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 > 正文

开店欠债六百万,他却靠一款面包意外翻身

  • u_ev6c1su77gy5
  • 2023-07-21 21:28
  • 11
摘要:

由于种种原因,台湾的生活方式和大陆相比,会更加西化,所以全家一起开家面包店,是许多台湾普通家庭的选择。但开店并没有那么容易,而开一家有良心,坚持做好面包的面包店,则更是难上加难。

即使是现在的日本第一面包师岩永步,在开业的头三年,也都是每日吃自己卖不掉的面包。而在台湾,另一位知名面包店的老板——高垂琮则命运更为波折,他一度为了开店欠债6000万新台币(约合人民币660万),结果却在准备放弃之际,意外开发出一款新面包,命运自此翻转。

他的职业是“面包科学家”

高垂琮是一名台湾的面包师,他18岁开始做学徒,27岁时学成开始创业,筹钱和妻子、小舅子等家人一起开了家面包店。

许多面包师在做学徒时会按标准做面包,而在这行做久了之后,就会转而追求一种感觉,运气好时会有上佳的产品,运气差时偶尔也会砸了自己场子。

但高垂琮并不相信“感觉”,他在店中做的面包,需要每天实时记录气温、湿度等数据,并随时调整搅拌流程与发酵时间,似乎他并不是面包师或者面包店主,而是一个严谨的科学家,面包是他的科学成果,一丝一毫都不能差。

让人觉得不可理喻的是,在机械化制作成为主流的当下,高垂琮的面包店为了追求口感,居然在很多地方仍然要求手作,更为严苛的是,制作间里遍布各种类型的秤,分割完毕后面团的重量要求连克数要都一样,以保证送到顾客手中的一定是完美的面包。

负债千万,举家维持

但会做面包却不代表会经营面包店,多年面包师生涯带给他的职业道德反而成为了他的阻碍,因为将时间过度地放在面包上,即使亏损也要坚持用良心的材料,使得面包制作成本过大,最后居然在几年间陆续欠下了3000万新台币(约合660万人民币)的债务。

而最穷的时候,他们夫妇甚至住在了发生灭门惨案的凶宅楼上,“反正已经穷到连鬼都怕了。”正常人遇到这种状况一定就放弃了,可高垂琮去安慰妻子,存款只是个数字,今天是负数,明天就会是正数了。

如此艰难的日子,他们一家子却未分离,相反更加团结起来,可唯一让他们夫妻俩放心不下的,就是自己的一对女儿,毕竟大人受苦不要紧,但孩子却太无辜了。而因为担忧孩子收到债主的恐吓,他们甚至考虑忍痛将女儿送去台东抚养。

两个女儿当时非常懂事地同意父母这样做,但希望父母能够坚持走下去,以及千万不要做不好的事情(轻生)。

山穷水尽,峰回路转

可就算勉力维持,也有极限。弹尽粮绝,债台高筑之际,正常人都会选择开源节流,减少成本。但高垂琮的面包店却反其道而行之,反而购买了一批更高品质的面粉和奶油,决定既然开不下去了,那就体面地结束自己的面包师生涯,不要给职业抹上污点。

这时,他们遇到了一个食品展,得到了一个参展的机会。高垂琮就找朋友借了笔钱去参展,但参展需要准备大量的面包,于是他们选择了自己店员独创的维也纳奶油面包做为代表。

这款面包的特色就是制作方便,为基础面包加上由优质的比利时奶油制成的粗砂糖内馅即可。但他们这家濒临倒闭的面包店人手实在是不足,即使是选了一款制作方便的面包参展,也没办法做到现产现卖,于是只好提前一天做好面包,然后冷冻起来,第二天再拿去会场。

但没想到这却阴差阳错地帮了他们,用上好的比利时奶油制成的粗砂糖内馅,经冰冻后,吃起来居然有种沙沙的口感,类似冰棒,但又略软,口感独特,而且越冻越好吃,他们准备卖4天的1500条面包就这样在1天内被抢购一空。这成了这家良心面包店的转折点。

现在,高垂琮的面包店已从负债累累到每年营收过亿,预约送货甚至需要提前八个月,有的产品还吸引到明星前来品尝并留言。但无法想象的是,假如高垂琮没有坚持下来会怎样?假如他坚持了下来,但从此节省成本而不是提升品质,那么情况又会怎样?

大概面包是一种质朴的食物,它需要发酵、静置、等待,是时光的馈赠,也只有质朴而坚持的人能够懂得它的真意。

而不藏私面包的林育玮先生同样来自台湾,他也曾被这个来自同行的故事所打动。可惜并非所有人都有机会去台北亲尝一口这个独特的,改变人命运的面包,所以林老师改进了配方,让所有人都能在家中制作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