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电 > 正文

户外十大“江湖传言”终结榜

  • 奈爱旗舰店
  • 2023-08-15 23:10
  • 24
摘要:本文摘自:雪线之上

本文摘自:雪线之上

户外知识鱼龙混杂,你需要时刻擦亮双眼。“江湖传言”不仅不能实际解决问题,而且会将你引入错误的思维方式。

平时我们常常听到各种“江湖传言”,诸如“吃雪解渴”、“喝酒取暖”、“嘴吸蛇毒”等等,很多影响深远,新人和老人都深信不疑。

这些传言要么为错误经验,要么是凭空想象。如果你相信了江湖传言,不仅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还会带来糟糕的登山体验,甚至将你引入错误的思维方式。

因此我们按照江湖传言的传播广泛和危害程度程度来整理归纳,列出户外十大“江湖传言”榜单。

针对每一个错误的传言,我们都将告诉你错误的原因以及正确解决的方式。

第十大误传:登山鞋买大1-2码

位于排行榜第十位的是“登山鞋要买大码”。这种传言告诉大家登山鞋要买大1-2码,因为徒步时脚会充血变大。但实际情况是每人的脚和每种鞋的大小标准都不同。

误传描述——买鞋子时遵循买“大”的准则,通常的说法是“徒步时脚会充血变大,要买大码”,这种说法的错误在于过于简单粗暴,这样的鞋子很可能并不合脚。

为何错误——由于每个人的脚型以及每款鞋的鞋型不一样,因此简单粗暴地套用“买大1-2码“去选购登山鞋不一定合脚。如果鞋内的空间太大,脚在徒步时会不安分地四处乱撞。而足部的摩擦和碰撞正是水泡的根源。

徒步鞋的合脚标准并不是简单的大一号或者大两号,而是穿上一双常用的徒步袜,松开鞋带,穿鞋时将脚趾抵到头,脚跟与鞋跟之间能插入一根手指,并且在前倾时脚趾不会挤在一起。

所以直接套用“登山鞋买大码”是错的,因为大的标准于每人每种鞋都不一样,正确做法应是结合自己的脚型进行合理测量。本条传言不难辨别,因此位列第十,但第九位就更让人难以判断。

第九大误传:吃雪能解渴

位于排行榜第九位的,是“吃雪能解渴”。这种传言认为如果你在雪山上口渴了,可以通过吃雪来解渴。实际情况是吃雪不能解渴,反而会越来越渴。

误传危害——如果你在高海拔山峰吃雪解渴,不仅身体会加剧脱水,核心体温也会因此降低。最后没能解渴,反而受伤。

为何错误——你看到的雪并非全是水,雪中含有大量的空气。所以你要吃非常多的雪,才能补充一点点水分。

一般高山地区的降雪含水量在7%至10%。(来源:《登山圣经》,美国登山协会著)

其次,由于雪中含有大量杂质、空气、因此浓度很低。当你把雪含在嘴里融化时,雪首先会吸取你口腔粘膜的水分,导致你更加口渴。此外,雪的融化还会吸收你身体的热量,降低你的体温。

所以,融雪煮水可以解渴,但直接吃雪不可取。

“吃雪解渴”的错在于高山上的雪含水量低,且会消耗口腔水分,导致越来越渴。正确做法是应携带足够多的水。这种貌似符合常识,实则严重错误的传言,下一条更是典型。

第八大误传:阴天不用戴雪镜

位于排行榜第八位的,是“阴天不戴雪镜”。这种误传认为在阴天的雪地上,紫外线被云层削弱了,不用戴雪镜。但实际上紫外线在阴天并不会减弱多少。

误传危害——如果你因为雪山上没出太阳,天阴下来而摘掉雪镜,那么紫外线同样会被反射入眼,灼伤角膜引起雪盲。

为何错误——雪盲的罪魁祸首是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紫外线中的长波(UVA)穿透性极强,即使是阴天,它也能穿过云层直达地表,所以阴天云层并没有有效阻挡紫外线。

云层无法有效过滤紫外线。(来源:《登山圣经》,美国登山协会著)

所以“阴天不戴雪镜”明显是错误的,因为紫外线不会被云层有效过滤。正确的做法是阴天同样要带雪镜。本条传言传播范围不广,因此位列第八。排名第七的传言更具欺骗性,以至于很多人信以为真。

