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食品 > 正文

这样的父母,是教育不好孩子的!

  • 花花and小白
  • 2023-09-12 00:42
  • 8
摘要:之前看过一篇报道:这是一个家境贫寒的家庭,妈妈没日没夜的工作,供儿子读书上大学,儿子也算争气,大学毕业后很快就找到了工作。可是,他总是干了不到一个月就辞职,不是

之前看过一篇报道:这是一个家境贫寒的家庭,妈妈没日没夜的工作,供儿子读书上大学,儿子也算争气,大学毕业后很快就找到了工作。可是,他总是干了不到一个月就辞职,不是抱怨工作繁重,就是抱怨工资匹配不上他的学识,早上又早,晚上还要加班,有苦又累,实在受不了。

就这样过了两年,儿子天天宅在家里打游戏,偶尔出去也是找妈妈要钱,出去花钱消遣。

而对于妈妈的指责,他理直气壮的说:“如果你养不了我一辈子,为什么当初要对我娇生惯养?”

妈妈当时就给气得嘴皮打颤,说不出话来。

这个报道后面,有很多人在讨论,大家都觉得非常不可思议,一个大学毕业的人,难道连基本的一些道理都不懂?专家的解读,也让很多家长陷入沉思:自己家里有没有这种潜在危机?

我们小时候,经常听到老人们说,“小亏不吃吃大亏,小苦不吃吃大苦。”

孩子在小的时候,能够吃一点苦,遇到一些困难,完全是好事,如果我们因为不忍心孩子吃苦,而将他应该承担的责任全部由我们抗,虽然一时免掉了孩子的哭闹,但却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这样产生的危害将伴随一生。

每一位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但是用错了教育方法,就算累死累活,也只是一步步的将孩子推向深渊。下面这几种妈妈就是典型,看下你自己在其中吗?

过分愧疚型

德国父母为了教会孩子严谨,会主动让孩子去体验挫折的感觉,时常会说:“你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而中国很多妈妈们,如果放手让孩子们自己成长的话,会充满焦虑,很容易愧疚自责,觉得自己没有带好孩子。

记得之前在幼儿园看见的一幕:一个孩子忘了带某个东西,被老师点名了,这孩子放学后在校门口埋怨妈妈:“都怪你,出门的时候忘了给我装上,害得我被老师骂了!”

而这位妈妈则是连连道歉:“对不齐,是妈妈忘了,下次不会再忘了。”说完还一脸歉意的摸着孩子的头,仿佛孩子在学校受了多大的委屈一样。

因为母乳不够,妈妈愧疚;

因为事情太多陪孩子的时间太少,妈妈愧疚;

因为偶尔对孩子发了一次脾气,妈妈愧疚。

妈妈们,你们有没有觉得自己对孩子的疼爱已经到了一个极端,你是否感觉的有些疲惫?

更为重要的是,妈妈们的这种付出,得不到什么回报,长此以往还可能养成孩子凡是遇到解决不到的困难就怪别人的不良品性,不能自己去找问题的根本原因,更不会有办法进步。

控制欲极强型

妈妈们应该看过《虎妈猫爸》吧,里面折射了生活中很多真实存在的问题。将孩子是不是听话,作为判断一个孩子好坏的标准,只要孩子没有按你们的规划走,只要他们想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自己做决定,就是“叛逆”!

