原来,在他心里,那个位置是预留给我的。

如果我没有尝试去倾听他内心的想法,我只会觉得这是一个爱攻击人的小孩,并愧疚自己没有把他教育好。幸好是多问了这么一句,我才知道,打人并不是他的本意,只是他觉得妈妈的位置受到了侵犯。

可能这种场景很多家长都很熟悉吧!我们总想让孩子好好听话,却从未想过要好好听孩子说话。

可是,倾听并不是一件多余的事情,有时候它比训导更重要。了解了孩子的动机再去引导他们的行为,比强加意志更有效。经历了游乐车这件事,我越发觉得孩子是在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在提醒我们:他需要大人倾听他的心声。

因为说话常被打断或忽视,自己的意愿无法表达出来,便索性不表达,或者是想表达自己的时候就变得很紧张。

与此同时,我也发现孩子与他爸爸之间的关系突然变得很微妙。

我们在网上购置了一台孩子期待已久的儿童自行车,他爸爸花了两三个小时来组装零件。当时孩子很高兴,一直围着爸爸跳呀蹦呀,还一直念着要跟爸爸帮忙。

凤凰儿童自行车16/14/12/18寸女孩宝宝单车2-3-6-8岁小孩女童童车

隔天,我问他,这个是爸爸花了很多心血拼起来的,爸爸是不是很厉害?

平时,爸爸就是他的不二偶像,爸爸能解决很多妈妈不能解决的问题,在他心里,爸爸是无所不能的。所以,每次我们有类似这种对话,他就会自豪地说:爸爸最厉害!

然而这一次,他并没有表现出我意料中的得意劲儿,他歪着头对我说:爸爸不高兴!我想起那天下午,孩子兴冲冲地摸零件,在他爸爸面前晃来晃去,阻挠了组装车子的进程,他爸爸心急,不耐烦地责备过他几次。

孩子哪能读懂大人变相的支持,当他迫不及待的心情不被理解,他只会误以为爸爸不愿意帮他组装车子,认为自己并不受爸爸喜爱。

那几日,他对爸爸的态度也是表里不一。每天他都会不停地问我:爸爸去哪里了?爸爸什么时候下班?可是,当爸爸抽午休时间出来陪他吃饭时,他会发脾气赶爸爸走,说不想跟爸爸一起吃饭。

这种状态很让我紧张。

父母离开时情绪波动大,但在父母回来时心里渴望与父母的接触却同时也表现出反抗情绪,这种在心理学上称为“矛盾型依恋”,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一种表现。

孩子的话需要我们倾听,孩子心底的声音同样需要我们倾听。当他们的想法不被接纳,情绪不被接纳,亲子关系就很容易受到破坏,从而产生不安全感。

拒绝倾听,是亲子关系中最大的杀手。

这段时间,我不敢确定孩子不同的异常表现之间是否有什么关联,但我可以确定的是,每一个异常举动都在指向一个意愿:他需要大人更多的耐心。

发现问题后,我们做的最大的努力就是听他说话。在我们努力的同时,孩子也有了些转变。

首先是结巴的问题在慢慢克服了。原来一句一结巴的,变成了偶尔结巴。更让人欣喜的是,昨天吃完晚饭后有两个小时,他一直在滔滔不绝地说话,却完全没有犯过一句结巴。

虽然问题没有完全解决,但恢复正常指日可待。他心里应该明白,不管他说得再慢、再卡,我们也会耐心的等待他把每一句话说完,也因此不紧张了。

此外,他也越来越爱表达内心的想法。和爸爸说好去体育公园玩球,爸爸失约,他会不断地提醒说“爸爸说话不算话”,而在此之前,发生过无数次这样的情况,他都是逆来顺受,任由父母安排。

可能只有在确定自己会被倾听、会被尊重之后,才会敞开心扉,把最真实的想法说给我们听。

伏尔泰说:“耳朵是通往心灵的路。”只有学会倾听,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也只有学会倾听,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的爱与尊重。

与其说这是孩子成长路上的一场挑战,不如说是我们教育路上的一堂警示课,它让我们反省,如何才能成为更好的父母。

让孩子听话,不如好好听孩子说话。孩子,别急,你说的每一句,爸爸妈妈都会认真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