第七大误传:徒步鞋垫卫生巾

位于排行榜第七位的是“徒步鞋垫卫生巾”。这种传言认为在脚下垫上卫生巾可以吸汗且防水泡。但实际情况是鞋内垫上卫生巾会使脚部体验很差,远不如一双羊毛袜。

误传描述——刚开始户外徒步时,常见的误传是,如果觉得脚不舒服,就在登山鞋里塞上卫生巾,可以起到吸汗防水泡的功效。

为何错误——卫生巾只能“防漏”,它不透气,并不能带来良好的徒步体验,也不能真正地解决排汗透气的问题。而羊毛袜则可以保持脚部的透气干爽。

另外,水泡的产生是因为足部摩擦。和羊毛袜相比,卫生巾并不舒适,水分也会滞留在鞋中,加重脚底摩擦,产生水泡。羊毛袜材质则比较细腻,不会产生激烈的脚底摩擦。

因此“徒步鞋垫卫生巾”不可取,不但不能吸汗防水泡,甚至会使体验恶化。所以应该穿着专业的徒步袜或羊毛袜。本条传言就算亲自体验后也不会有太大伤害,但第六大误传就不太一样了。

第六大误传:冷的时候喝口酒

位于排行榜第六位的,是“冷的时候喝酒“。这种传言认为在户外天气冷的时候,喝口酒就热了。但实际上,寒冷环境喝酒相当于饮鸩止渴,会越来越冷。

误传危害——冷的时候选择喝酒,身体一开始会感觉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发寒冷。

为何错误——酒精会造成血管的扩张,加快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这也是你觉得热的原因。但后果却是,由于血液加速流动,热交换频繁,身体热量也会大量散失。

喝酒可能会在短时间内起到提高身体热量的效果,但分解酶的过程中会迅速消耗掉身体剩余的热量。(来源:《我的第一本登山书》,[韩] 金成基)

“冷的时候喝口酒”不可轻信,因为喝酒之后人体热量会散发更快。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增加衣物或摄入高热量水平提升体温。同样是关于冷,下一条传言却更加真假难辨。

第五大误传:睡垫银面反射“寒气”

位于排行榜第五位的,是“睡垫银面反射寒气”。这种传言认为,睡垫的银面要朝下,用来反射地面的“寒气”。实际上人躺在地上冷是因为热量向地面流失,睡垫银面应该对着身体。

误传描述——这种观点认为睡垫的银面可以反射“寒气”,所以在使用银搓时,银色的一面要对着地面。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说法。

为何错误——事实上,睡垫银面应对着身体,地面也不存在“寒气”这种东西。你所能感受到的冷热都是因为热传导,热量会从高温物体传导到低温物体。

在户外,你的身体是高温物体,直接躺在地面身体热量会流失。因此睡垫银色一面就是利用金属镀层反射身体发出的热量,减缓热量传导。

“睡垫银面反射寒气”的错误在于地面是没有寒气的,睡垫银面不该对着地面。正确的做法是将银面对着自己身体。本条传言原理简单,但下一条传言的原理却不是那么容易理解。

第四大误传:失温救援搓手脚

位于排行榜第四位的,是“失温救援搓手脚”。这种传言认为当你的队友面临失温威胁时,应采用“搓手脚”的救援方法来恢复体温。实际上这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使情况恶化。

误传危害——如果失温救援时,对患者搓手搓脚恢复体温,救援很可能失败,引发悲剧。

为何错误——人体无法产生足够的热量抵御严寒,就会出现失温症状,救援的关键便是恢复体温。首先,搓手脚产生的热量杯水车薪,其次这种方式会使四肢温度升高会导致冷血回流冲击心脏。同时,摩擦的方法,在患者有冻伤的情况下会造成二次伤害。

正确的做法应是用加热装备放置在人体核心区域,同时注入高热量食物,这样才能尽快恢复患者体温。

“失温救援搓手脚”是绝对错误的,这会使四肢冷血液回流核心区域,让患者情况更加恶化。正确做法应是采用外部核心区域加温以及注入高热量食物。本条传言传播还不算太广泛,但排在第三位的传言,则在大家脑海里根深蒂固。

