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 > 正文

记住历史,南京大屠杀离你没有那么远

  • zhucenide2015
  • 2023-07-08 19:21
  • 10
摘要:12月13日上午10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上午10:01,凄厉的警报声再一次作为整个国家的背景音长鸣于耳畔,南

12月13日上午10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

上午10:01,凄厉的警报声再一次作为整个国家的背景音长鸣于耳畔,南京大屠杀80周年祭,举国上下同悼遇难同胞。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在一片混乱中被日军占领。日军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指挥下,在南京地区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的大屠杀,中国被枪杀和活埋者达30多万人,制造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事件。

南京大屠杀已经过去了80年,它真的离我们很远了吗?我们还需要铭记这段历史吗?青年人为此都做过些什么呢?

铭记历史,不忘国耻,青年人在行动。

两名中国年轻人冒死保留罪证照片

我国在《南京大屠杀档案》申报《世界记忆名录》的过程中,有一组鲜为人知的照片,这组照片于1946年转交给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这份重要的文献资料,当时被南京称为“京字第一号罪证”。

这组照片,是1938年1月当时年仅15岁的照相馆学徒工罗瑾冒着生命危险保留下来的日本侵略者拍摄的残忍杀害中国百姓的照片。

罗瑾看到日本人在杀中国人,心里特别愤恨,在冲洗照片过程中,他偷偷留下来一套。罗瑾挑选了16张照片,然后将照片贴在本子上,并制作了封面。在封面上写了个“耻”字,画了个心在滴血。

为了能把这份珍贵的照片保留下来,罗瑾将它藏在自己家的房梁上。几经辗转,又把它们藏在一个寺庙的墙洞中,可谁知照片不翼而飞。罗瑾担心引来杀身之祸,到处躲藏。

后来照片被一个叫吴璇的青年意外发现,虽然吴璇不知道照片的来历,但他知道这些照片的重要价值,又将它藏了起来。 1946年,吴璇将这本珍藏多年的相册交给了南京国防部审判军事战犯法庭。如今,罗瑾、吴璇虽然早已故去,但他们当年冒着生命危险保存下来的这组珍贵的照片,在《南京大屠杀档案》申遗中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南京大学生手绘“南京大屠杀遇难者从葬地纪念碑示意图”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飞行学院的八位大学生手绘了“南京大屠杀遇难者丛葬地纪念碑示意图”,在地图上清楚地标明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被埋葬的23个地方,以及纪念碑的形状,以此回望历史、缅怀死难者。

勿忘国耻,只有铭记历史才能让我们不重蹈覆辙。

这本书的作者张纯如曾经多次遭到美国和日本当局的恐吓,但是她没有退缩依旧用自己的见闻,写出了这本南京大屠杀,我们可能没有经历过这段历史,但是我们应该去了解这段历史,只有知道伤痕有多痛,我们才能更加奋斗,让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同胞避免同样的命运。

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图录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纪遇难同胞纪念馆

《南京大屠杀图录》共分七个部分,各部分之间衔接紧密。该书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近年来研究成果的结晶。400余幅历史照片都经过了严格的挑选。全书再现了南京大屠杀的惨烈图景,展示了国际友人对南京人民的人道主义救助,表达了爱好和平的人们对大屠杀的思考。