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装 > 正文

老蛙15mmvs蔡司15mm广角镜头

  • 兰拓相机租赁店
  • 2023-07-23 15:30
  • 15
摘要:

参测镜头简介:蔡司15mm f/2.8 ZF.2

唯一一支在做到小于等于15mm焦距、f/2.8光圈的前提下还能保持不采用灯泡前组的全画幅超广角镜头。具有佳能、尼康等多种卡口选择,本次参与测试的是ZF.2版本,即尼康卡口/自动光圈版。非灯泡前组的好处就是可以直接使用圆形滤镜,虽然95mm口径的滤镜成本也并不低,但好在一是便携,二是无需顾忌高倍插片ND的边缘漏光问题。缺点就是同等用料和设计下边缘画质及T值等方面相对于灯泡前组镜头必然吃亏,实测该镜头无论是边缘锐度还是通光量(T-Stop)都略有不敌身为变焦镜头的尼康14-24/2.8,不过瑕不掩瑜,这支镜头还是有它独特的优势。蔡司15 2.8的镜组结构15 2.8的MTF曲线行货参考售价:12500人民币元

参测镜头简介:老蛙15mm f/4.0 跟高大上的德货蔡司不同,国货镜头能做出来就已经是竭尽全力了……开句玩笑。国产镜头这几年来的进步有目共睹,先是沈阳中一光学推出了规格超群的一系列f/0.95、f/1.2镜头,后又有长庚光学的两支镜。一支是标准的微距镜头60mm(放大倍率2:1),另一支就是今天的主角之一,15mm f/4超广角镜头了。该镜头的特色是可以实现1:1的微距放大倍率以及在APS-C画幅条件下具有一定的移轴量,但此镜头的移轴功能相比正经的移轴镜头(例如佳能17mm TS-E)来说十分原始,移轴量偏小而且不可旋转方向,只能上下移轴,同时没有Tilt光轴倾斜功能。具体情况我们将在后文中予以说明。老蛙15mm f/4的镜组结构和MTF曲线三片高折应该是镜头体积得到优良控制的原因之一,当然f/4天生肯定比f/2.8有体积控制上的优势。行货参考售价:2500人民币元

参测镜头外观对比 首先是直观的体积对比,左侧的老蛙15mm f/4明显小于右侧的蔡司15mm f/2.8,当然由于蔡司的遮光罩不可拆卸,在携带的时候镜头盖也需要借助这个遮光罩来扣上,所以计入携带体积之内也算合理。相比之下采用普通77mm口径的滤镜卡口和普通镜头盖的老蛙明显便携许多。膜的透过性明显国产镜头还是差蔡司一截,有更多的光被前组反射出来。老蛙15采用无级光圈设计,范围4.0-32。相比之下蔡司采用普通有级光圈,范围2.8-22。特色功能展示之移轴。官方声明仅限APS-C画幅使用。这两款镜头比拼画质的话,其实结局基本没有悬念。毕竟老蛙的价格只需要蔡司的一个零头;然而换一个角度想,既然价差如此悬殊,那么只要老蛙镜头不输给蔡司太多,就可以在性价比上占据优势。更何况老蛙还有更多的玩法,倒也是极好的。所以比拼结果究竟如何呢?请各位看官继续往下看。

基准测试:分辨率测试测试机身依然为索尼A7R2,无压缩RAW转录Tiff,锐化和降噪关闭。分辨率测试采样点示意如下:红圈的边线为对应的像场位置。测试结果如下:可以看到在全像场、全光圈,老蛙15的分辨率相比蔡司15来说都有一定的差距。为了方便给大家一个直观的印象,本次测试引入类似dxomark的field map场图。Matlab制图,稍显简陋。由于为初次尝试,本次只提供最大光圈的数据。在之后的镜头评测当中Field Map将可以选择各档光圈进行对比。横纵坐标这次搞出错,应该为0~21.6mm(全幅对角线长度的一半)。