这种事情就发生在我的身边,孩子长大了还要去管这管那,让孩子活生生的成为了“妈宝”,成为了一个没有自己思想的人。

这类妈妈们都有一个很自私的行为,她们特别乐意将自己当年未实现的愿望强加给孩子,甚至还会有一些事业不顺利的妈妈,将后半生的精力都放在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拼搏中。为了让孩子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发展,对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置若罔闻。常言道,“疏则通,堵则盈”,孩子如果不能活出自我,就会产生迷茫,一旦产生迷茫就会去求助父母,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热衷攀比型

不得不说一个事实,中国妈妈“爱攀比”在国际上都是出了名的,大到升学考分,小到平常的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拿出来跟同事朋友左邻右舍比一比。买什么文具,上什么学校,上什么补习班,穿什么衣服,甚至有钱的,还会“无意”的晒晒车,晒晒房。当然,攀比得最厉害的,还是成绩。

听说别人的孩子去上英语培训班,也不管孩子喜欢不喜欢,愿意不愿意,都马上也去报个培训班。孩子考了第三名,总是要问孩子第一名和第二名是谁,要求下次一定要超过他们。不知不觉中,别人家的孩子成了参照物,自己家的孩子成了自己攀比得砝码!通过妈妈们的“言传身教”,孩子只盯学分,只懂吹嘘,不知为何而学,更不知学以致用。

“孩奴”型

孩奴是近些年流行起来的词,用来形容那些一生都为孩子打拼,忙碌是为了孩子,挣钱是为了孩子,完全失去了自我价值的这类家长。

很多妈妈有了孩子后都会感慨,当妈后就没有了自我,变成了一个围着孩子转的卫星,与丈夫单独相处的时间少了,与朋友联系的时间少了,与社会接触的时间少了,业余兴趣也少了。

为了家庭和孩子,推掉了所有的聚会,放弃了原本辉煌的工作,无论是心甘情愿还是被迫无奈,好像只有这样“全心全意”的为孩子付出,才能称为一个“称职的妈妈”。

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也不尽然,孩子稍微大一点就容易增加孩子的匮乏感和愧疚感,让孩子与金钱的关系沉重艰难。孩奴父母对孩子的成长弊大于利!

过分担心型

同样是带孩子,中国妈妈的精神就要紧张得多。

比如带宝宝外出时,妈妈们不停的唠叨:小心过马路,看车,多穿点,别冻着,不要乱摸东西......

我们自己小时候一个人背着书包上学的场景,现在是看不到了。上下学时间,环顾校门外,家长和车流都将整个校门围得水泄不通。对孩子的担心,就像悬在妈妈们心头的一块摇摇欲坠的大石头,身心疲惫。当然,社会上种种的不安全因素,也给妈妈们增加了心理负担。

“处处担心,即是诅咒”,你给孩子积极的按时,孩子会更健康、更优秀,你给孩子消极的暗示,孩子就可能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整天紧张兮兮的,变得很是敏感。

操劳过度型

身边经常看到这样的画面:深更半夜洗衣服,起早摸黑,天一亮就买菜做饭,早早的送孩子上学,全程为孩子背着书包,孩子在一旁轻松自得;带孩子坐公交,孩子坐在座位上,父母在旁边站着守护。

有好吃的东西,孩子自己开心的吃着,从来不会想着父母。

勤劳朴实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也是贤妻娘母的优秀品质,但结果却总是不如人意。操劳过度的父母总是经常感叹:我们对孩子如此无私,为什么孩子却变得越来越自私呢?

自私的孩子有非常强烈的占有欲,只要是自己想要的东西,都会想尽办法据为己有。等到他们长大,心中的自私会不断膨胀,很有可能会为了得到某样东西而不择手段,想想就觉得可怕。

操劳过度,会助长孩子的自私欲,对孩子成长不利。而优秀的家长,在孩子孩子独立自理能力方面放手,花心思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孩子三岁时,上街就让他帮你提东西;孩子五岁时,就让他扫地擦桌子,告诉他如何省电,如何整理自己的房间。

节日里让孩子洗洗马桶,让他知道臭和脏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孩子上中学了,就让他自己学会管理生活费,超支了就只能自己挨饿。

人的一生很长,我们不可能永远陪着孩子,让他自己去学会如何独立,如何克服困难,如何为自己的生活美好而奋斗,才是一个优秀的妈妈应该做的,不要因为对孩子的溺爱,而剥夺了他成长的机会和权利。

你是上面的哪一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