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正文

宝宝入园,妈妈容易掉进4大误区,你中了几个?

  • 雀氏京东自营官方旗舰店
  • 2023-11-25 23:24
  • 11
摘要:一些宝宝转眼就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第一次上幼儿园,难免有很多不适应。宝宝一哭闹,妈妈好头疼!一不小心还会掉入这些误区……

一些宝宝转眼就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第一次上幼儿园,难免有很多不适应。宝宝一哭闹,妈妈好头疼!一不小心还会掉入这些误区……

误区1准备得够充分,宝宝就能不哭不闹入园

入园过程中,最让妈妈慌张的部分就是分离时宝宝的哭闹。大部分宝宝在头一两天,由于新鲜感并不哭闹,到第三天甚至第二周才爆发,妈妈就会措手不及。

哭闹是宝宝入园期间再正常不过的表现,宝宝与养育人之间亲密的依赖关系,突然因上幼儿园发生了改变,宝宝并不明白这意味着什么,所以对分离的本能恐惧会通过哭闹来表达。

这时,妈妈最容易犯的两个错误是:逃跑和压制。要么因为受不了宝宝的哭闹,而把ta接回家,要么不允许哭闹进而压制ta。前者会让宝宝误以为,只要哭闹就不用上幼儿园,反而会影响入园进程,而后者会让宝宝带着未化解的恐惧,害怕入园。

正确做法:充分接纳分离时的哭闹

宝宝入园时哭闹是一种很正常的反应,妈妈得接纳,不必怀疑“宝宝是不是有问题”或“我是不是教得不够好”。不哭闹就入园的宝宝的确存在,但未必是教得好的表现。

误区2宝宝平时不爱交际,担心入园后不适应

宝宝无法融入集体生活,是妈妈担心的另一大问题。幼儿园是个小社会,能否在这个社交试水场中有好的表现,是整个幼儿园阶段要面对的问题和学习的重点。

妈妈要知道,宝宝适应环境的能力比你想象中强。宝宝进入一个新环境,前期会有一些反应,但他也会尝试调整自己,一旦调整过来状态会开始变好,但调整的过程让妈妈感觉比较痛苦。对于天性敏感的宝宝来说,度过这一阶段可能会慢一些。妈妈要相信宝宝有这个能力。

正确做法:相信宝宝能够融入集体

宝宝不爱社交,可能受到家长社交习惯的影响。但在集体环境中,有老师的引导,和其他小朋友相处,等于打开了另一个世界。对慢热宝宝具有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会。妈妈不妨静观其变,若真遇到社交问题,可与老师沟通解决。

误区3宝宝出现倒退行为,是差的表现

每个人的心理都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当宝宝入园后出现所谓的“倒退行为”,如爱黏人、吃手、咬指甲、尿裤子等,并不是一件丢脸或急需改变的事。它们不过是宝宝向妈妈发出的“求助信号”:我现在感觉不好,我需要妈妈。当接到这样的信号时,做出正确反应,自会消失。

正确做法:耐心陪伴,疏导情绪

出现倒退行为,不指责。宝宝黏人就让ta黏,要抱就抱,耐心地陪伴宝宝。不要给宝宝做思想工作,比如宝宝说明天不想去幼儿园,妈妈非要说服。这样会导致宝宝心理上产生更严重的不安感。

当宝宝的负面情绪爆发时,若想办法压制,会导致坏情绪无法彻底释放。此时,不要试图说服ta克制情绪,而是陪在ta身边,接纳ta的情绪,安抚ta。只有坏情绪被疏导了,情绪畅通了,行为上才不容易出问题。

误区4不信任幼儿园和老师,担心宝宝受伤害

入院前,一定要仔细考察幼儿园,若觉得幼儿园整体情况符合预期,最终决定选择它,那么你选择的就不仅仅是这所幼儿园,同时选择了信任这所幼儿园的老师。

客观来说,即使理念再新、再好的幼儿园,老师再尽心尽力,也不可能在所有做法上完全符合妈妈的心意。同时,在事情的处理上,也不可能采取对你家宝宝最理想的方式。换句话说,幼儿园是宝宝适应社会的开始,只能由个体去适应社会。

正确做法:理清幼儿园和家庭教育的关系

当家长把宝宝托付给幼儿园时,容易产生焦虑和不信任。我们把家庭看做宝宝成长最重要的地方,而幼儿园只是另一个补充,就比较容易产生信任。相比而言,家庭是“雪中送炭”,幼儿园是“锦上添花”。只有理清二者的关系,才不会因为对幼儿园期待过高,而患得患失。

懂得了宝宝入园的心理,避免掉入误区,妈妈才能更好地帮助宝宝顺利入园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