基准测试:色散色散控制方面老蛙15相对蔡司15来说仍有一定差距。毕竟人家蔡司下了血本用了各种特殊镜片,就一片ED玻璃的老蛙有所不敌也是正常。不过讲真,单纯的边缘分辨率差不要紧,单纯的色散大也不要紧,但是又边缘模糊又分辨率差的话,第一看100%边缘画质会有一种五毛钱特效的感觉,第二也给后期去色散带来一定的困难。

基准测试:畸变、暗角和通光量首先是需要用折线图表来表示的暗角:在各档光圈下蔡司基本都能领先老蛙大约0.5EV的暗角控制水平,也就意味着在同步校正暗角之后可以多出0.5EV的可用宽容度。然后是畸变:这个差异就有点悬殊了。不仅数值大,而且畸变并不规则,和三阳的那支14 2.8是类似的翘胡子畸变(中心桶状,边缘枕状),这也就意味着无法靠普通的修正算法来手动修复。对于这么一支小众镜头来说,Adobe也几乎不可能针对它推出校正文件。对于有能力的发烧友来说可以用Adobe提供的工具来自己做一个,对一般人来说那只能摊手了。蔡司15基本拍出来就是横平竖直,对于强迫症晚期患者Adobe也提供了相应的校正配置文件,基本不用担心这个问题。通光量(T值光圈)测试:国产镜头在镀膜和镜片材料方面依然任重道远。被镀膜和玻璃吃掉一档通光量的事情在国产镜头上屡见不鲜,之前中一光学50 0.95的T-Stop就达到了1.3,也是差不多被吃去了一档的通光……

特殊功能试玩:1:1微距 刚开始听说这款国产镜头在15mm的全画幅焦段下还提供了一个1:1微距的功能,我是拒绝的,这怎么玩?那还不得贴着前镜片拍?不过经过仔细琢磨,我还是发现了两个有点意思的玩法。首先,我们需要在镜头上拧一个77mm的UV。如果要完美利用1:1放大倍率的话,最好用超薄UV。然后找一个半透明的物体放在上面,背面照明进行拍摄。可以先对好焦,然后把相机正面朝上放到桌子上,设好灯光,按下快门。拍出来其实效果还不错。点阵印刷的发票文字清晰可见,其实拿来拍点叶片花瓣什么的应该更有意思。另一个就是普通的广角微距啦。老蛙的官方样片就是这一类,只不过这类拍摄很难利用到完整的1:1放大倍率。以上为老蛙的官方样张。上图为自行拍摄。此时的放大倍率只有1:4左右。

特殊功能试玩:移轴该镜头的移轴功能官方标示仅限APS-C画幅使用,但实际上在全画幅相机上也能够有少许移轴量,只不过,边缘惨不忍睹。都采用纵向极限移轴拍摄接片,明显可以看到左边的老蛙15和右边佳能17移轴之间的差距。老蛙15的黑角清晰可见,不过最后的总视场角二者倒还真是差不多……给APS-C用倒是没有问题啦。可以实现基本的移轴拍摄。上图开启了A7R2的APS-C裁幅拍摄模式,移轴的作用非常明显。

玄学指标测试:分波段透射率此处一图流,毕竟色彩这个东西,主观因素偏大。

总结:够好玩,然而任重道远 国产镜头从一开始零的突破到现在的百花齐放已经有那么几年了,我们很欣喜的看到在规格方面国产镜头填补着日系厂商之间的空白,在画质方面的差距也随着时间在慢慢的缩小。然而不能忽略的就是,国产镜头目前还少有精品,打拼市场靠得更多的是性价比和可玩性,这对于广大玩家来说还是一个不小的遗憾。就像本次测试的老蛙15mm f/4,售价2500元打得还是一个性价比牌;然而经过测试,实际上我觉得它离代替风光摄影师常用镜头还是有着一定的距离。先不说素质相比蔡司15这种万把块的头仍有着一定的差距,甚至相比于仅仅贵出1000元左右的佳能17-40/4L(这个还真有可能不输,毕竟这个头素质之烂人尽皆知)和尼康18-35G,也有着一定的差距。不过还是很欣慰看到国产镜头能有如此水准,望能再接再厉,毕竟现在走路已经差不多能走得像个样子,也该试着跑起来了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