第三大误传:大声说话会雪崩

荣登排行榜第三位的,是“大声说话会雪崩”。这种传言认为在雪山上大声说话会引起雪崩。实际上,除非你的声音堪比地震或者爆炸发出的振动,否则是不可能引发雪崩的。

误传危害——如果你相信大声说话是雪崩的罪魁祸首,那在山区就会缄口不言小心翼翼,并因此忽略掉真正诱发雪崩的因素,比如雪后初晴、大风天气等。

为何错误——首先,人的声音产生的能量非常微弱,不足以破坏雪层,引发雪崩。

噪音引发雪崩是电影中的陈词滥调。(来源:美国国家雪崩中心 National Avalanche Center ,网站 avalanche.org,雪线之上译)

声音的确可以引发雪崩,但声音必须要非常大,类似于近距离的爆炸。即便是低空掠过的飞机,产生的噪音也难以引发雪崩

即便低空飞行的直升机也只能在雪层极度不稳定情况下引发雪崩,而如果雪层真的到这种程度,雪层完全有理由自然崩落。(美国犹他州雪崩中心The Utah Avalanche Center网站 utahavalanchecenter.org,雪线之上译)

大多数雪崩的发生是因为地形、风、温度变化,以及登山者的重力破坏雪层。

92%的雪崩事故发生是因为自然因素(风、雪、雨、太阳)让雪层处于临界点,此时人的重量最终触发雪崩(来源:美国国家雪崩中心 National Avalanche Center ,网站 avalanche.org,雪线之上译)

人的声音达不到引发雪崩的条件,因此本条传言是错误的。正确的是留意会引发雪崩的地形和原因,而不必担心大声说话。然而说到极具误导性且传播广泛,位列第二位的传言更胜一筹。

第二大误传:毒蛇咬伤用嘴吸

荣登排行榜第二位的,是“蛇毒嘴吸”。这种传言认为,人被毒蛇咬伤后,其他人可通过用嘴巴将毒液吸出来。实际上,用嘴吸毒会害人害己。

误传危害——队友被毒蛇咬伤,救援者用嘴吸毒,后果可能是被救者症状并无好转,而施救者也因此中毒。

为何错误——嘴吸蛇毒不是正确的蛇伤处理步骤,嘴吸不干净蛇毒,蛇毒也会残留嘴中。

任何用嘴吸毒的行为都会残留毒液在口中。(来源:medlineplus.gov,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Norris RL. Venomous snakebites in North America. In: Adams JG, ed. Emergency Medicine. 2nd ed. Philadelphia, PA: Elsevier Saunders; 2013:chap 139.。)

正确的做法是尽快处理伤口,减缓扩散,结束登山,到医院注射蛇毒血清。

“蛇毒嘴吸”是错误的,用嘴并不能吸干净毒液,还会残留在自己嘴中。正确做法应是迅速下撤去注射蛇毒血清。然而看似危害程度和传播广泛都很大的本传言屈居第二,是因为排在第一位的传言非常的博人眼球。

第一大误传:户外神器避孕套

名列榜首的,是被誉为“户外神器”的避孕套。传言认为,这种“神器”可防水、生火、装水。实际上,这是对思维方式的误导。

误传描述——避孕套储水充当水袋,避孕套装手机防水,乃至用避孕套生火做饭,总有人试图将避孕套和户外联系起来,还称之为“妙用”。

为何错误——首先,采用避孕套充当取水、点火、防水的装备,本身就是思路上的一种错误。户外装备中本就有防水袋,却用避孕套防水;户外装备中本就有点火器,却用避孕套制作凸透镜点火。户外装备的作用是让行山更加舒适安全,而不是让登山变麻烦。

其次,“神器避孕套”的实际操作性很低,例如要用避孕套储水,需要水压,户外没有水龙头如何取水?而且,为何放着水袋、水壶等一系列取水装备不用,要采用避孕套储水。更何况,被润滑油泡过的水,饮用体验可想而知。

所以,将避孕套奉为户外神器,只是一种夺人眼球的说法,并不是以严肃专业的态度对待户外。

写在最后

户外是一项专业的运动,少一些误传,其实也多了一份安全:

大声说话引雪崩,口渴趴地啃雪团

阴天不用戴雪镜,失温救援搓手脚

冷的时候多饮酒,毒蛇咬伤用嘴吸

睡垫身下隔寒气,登山鞋买大一号

徒步鞋垫卫生巾,户外神器避孕套

十大误传不可信,擦眼明辨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